大家好,我是小程序开发,电商模式设计的的姜峰。
Keep这一“互联网+体育”模式的代表公司,在其创立九年后,完成了上市的目标。Keep于七月十二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主板上正式亮相。
根据zui新的招股说明书, Keep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收入从11.07亿人民币增长到16.19亿人民币,再增长到22.12亿人民币。Keep在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为4.47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升了7.2%。
Keep所在的互联网+运动健身行业,属于一个跨领域的交叉行业,它拥有众多的玩家,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运动健身内容上,这些玩家既包含了短视频平台,也不缺少综合体育视频平台。在运动健身用品行业中,不仅有一群传统的大品牌、新兴品牌,还有大型电商和体育垂直电商;而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上,一大批硬件制造商纷纷加入。在健身这一块,除了传统的、线下的健身连锁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健身品牌。
媒体和分析机构一直都在积极地为 IPO企业寻找对标物,但是我们发现,尽管 Keep在上述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涉猎,但是要找到一家在商业模式上完全对标的公司却是非常困难的。
在招股书中, Keep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为用户提供涵盖了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在内的,覆盖了整个健身生命周期的健身解决方案,从而帮助用户实现健身目标的平台。
这样, Keep就有了收益的三个部分。其中,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业务板块是公司zui大的收入来源,在2022年,该业务的收入达到11.37亿元,占总营收的51.4%。
Keep的用户订阅和在线支付是其第二大营收,增长速度也是zui快的。在2019-2022年期间,该业务的收入为1.51亿元,3.38亿元,5.58亿元,8.94亿元。营收的比例为22.8%,30.5%,34.4%,40.4%。
广告和其他服务也是 Keep的另一项收入,大约占了百分之十。
在收入构成方面,由于 Keep的布局过于复杂,很难界定它究竟是一个纯粹的体育内容应用,还是一个“中国版 Peloton”。
Keep是唯1的“异类”。
异类的成长
近十年来,随着新一代的资讯科技与资本的大力推动,无论是移动网路还是体育产业,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在前半段,中国的 PC用户向手机用户转移,庞大的人口红利全面释放,让手机用户快速成长,但在后半段,当流量从竞争增量过渡到盘活存量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平衡点,内部竞争日趋激烈。
体育产业面临着类似的发展结局。在前半段,伴随着资本的涌入,互联网+体育的创业项目开始在各个领域中绽放。但是,因为体育毕竟是一门周期很长、速度很慢的生意,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投资,所以体育创投的热度渐渐降低,行业也开始回归到了理性。
Keep是zui早出现在移动互联网和体育健身领域中的一员,也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就拿这三个zui近的风口来说吧。
一是短视频的兴起。
Keep在2014年成立的时候,中国的人均 GDP已经超过了8000美元,这也是体育健身行业发展zui快的时候。随着中国人日益富有,他们对自己的体型与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对体育的需求也随之激增。
但是,从供给方面看,体育教学内容的缺乏,体育教学的规范化资源十分稀缺。一般人想要获得关于健身的内容,除了寻找一些零碎的资讯,就只有去找那些花费不菲的健身教练了。在供需错位的情况下,健身产业的痛点更多。
Keep凭借其使用的一款健身app以及免费的培训课程,很快就占据了这个市场,并因此大受欢迎。自那以后,随着国民体育热情的不断高涨, Keep的用户成长曲线也越来越陡,105天内就收获了一百万的用户;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有超过一亿的用户,是第1款拥有数破亿用户的体育应用。
与此同时, Keep利用自己的先机,将跑步、瑜伽、课程等领域拓展到了更多的领域,成为了全国第⼀家获得了“帕梅拉”的官方授权的社交平台,并且还在不断地尝试新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了直播,这将会让你在体育领域的竞争中更上一层楼。
在2022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宅在家里,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居家健身”的热潮,“刘畊宏女孩”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但事实上, Keep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运营直播课程,经过多年的运营,已经拥有了一批非常庞大的粉丝群体。
与其他平台相比, Keep平台在体育课程方面的探索时间更早,而且它的种类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还具备了更高的专业性、连贯性和层次性。此外, Keep还具备了完备的打卡记录功能和数据推选机制,因此它更适合那些有长期健身需要的人。
Keep是从健身视频开始的,并且已经在这个领域建立起了庞大的护城河。
二是智能硬件带来的机遇。
也就是在2020年的这段时间里,一家欧美市场的智能健身设备制造商抓住了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收入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股票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中国内地也出现了一波健身硬件的热潮,有3 C硬件厂商,也有互联网巨头加入进来。
但是,随着疫情的消退,人们重新回到了线下或者户外活动,在家里锻炼的需求也随之下降,因此,像健身镜这样的智能体育健身设备也就失去了市场的青睐。欧、美两大智能硬件巨头的股票暴跌,收入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从2018年起, Keep就先后推出了智能手环、动感单车等智能硬件,但是它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从来都不是只用智能硬件一条腿走路,它的内容也是它的重要抓手,因此走的是一条软硬结合的路线。比如,如果你是 Keep的订阅会员,你不但可以享受到健身课程、直播课程等高质量的服务,而且你还可以把你的动作数据通过 Keep的智能硬件连接到网上,形成一个很好的动作反馈机制。
