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白话文运动的领军者,一首两只蝴蝶让庞龙听了都直呼叫好。他是忠于家庭的典范,江湖人送外号民国第一皮条客。他也是世界上拥有博士头衔最多的人之一,比他博士学位数量更难数清楚的是他出轨的自述。胡适26岁就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经验陈独秀抱得大名,后被北大聘为教授。年轻、博学、帅气,胡适回国后很快就成为了北京城里最耀眼的学术明星。此后,他也一直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官运亨通,当过驻美大使和北大校长。但是在耀眼的学术光环背后,不是人品卑劣的说法也一直不绝于耳,装逼、卖国、反革命、出轨、赌钱、逛窑子,反正除了大烟不抽,文化人能干的破事儿不是似乎是一件都没少干。细数民国诸位大师,胡适一定是这群人中最复杂的那一个。
他曾经被鲁迅、陈独秀引为知己,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质疑,但却又和汪精卫、周渤海等人关系密切,一生都坚持要替蒋介石政府站台,胡适真的是个卖国贼吗?他的学术成就又该如何评价?为什么建国前胡适要跟着蒋介石跑路去台湾?大家好,我相信所有复杂人物的背后一定也有一个简单且清晰的逻辑。胡适出生在晚清,活跃于北洋政府时期,他的眼光和格局在那个年代毫无疑问是绝对顶尖的。他在很多学术领域都可以说是开了风气之先。比如在大学毕业前,他就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名动全国,号召大家写文章要做到八件事,第一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模仿古人,第三要讲求文法,第四不无病呻吟,第五不用陈词烂调,第六不执着于用典故,第七不强求对账,第八,不要不好意思用一些俗字俗语。当时陈独秀等人虽然已经开始倡导新文化,但是。影响力还没有跳出精英群体,胡适的这篇文章就是希望新文化运动能够由上而下普及用白话文来代替文言文写作,这也是我们现在江湖事事为白话文运动领导者的原因。胡适还对白话小说的历史做过不少研究。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在民国前一直不确定,我们现在都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个结论就是胡适和鲁迅共同考据的。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也有贡献。过去红学研究的主流是红学索隐派,他们研究红楼梦的主要方法是用猜字谜的方式揣摩个别字句和情节背后隐藏的深意,并且以此来猜测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身份。而胡适开创了红学考证派,讲究要用详实可靠的历史资料来分析红楼梦。胡适有这种眼光和格局,与其说是学术水平高,不如说是投胎水平好。相比出生在农民家庭的某教育,胡适是正儿八经的富二代,家里几代经商卖茶,父亲还当过台东直隶州的知州,要钱有钱,要关系,有关系,胡适读的初中,是当时。不久的城中中学,中国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班级授课制学校,时任校长是蔡元培,同班同学有竺可桢。
在城中中学读了一年,胡适就转校进入了刚刚成立的中国公学,最后借着庚子赔款去了美国留学。胡适十岁出头就接受了西方教育,课余读物都是梁启超等革命党的文章,随后又在美国留学了七年。有这样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不是拥有超越同龄人的眼光并不奇怪。如果把当时的胡适换成现在正在看这文章的各位,那么所能够获得的成就,即便是不如胡适,我相信也不会差距太大。觉得有道理的可以在评论里面发个一不是。能够成为一代文化偶像,除了要感慨他投胎水平好,我们还得承认他自我炒作的水平高。1917年博士发现自己的文学改良刍议火了以后,立刻就收拾行囊跑回北大去当教授。当时虽然他已经完成了博士学位的考试,但是论文答辩还没有进行,博士学位也没有拿到,但这并不妨碍胡适回国以后一直以博士的头衔自居事实。博士,直到十年后才真正拿到了博士学位。1922年在上海发行的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搞了个活动,由读者来票选当今中国12大人物。投票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密勒氏评论报都会刊登此阶段的投票情况。活动开始后,胡适很不幸地排在了第13名,于是他就在自己主编的努力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怒斥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操纵中国舆论,说评选的标准有问题,投票的都是外国人,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名义。密勒氏评论报很快就出来解释啊,说我们虽然是个英文报纸,但是活动的覆盖范围不小,参与投票的有几千人,绝大部分都是高校的老师、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白领、蓝领,绝不是像胡适所说的那样只有外国人投票。但是真相如何并不重要,胡适的文章发表出来,目的就已经达到。投票的最后几日,有大批粉丝涌入给胡适投票,股市成功在最后一刻被票选为当今中国12大人物中的第12位。此后胡适完全就忘记了自己曾经批判过这个活动,经常在。吹嘘说自己现在是中国12大人物之一了,这套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眼熟。我觉得如果胡适晚出生100年,他那篇文章可能就会是这样的,胡适被气哭了。日本大正天皇说中国人不尊重自己的文化名人,胡老师和日本鬼子打赌,如果胡适选不上中国12大人物,胡适就辞职,如果胡适成功当选,日本人就要道歉,喜欢胡适老师的一定要转发,不为别的,就为争一口气,不转不是中国人。大家应该都知道,胡适还曾经代表中华民国当过驻美大使。
