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食色姓也一整句话意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概念和说法,确实值得我们去认识并传承,但问题是,很多后人对于这些概念和说法的解读,其实已经完全违背了作者最初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意义。

如食色,性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也就是说,食色,性也这个说法,在后人的解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这句话和孔子的饮食男女的那段论述放在一起,并把这句话当成是孔子说的话。

因此,任凭你如何解读,也解不出食色,性也这个说法,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那么,食色,性也,具体说了什么呢?

其实这个说是并不是孔子提出来的,也不是孟子说的,而是告子这个跟孟子辨论所强调的一个说法,全话是: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在告子的这段话中,所谓的食并不是吃或者食物的意思,而是指人与生所俱有喜欢或者偏好之意。而色这个字则另有说法。首选,色并不单指美色和颜色,也不等同于《心经》里的色(在《心经》里色指的是一切客观存在),而是介于两都是之间。即告子所说的色。泛指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当然也包括美女与美色。

而性指的是人的习性,这个习性并不是以生带来的,而是被后天慢慢熏化出来的。关于这个性,告子自己的解释是: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告子认为人性并没有善与恶之分,就好比水不能自己决定往东还是往西的道理一样。因此,告子才认为,喜欢或钟意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性情使然,而这个性情并不是先天就有,而是由后天培养出来的。

于是他进一步的解释,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性情(喜好)隐藏于内心,不与人争,就是仁。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美好的东西大家都很喜欢,都想自己受用,就算是圣人也不例外,但是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最大的原因,就是圣人对待这些大家都是喜欢的东西表达出来的态度不一样,即大多数人都在竭尽所能地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据为己有,而圣人则不与人争,表现出内心圣洁的一面,即仁。

而义这个说法,则刚好反过来,即于外而在内,如何理解呢?

所谓的义,意为外向、豁达。即对于美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都想据为自己有,但有些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不喜欢,也就是心表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但有些人则不一样,他们喜欢则表现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从来都是直来直去,体现自己最真实性情,这就是告子所说的义。

因此,食色,性也的这个说法,并不是指喜欢美色、美女是人的本性那么简单,而是诠释有更加深层次的内涵。

[乘风破浪的溪水V]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孟子》

南怀谨《孟子旁通》

搜索建议:食色姓也一整句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