软硬兼施,双腿走路的方式,也带来了会员制和硬件的双重收益。在硬件上,以总交易额来看,奇普在2022年成为中国zui大的智能自行车品牌。在内容上,在过去的四年里, Keep的用户渗透率从2019年的3.5%上升到了2020年的6.4%,2021年的9.5%,并且在2022年继续上升到10.0%。
三是健身场所的发展机遇。
在以 Keep为首的“互联网+健身”模式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大众对健身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而健身的渠道又很难进入,因此,传统的线下健身房就成了少数几个能够接触到健身的渠道。
疫情过去了三年,线下健身行业经历了一次大的洗牌,很多健身房的老板因为经营不善,选择了离开。而在这段时间里,随着疫情的消退,人们也重新回到了体育馆,对健身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恢复。资本家和互联网公司见此良机,也开始卷土重来,一方面大规模地开设分店,一方面打出价格战来吸引顾客。
然而,即便是现在,线下健身馆的窘境依旧没有解除,“暴雷”的情况还在持续,一些互联网公司进入线下健身馆,同样也要面对着线下健身馆的沉重资产,以及越来越小的利润空间。
Keep也在摸索着自己的路。在2018年,它率先对线下进行了布局,并打造出了互联网团课健身房。在2022年,它将重资产的自营模式转变成了与传统健身房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它为行业带来了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也给传统健身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Keep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9年的时间了,在短视频健身、智能健身、线下健身这三个不同的赛道上, Keep已经走过了三个不同的赛道。风起云涌,风起云涌,风起云涌,大部分的追风者和投机者已经落伍,有的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 Keep一直都是“以我为主”,逐渐形成了一个软建和硬件相结合,线上和线下都能覆盖的生态圈,所以, Keep也是一个“异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Keep对产业的深思熟虑与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从开始到结束的策略自我约束。
自律是怎样使人获得自由的?
在2014年, Keep公司的创始人从他的减肥经验中得到了启发,开始了他的事业。2015年, Keep app正式发布;从那以后,随着“自我约束使我获得自由”这句口号, keep变得家喻户晓。
根据2022年度的每月活跃用户数和运动总时长来看, Keep已成为中国zui大的健康服务平台。Keep平台在2019至2022年期间,每月活跃用户数从2180万不断增长至3640万。到了2022年, Keep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21亿次。
在用户认知的基础上, Keep这个“异类”,与其他健身领域的竞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摆脱“内卷”到仅仅“卷”自身的策略自我约束, Keep就像它的使用者一样,得到了“自由”。
首先是商业的自由度。经过9年的探索,经历了几次风口, Keep已经建立了三个业务线协同发展、互为补充的业务飞轮。
而 Keepzui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产品和服务涵盖了用户的整个健康生活周期:在线的内容可以鼓励用户进行常规的锻炼,从而升级为订阅会员,同时也可以促进硬件健身器材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运动产品的销售;而他们自己的品牌,则会把流量重新引到 Keep的互联网上。除此之外,在线下的健身中心,还能让用户有机会购买自己的产品,并尝试自己的品牌。
当商业模式进入正轨之后,它的运转速度就会越来越快。Keep体育用品顾客在2019至2022年间的渗透率为41.3%,41.2%,51.8%,45.1%。
与此同时,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种“飞轮”式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使得 Keep可以进可攻,退可守,从而提高了 Keep的抗风险能力,从而避免了由于单一收入结构而导致的利润风险。
其次,企业边界不受限制。Keep在2019年的用户量达到了两亿,然而,如何将这些在短时间内被冲动性消费过一次的用户保留下来,并继续购买,是许多以内容作为护城河的互联网平台都要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
打通 B、 C两个渠道,是突破的关键。在 C端, Keep以“内容”为中心,向外拓展了服务的范围,让用户在家中享受到更多的智慧体育活动;而在 B端,伴随着业务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Keep也渐渐吸引了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及经纪业从业者加入,这些人在 Keep平台上得到了机会并得到了成长,这反过来也推动了 Keep从健身工具逐步成长为运动科技平台,从运动健身服务商向平台运营商发展。
Keep在其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的远景是“做世界第1”,其使命是“让世界移动”。
《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由上海体育学院经管学院等机构共同发布,显示中国健身人群在2022年12月份达到了5.06%。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用户覆盖率只有20%左右,而在这15%的用户基础上,以内容为导向的健康产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三个原因,就是要解放自己的品牌意识。目前,国家的消费环境中,运动变得更加重视对生活质量和精神价值的提高,健身和快乐运动已经变成了一种被人们所认同和追求的新生活方式。网上马拉松赛的成功,既是以上体育消费大环境变化的一个典型,又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
现在,在青少年家庭前墙上悬挂着勋章,这是他们心里的一种精神图腾;在群里,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想要上一堂拳术课程的时候,“自我约束,才能获得自由”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
Keep所建立起来的“吃穿用练”全过程的服务链,其价值也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上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姜峰,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内容,小程序,app开发,电商分销模式等,都可以留言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