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诣,意思是尽心竭力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这是一个偏褒义的成语,但很多人将其误用于形容坏人坏事。理解这条成语的关键在孤诣二字。诣指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高度或深度。孤诣指只有自己能达到而别人达不到的高度或深度。强调孤诣,决定了这条成语的褒义色彩。
即使后来出现了强调苦心的引申义,仍然不用于坏人坏事。有些人没有理解和把握这条成语的感情色彩,把它用于贬义,显然不妥。其正确用法语见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八五 :孟东野、贾浪仙卓荦偏才,俱以苦心孤诣得之。和叶圣陶《欢迎》:这都是本邑几位前辈先生的苦心孤诣,才成就了这桩善举。中。
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文学家翁方纲的《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化格调之见而后词必己出也,化格调之见而后教人自为也,化格调之见而后可以言诗,化格调之见言格调也。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記,且勿以苦心孤诣夏夏独造者記,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它的大致含义就是翁方纲先生是清朝的一代诗坛领袖,他提出过一系列的诗学主张,其中就有肌理这种理论。在他看来,诗歌创作中不能拘泥于古代的格调,而是要领会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写诗要学会描绘想要的意境,然后才能学会自己的格调,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我们不要说那些匠心独运的东西,不要说那些到了别人到不了的境界,就说说那些仿效古代作品之格调创作的人,这些人是不懂得变通的。
由此可见,苦心孤诣指的是学术或者记忆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除了其词性用法出现偏差外还需要注意是,有人会把这个词和苦口婆心混为一谈,以为它是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的意思,这也是一种误解。无论什么原因造成成语的误用,都会造成一定范围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成语认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将易错成语归其本义并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