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好文:杜甫的诗歌的取材有何特点(杜甫的诗歌总体风格)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历经千年而不衰。杜诗就是这样,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无不充斥其间。当然,杜甫的诗歌中刻画了不少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些生动的人物造型,他们的精神风貌、心灵世界都在杜甫笔下栩栩如生,个性饱满,跃然纸上。正是这样的人物塑造,对当世的影响不容小觑,其意义及作用也就不言而喻,尤其是对唐诗、唐代小说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即以此为抓手,全面深入阐述杜诗中的人物形象在当时造成的轰动效应及由此产生的深刻影响。

终杜甫诗歌整个创作,不下1400首之多,而其中的1/10又与人物描写有关,这些形象鲜明的人物接近70个,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唐朝各色人等的生活面貌、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及其丰富情感。

在纷繁复杂的人物当中,官员、将军、僧侣及下层劳苦大众等多有描绘,对他们的刻画因其身份的不同而各有特色。

个中名士的分量占有极大的份额,占比在50%左右,像杜诗中描述的孔明形象、李太白形象等,都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极其深刻。

由于诗歌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等,这些诗体形式的存在,对字数的要求、对诗句的节奏都不大一样,故而对人物的塑造也大多具有层次之分。

但杜甫不愧为"诗圣",他对各种诗体的把握都能恰到好处,诚如王世贞所言,"五言律,子美神矣;七言律,圣矣"。

在其七律诗《咏怀古迹五首》及《蜀相》中,我们能够看到上至战国时楚国的宋玉下至汉魏时的刘备,都在精湛的笔力描绘下变得血肉丰满,他们在历史上的功绩通过简洁有力的诗句衬托,变得尤其高大而独特,其深沉的爱国情感与诗人是相通的,因而读来意味绵长而受到强烈的震撼。

在对杜诗中的写人篇进行归总时,不难发现杜甫尤钟情于古体诗对人物进行塑造,究其缘由,在于该诗体有助于诗人跳出押韵、对偶等限制,对自由抒发内心情感很有帮助。

再者,杜甫更热衷于对现世人物的塑造,因为唐以前的历史人物毕竟与杜甫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而现实中的劳苦大众更能触发他创作灵感,亦是其不竭的取材来源。

此外,描写名士的诗歌在杜诗中的占比也相当大,杜甫作为名士的一员,生活在盛唐之中,一方面对这个时代充满着热爱,另一方面又对盛极而衰倍感痛惜,诗人对名士的抒怀,何尝不是对自身遭遇的写照?

在诗人笔下,名士气度不凡,他们豁达开朗,豪迈奔放,体现了对这个朝代的炽热情感和精神勃发的有为姿态,如《八哀诗》中对友人严武的描写,"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哀其功名未尽展而卒"深表遗憾。

除名士外,将士在沙场上搏杀的英姿及其无畏善战的气魄,也在杜甫诗歌中尽情表露,讴歌了他们为国家挥洒热血的豪情壮志。

当然对普通百姓的刻画也是杜诗的重头戏,其真情实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对底层民众的关切之情油然倾注笔端,酣畅而诚挚。如《兵车行》中脍炙人口的诗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芒在背,不能自已。

不仅《兵车行》,其他如《三吏》、《三别》等也无不给人以强烈的心灵撞击,人们对唐代、对杜甫也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杜甫借助诗歌的多种体式,对当世及以前的人物进行了有意识地刻画,由于深刻的社会认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诗人强烈的情感宣泄,使得个中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经久不忘。

杜甫诗歌中人物塑造的意义及作用

杜甫的诗歌大多感人肺腑,原因在于他以如椽大笔对现世乃至前人做了绘声绘色却又沉郁的描写,那种厚重的情感如果不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的诗人是很难如火山一样爆发的。故而他的诗获得"诗史"的美誉乃实至名归。

在其塑造的众多典型化人物的诗歌中,无论名士、将士还是寻常百姓及女性,都注入了诗人独有的认知和独特的情感,这些人物群像的勾勒,为世人展示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从而对这个朝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杜甫是诗人,更是塑造人物的大师,在诗歌创作中对于不同人物的描写,其艺术手法的千变万化让人叹为观止,从而给予后人源源不断的创作养分和发挥想象的空间。

如果说杜甫的诗是抛砖引玉的杰作,那么后来者如白居易、韩愈等就是得其要领而形成不同流派的诗作大家,他们的诗歌一如杜诗那样,流芳千古,意味无穷。

这样说来,杜甫诗歌中的人物塑造就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是对当世社会生活的有力反映,更给予后人以思想的启迪,从而造就了后人乃至无数后来者在诗歌这一文学领域铸造更多的辉煌。