1938年蒋介石安排胡适去当驻美大使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胡适作为一个多年留学美国的文化名流,能够多多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但是胡大师到了美国后,流窜在各个大学做演讲,一连四年,蒋介石想要的支援是一点都没要到,倒是胡适自己给自己刷出了30多个荣誉博士的头衔,气得蒋总统在日记里大骂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知识力以自古。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鄙视!美四年除为其个人谋得名誉博士十余位以外,对国家与战士毫无贡献。不是热衷于炒作,或许就是因为太了解自己的实际学术水平,不是虽然在很多领域开了风气之先,但现在看来更像是在到处搞投机。胡适一生涉足过的领域遍布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等等,堪称文科领域的全才,但在任何领域都是浅尝辄止而没有深入研究。比如他是白话文运动的开创者,写过白话诗歌,也写过白话小说,但是水平都非常有限。股市终极一生写过的白话诗,没有一首能够比得上郭沫若在同时期发表的诗集女神。至于白话文小说,胡氏被鲁迅按在地上摩擦。胡适大学读的是哲学专业,老师是知名哲学大师杜威回国后,胡适以他的博士论文先秦哲学史为基础,写出了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上卷,评价也非常不错,但是一直到胡适去世,他都没有写出下卷,浅尝辄止四个字可以。用来形容胡适在所有领域的研究,在我看来,胡适就很像是学会了小无相功的鸠摩智,凭借自己的阅历和眼界,能够对很多领域做出一些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判断。但是没有毅力或者能力在一个领域持续的钻研下去,不是的。幸运之处就是它赶上了那个思想变革的年代,那个高等教育非常稀缺的年代。自身水平只有70分的人,再怎么巧舌如簧,也不可能让别人相信自己有90分,但如果自己本身就有85分的水平,就很容易在一群大师面前装作自己有90分水平,并且让普通人相信自己有95分。单以学术成就而论,不是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人。著名学者、给胡适写过传记的韦政通曾经说过,胡适40岁死了,完全不会影响他的历史地位,它后面的30年差不多等于白活,她中年以后学术上就几乎没有新的成就,如果胡适单纯只是学术水平有限,做人比较喜欢出风头,那还不值得我来做这文章。毕竟吹逼和装逼是人类天性,没有什么好过度批评的,比胡适学术水平更糟糕的是他的人品,1917年胡适从美国回到北京,作为一个年轻帅气的才子,流连于花丛之中不算什么大事,自古佳人配才子,轮不到我们这种普通人来反对。但是胡适早在13岁就已经有了订婚对象。当然包办婚姻不值得提倡,不是如果追求自由恋爱,但这也能够理解。鲁迅也有过结发妻子,后来也喜欢上了自己的学生。但是鲁迅的情况是,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被母亲已重病为理由骗回老家,第二天就被强行要求结婚,婚后第四天迅哥儿就迅速的跑回了日本。鲁迅本来也可以选择离婚,但他知道在那个年代选择离婚对于朱安来说和谋杀没有什么区别,于是往后余生都只供养而不亲近胡适的境况完全不同。胡适一生都承认江冬秀是自己的妻子,留学期间也多次写信展示自己对她的关爱,但是胡适从13岁订婚,一直拖到了27岁才结婚。胡适始终标榜自己是绝世好丈夫,还留下过一句经典名言,太太命令要听从太太。要跟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但事实上不是,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从来就没有放弃过逛窑子和出轨这两个爱好,在日记里留下了59天逛十次窑子的壮举,还有六次明确的出轨记录,对象包括美国同学威廉斯、老铁、朱金龙的妹妹甚至还和自己三嫂的妹妹,当时不过15岁的曹诚英在杭州同居,不是给情人们写过不少情诗,这里我念一段他写给曹诚英的情诗,也是微云,也是微云过后月光明,只不见去年的游伴,指没有当日的心情,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热恋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情人一旦人老珠黄,那在胡适眼里就连牛夫人都不如。后来朱毅农因为胡适的PUA精神分裂,胡适去看望后回来在日记中写下骨在门口沿大路是一所住宅。租了这人家门外的两间小屋给益农。注,此处便是他的疯狂院,请大家把人渣打在屏幕上。
