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最火的电影一定是战争片《长津湖》还有拼多多大电影《我的父辈》。而今天我倒是想推荐一部排片量很少,却蛮有意思的儿童片《皮皮鲁与鲁西西:罐头里的小人》。
这部电影改编自国内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先生原著,讲述了好学生皮皮鲁和差生鲁西西因为无意间打开一罐神奇罐头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罐头里的5个小人,各具特色,各有专长。善良天真的5个小人又在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帮助之下,一点点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又影响了学校的许多好朋友。
对于80后而言,郑渊洁的名字如雷贯耳。在那个应试教育为纲的大环境下(其实今天又有多大变化呢?)郑渊洁笔下那些敢于挑战权威,有明确社会批判价值的童话故事不知影响了多少人,成为多少人的精神偶像。
在今天这样一个柯南和奥特曼都容不下的文明社会,郑渊洁小说的价值其实并没有减弱,只不过由于社会信息的多元而被冲淡了存在感。
那《皮皮鲁鱼鲁西西:罐头里的小人》更像一部回溯历史的儿童片,给80后的我们更多思考,我们的童年被禁锢了,难道还要我们孩子的童年一样被禁锢么?
本片的故事背景很明显放在80年代。铅笔盒,罐头午餐肉、红绿两色的暖壶,体育课蒙尘的软垫,虽然没有很刻意的表现,但有心人仍能感受出那份远去的时代元素。
影片的故事同样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严谨较真的老师,小题大做的校风,软硬兼施的家长,唯分数为生命的教学体验,每个孩子都很脸谱化,却又无比真实。
每个场景都很复古,但绝不虚假。
好孩子鲁西西和差生皮皮鲁的成长,伴随着罐头里5个小人的到来而发生了变化,是坚持学业为本,一切自有意志都放弃?还是充分尊重自我意识,给与孩子合理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5个小人就像5位老师,以一种童话幻想的态度介入了主人公,甚至这所学校的教育方式。用去伪存真的天然去改变着剧中人的人生态度和个人设定。
郑渊洁反应试教育的态度随处可见,学校、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立也随着5个小人的出现而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过渡。
其中重头戏帮扶差等生作弊是最套路,而这段又是最容易引来争议的段落。在不完美的特效之下,小演员们努力完成着自己的角色。
用错误的方式取得好成绩,这种虚妄且不长久的错误行为,最终被自己纠正,并成立学习小组,真正完成每个小朋友的提升与蜕变,价值观的摆正。
影片中许多桥段今天看来不过如此,是因为今天资讯太多了,套路孩子都见惯了。如小狗福尔摩斯对房子的拆毁,老鼠对5个罐头小人的威胁,5个小人去偷东西的磨难,甚至于每个角色的直接,皮皮鲁,鲁西西等人的固定身份价值,都会让观众觉得太老套了。
那回到原作本身,郑渊洁一向所秉持的社会批判精神则是近年来所有儿童片中最缺乏的,也是本片最光彩的。
好学生坐头两排,成绩差就坐最后,学习好就可以跟着校领导接见外宾,学习差甚至画具和个人爱好都要扼杀,老师对待学生的面孔随着成绩高低而摇摆,这种看人下菜的作为以及大环境营造势必给孩子童年就留下阴影。
差生的界定,难道一定只限于学习成绩么?
学校着火,校长老师都急了。还是皮皮鲁的飞机起到了最重要作用。这段能反映出的问题其实挺深刻,孩子的正确爱好不应该受影响,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又是真实真切,那之前的学生与老师,与学校,与大环境的对立又是谁造成的?
自上而下,被教育系统带偏的节奏。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上面要以成绩为考核标准,学校老师就得去掉人性采用共性。被占掉的体育课,被圈定的活动范畴,被差生独享的打扫卫生时光,桩桩件件哪个不是教育系统自上而下的扭曲和异化?
由于犯困而考砸的鲁西西,感受过皮皮鲁的不公平对待,并不会设身处地替皮皮鲁鸣冤叫屈,被老师硬性割裂的同学关系,加深了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关系疏离,最终形成越发明确的阶级分化。
成人的世界有三六九等,孩子的世界不应该。
孩子的童年就被塑造的那么市侩,那未来成人的世界只会更烂,不会更好。而这种恶性循环一代代影响下来,和谐的社会关系就只能存在于晚7点的新闻联播里。
影片结尾,客串出镜的郑渊洁提到了罐头小人的家,就在对面魔方大厦里。那可是无数80后的童年梦魇。魔方大厦对成人世界的批判,远比罐头小人要狠辣惊悚得多。
罐头里装的爸爸妈妈,敢拍么?
花絮中小朋友离组哭得梨花带雨,特别让我感动。这些孩子未经世事,天然淳朴,不像流量小花那样虚伪和客套。真希望这样稚嫩的作品,以及参演的小演员们可以做到真正的不忘初心,做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