杜诗人物塑造对唐诗的积极影响

白居易诗深受杜诗影响

杜甫诗歌创作因其题材广泛、不拘一格而被誉为诗之"集大成者"。正是其诗作的全面、体系化,如同大树枝繁叶茂,根长须密,以致于后世诗人只要略微取其一二枝叶,便可成一家之言,蜚声诗坛。

关于这一点,宋祈云点评可谓恰到好处,称"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丏后人多矣",其中肯之言,实际上也是很多人欲言而没有言出的心声。

众所周知,杜诗不少力作都充满现实主义色彩,是对实际生活的最直接反映,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而白居易的众多诗篇所描写的内容恰好与杜诗不谋而合,显然,这是他自觉地传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努力开创乐府运动新局面。

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写道,"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这是其对杜诗与李太白诗做对比时阐述的观点,他谓李白诗为,"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这明显是在扬杜抑李,从而表明白诗与杜诗在创作上的联系紧密而牢不可破。

在白居易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杜诗类似的诗句,或沿袭、或化用,两者的关系渊源很深。如白居易诗作《春寒》中诗句,"君不闻靖节先生樽长空,广文先生饭不足"。而杜甫曾在《醉时歌》里写道:"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两者何其相似!

杜甫向来重视《诗经》及汉乐府诗中写实主义的运用,故而每每触景生情,便能当即挥毫写下不朽之作,还能创立新题,令人耳目一新。

白居易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注重写实,这就与杜甫诗歌创作精神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在包括《秦中吟》在内的不少名篇中,白居易的现实主义思想比比皆是,对民生的关怀、对时弊的针砭入木三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杜甫诗歌创作的原则立场。

韩愈诗亦从杜诗中获益匪浅

韩愈对杜诗的推崇可以借王闿运之言得到明证,他在《湘绮楼论唐诗》中直言不讳地表示,"韩愈并推李杜,而实专于杜",这是针对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有感而发。

杜甫的诗风有着"奇险尚怪"的一面,而其艺风讲究"以文为诗",韩愈的诗作往往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这在他的不少作品中可以看出杜诗的痕迹。

韩诗中,"尚奇"风格占据着半壁江山,而这与杜诗的启发不无关系,并且他的"以文为诗"的艺术特色也更加炉火纯青,而这也是对杜诗的推陈出新,是基于杜甫诗作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杜甫写过《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其后,韩愈在《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井》里写道,"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渴死时"。两相对比,后者诗作中可以很自然地看到杜诗的影子。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的开首就与杜诗《北征》相吻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里诗句"道边草木花,红紫相低昂",与《北征》中"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所体现出来的境界简直毫无二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韩诗不仅与杜诗风格相近,并且他们两位的信仰也没有差异,都对儒学推崇备至。在信奉儒教的同时,还将其奉为诗作的指导纲领。

何况韩愈生活在唐朝的衰落期,社会动荡,地方混战时有发生,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诗歌在揭露社会黑暗方面简洁有力,而韩愈又是一位正统的封建士大夫,自然对底层劳苦大众的生活感同身受,理解他们的疾苦,这与当年杜甫的创作心态遥相呼应。

除了反映现实生活,韩愈诗作中诗人的自我形象也与杜诗中的诗人形象一样,都体现了黍离之悲,身世遭遇的不幸。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身遭贬谪、身陷囹圄之痛就对韩愈诗作《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影响很大,同病相怜跃然纸上。

其实杜诗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何止白居易、韩愈,"鬼才"李贺作诗也颇受杜诗创作的影响。虽然其风格类似李白浪漫主义,富于想象,但诗中充斥的"尚奇"诗风及众多"鬼"的意象,足以反映李贺诗作所受到的杜诗影响之深。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杰出诗作旗手,他的成就是别人难以逾越的,其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无论写实手法、写作风格、艺术特色都起到了引领作用,使得其后诗人如白居易、韩愈等大诗人、大文豪颇受启发,并自成一家。

杜诗人物塑造对唐代小说的影响

诗歌是唐代文学的主旋律,世人言必称"唐诗宋词元曲",足见诗在唐朝的地位。当然,也不是说其他文学样式就没有得到发展,相反在诗歌影响下,唐朝的散文及小说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就曾表示,唐代"后来新的散文和小说等文体"就是"从唐诗分枝出来"的,可见唐代小说的发端、发展到繁荣始终与唐诗有着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这其中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他及其诗作对唐代小说的形成和兴盛功不可没。之所以如此说,在于杜甫作诗风格"尚奇"的特点对唐代小说中人物典型化的塑造、作品中诗人自我形象的反映对小说的描写以及诗作中人物形象的描摹在唐代小说中的升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尚奇"人物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朝代,特别是前期,由于统治者高歌猛进,大有作为,国家一直处于发展际遇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民富足,使得封建士大夫对现实和未来抱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昂扬奋发的精神,他们的这种积极姿态一度对唐代传奇小说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杜甫前期作为"快意"诗人,对繁荣发展的各地奇景油然而生"好奇心",他在《美陂行》里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前来游美陂",道出了他对景致的爱好和兴奋。