胡适和徐志摩是经常一起逛窑子的战友,徐志摩后来喜欢上陆小曼,胡适就亲自去找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摊牌,要求她和徐志摩离婚。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因为花销太大,徐志摩一度连衣服都要借胡适的穿。对此,胡适的看法是,浪漫真他妈的不能当饭吃,幸好我没离。胡适低下的道德观,更可怕的是他对卖国的热衷。胡适对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看法一直非常幼稚可笑。1917年,世界和平基金会董事那斯密斯博士从欧洲回到美国演讲时说,我这次在欧洲最大的感触就是武力毫无作用,卢森堡因为不抵抗所以能够被保全,而比利时就因为抵抗而灭亡了,所以不抵抗主义。他真是好不是听完以后是豁然开朗,回家以后就在日记中写下博士之言,如此,老子闻之必曰是也。苏轼加文之亦必曰。企业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还特别崇尚世界一体,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该兼爱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当胡适躲但美国享受着难得的和平的时候,当时的中国正因为袁世凯谋杀宋教仁一样爆发了二次革命,蒋介石都跟着孙中山在讨伐袁世凯,而未来的某位教员已经参加了长沙革命军。这种幼稚可笑的观念可以说是贯穿了胡适一生。日本侵占青岛,要求袁世凯签下卖国的21条约,胡适给全体的留美学生写公开信说,吾辈远去祖国,爱莫能助,当以镇静处置,庶不失大国国民之风度。1931年918事变,40岁的胡适仍然保持着24岁时的观念,说我反战的论点,人与当年无异,问题的重心便是我们怎么打,拿什么去抗日。我们陆军的训练和装备均胜利,一无海军,实际上也没有空军,也没有足以支撑战争的国防工业,我们拿什么去抗战呢?他就非常的赞同。如果承认日本在满洲。利益,承认满洲自治就可以换取日本满意,那么这种条件完全可以接受。对于股市来说,日本也好,英美列强也好,那都是先进的文化。导致中国落后的主要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以及对日本、对英美列强的仇恨,跟资本主义以及封建势力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1932年128抗战后,上海经常受到空袭,于是胡适就和他的朋友们成立了一个低调俱乐部,经常一起聚在地下室里躲避空袭。当中国普通人民被炸弹轰炸的时候,胡适和周佛海、汪精卫等人躲在地下室里喝着冰饮料,还嘲笑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当然,后面的历史我们都非常熟悉,日本人的目标远不止满洲或者东三省。随着日本这种野心越来越明显,胡适的妥协倾向也越来越严重,最后几乎倾向于直接投降,觉得打肯定是打不过的,干脆就让日本人爱干啥干啥,反正也不可能把全中国人都杀光。后来1938年蒋介石将胡适扔到美国去当驻美大使,是希望胡适能求得美国援助外,很大程度就是怕胡适真的投降了。日本人觉得把胡适送到美国去,他总不至于在对着美国人来吹嘘日本人了。胡适这种投降倾向,蒋介石都看不下去,在日记里写过,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明志,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能够为大买办,蒋介石骂成买办不是,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胡适的心态并不难理解。在我看来,胡适虽然是靠搞新文化运动文明,但骨子里就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在这种中国的脊梁的光辉下,是无数苦读数十年只为出名当官的就是文人。在这些人眼中,读书唯一的目的就是出名儿,出名的唯一目的就是当官。
对他们来说,这个国家运行的如何,这个政府执政的如何都不重要,人民过得好不好,那也不重要,只要能够给他们官做的政府。那就是好政府,那就是值得他们去维护的政府。不是刚回到中国时,曾和李大钊先生等人发生过一场辩论,胡适认为中国应当多谈问题,少谈主义。他认为与其天天探讨哪种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不如多关心中国现在有哪些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不明白的是,或者说她不愿意去想的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不知道应该前往何方向。胡适这样出生在上等家庭,十几岁就接受西式教育,然后出国留学的人,从来没有像李大钊或者教员那样,亲自踏足过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亲眼看过中国最广大人群的生活状况。所以他们不会明白当时中国最欠缺的是什么,更没有去改变中国的魄力。他们身上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保守倾向,害怕一切激进改革。他们所追求的就是紧紧地围绕在现有政权周围,不管这个政权多么的腐朽落后,都要为这个政权大唱赞歌,然后给自己换一个可以光宗耀祖的官位。对于股市来说,这个政府是大清还是民国?其实都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袁世凯能够再多活几年,或许胡适连北洋政府都能接受,让胡适这样的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成为一度代表中国文学界的大师,这是胡适的幸运,却是当时中国的不幸。
新人求关注,点赞,感谢各位老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