既然如此钟爱奇景,杜甫也就很自然地将自己的心态展露于诗歌之中,并且由于他的诗别出心裁,引人入胜,这种风格对其后诗人的影响也就不可等闲视之。诸如韩愈这样的文学家都对"尚奇"情有独钟,那么其他诗人当然也不在少数,这样唐代传奇小说便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于是,闪烁着另一光辉的文学形式传奇小说便以其新颖别致的叙事方式,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文学体验,而追本溯源杜诗中人物的"尚奇"风格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杜诗中人物描写对唐代小说的借鉴意义

唐诗在唐朝的影响力可谓家喻户晓,其瑰丽的艺术更是让当时的人们如获至宝。不过由此及彼,这种非凡的艺术表达必然离不开诗人的艺术才华,正是他们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视野以及别具匠心的构思,才使得一首首玲珑剔透的诗作深入人心,爱不释手。

杜甫是一代诗圣,他的诗又具有"诗史"美称,那么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自我形象以及其他人物形象就成了唐代小说书写的来源。

无论"传奇小说"还是"志怪小说",杜甫的个人形象都最先得到小说作者的认可,并在结合其诗作及社会历史的基础上加以叙述,使得人物形象饱满而不落俗套。

在一些唐代小说中,杜甫的相关生平经历成了塑造其人物形象的典型案例,像"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于沟壑"的文字叙述,就是对杜甫形象的生动描述。

除了杜甫的自我形象,诸如其名作中所描写的人物在唐代小说中也都被文人当作素材写进小说。如晚唐传奇小说作者袁郊在其小说《甘泽谣》里就将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塑造的酒后思辨者形象焦遂置于自己的小说中,"焦遂,天宝中为长安饮徒,时好事者为《饮中八仙歌》云: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座"。

由于杜甫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高手,其诗作大多带有自传性质,唐代小说作者因而将其作为素材进行再创造,这样杜甫在小说中的形象便得到了深化,不仅如此,杜甫诗作中所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也被"移植"到小说中,同样成了描写的重要对象。

唐代小说所受杜诗的非直接影响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及衰之际,亲眼目睹了兴衰过程,对于唐玄宗及杨贵妃的故事深有耳闻,故而在诗作中多有涉及并对他们的情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哀江头》一诗,就通过"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由此给了白居易创作《长恨歌》以启发。

在此感染下,唐朝一些小说家以此为题材,并借鉴他们的写作手法,同时结合自己的叙事手段,对李杨故事情节、形象塑造、情感宣泄做了进一步深加工,但总的来看还是没有跳出杜甫诗作的大体框架。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是一个方面,除此而外,杜甫诗作《丽人行》等也对唐代小说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丽人行》中,杜甫将丽人姿容描绘得美轮美奂,惟妙惟肖,无论其体态处于动静还是身处远近,对她们的描写都细致入微,而这样的描摹在唐代相关小说中多有反映,这从而证明唐代小说吸收了杜甫诗作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描写。

由上可见,杜甫诗歌中的人物塑造给予了其后唐代文人小说以人物描写启迪,从而让唐朝的小说别具一格,精彩纷呈,成为与唐朝诗歌百花齐放的文学样式。

结语

唐朝是诗歌缤纷多彩的时代,众多诗人及其作品共同汇聚起伟大的诗歌王国。在这个"诗和远方"的国度,有一位非凡巨星,他就是杜甫。

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力透纸背,铸就了不朽的丰碑。在其洋洋洒洒上千首诗歌中,描绘了诸如名士、将士、女性及一般百姓等共计六十八个人物,他们虽然身份、性别不同,但在诗人笔下姿态万千,血肉丰满,令人难以忘怀。

正是这些人物的塑造,其意义及作用不可小觑,影响也就深远,主要表现在对后世诗人、对唐代小说的影响上。

既然是现实主义诗人,诗作中,随处可见杜甫的写实手法以及"尚奇"艺术风格的运用,这就给了白居易、韩愈这样大诗人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们的诗作由此也自成一体。

在作品中,杜甫前期"尚奇"的特点及后期经历的身世遭遇,给了唐代小说创造者以灵感,此外,杜诗中勾勒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间接地影响了一部分唐代小说的创作,由此可见,杜甫诗中人物塑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搜索建议:
热闻

 好文:哪一类茶属于发酵茶

茶叶发展到今天,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其功能一直在演化和转移,由传统的品饮属性,发展派生出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由最初的饮品,逐渐演变为药品、礼品、藏品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