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北则为枳,从事实上说明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生长状态,甚至是完全和原有的形态没什么关系。不过在这句话诞生的古代,动植物的迁移相对来说还是少数现象,毕竟当时的交通子并不发达, 很多时候连人都很难在长途跋涉中存活下来,就更不要说带着动植物一起跋涉了。
在人类的科技得到了发展,交通工具逐渐增多之后,世界各地的动物和植物,乃至于众多的微生物,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跟随人们的脚步开始了流转。
不容忽视的物种入侵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命出现其实已经有几十亿年的时间,不过生物的种类却不会延续这么久的时间,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百分之九十的生物种类都已经消失了。
因为地球的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进行着演化,以求更加适应环境,否则很有可能因为不能够适应环境而消失。因为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环境条件,所以在这些地区也有独特的生态链,能够长期保持稳定运转,不会有哪一种生物在短时间内泛滥成灾。
但是人类的发展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人类不光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进行了很多物种的选育,还将一些地方的原生物种带到了另一些地方,这些物种脱离了原有的生长环境,要么无法适应,要么在新的地方泛滥成灾。
如果是不能适应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圈养、培育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如果是泛滥成灾,则被称之为物种入侵,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入侵物种会带来很多麻烦,人们尝试了多种办法去解决,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百试百灵的方法。
亚洲鲤鱼竟成危险入侵者
在全世界众多的国家之中,美国是遭受物种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美国地处北美洲,其生态系统和旧世界有相当大的差别;其二是美国的经济发达,农业发达,消费市场较大,因此引进物种的数量也比较多。
在美国的众多入侵物种中,亚洲鲤鱼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已经在美国的众多主要河流中泛滥成灾。这些亚洲鲤鱼原本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在后来它们造成的危害已经远远大于了益处。
亚洲鲤鱼这个称呼,并不是指的我们生活中常吃的那种鲤鱼,而是指原产于亚洲的各种鲤科经济鱼类,主要是鲢鱼、鳙鱼、青鱼等。
这些鱼类在国内主要是供人们食用,但美国人引进它们却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让这些鱼类充当水域的清洁工,吃掉那些会和鱼虾抢占地盘和生存资源的浮游生物、水草和贝类等。一开始,这些鱼类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确实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是在后来,事情却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
洪涝灾害是世界各地都会面对的问题,美国自然也不例外。在洪水发生之后,这些原本在人工水域生活的亚洲鲤鱼随着上涨的洪水去往了自然水域,并且在这些地方大量繁衍,最终变成了当地的一害。
在短短数十年之内,这些亚洲鲤鱼已经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主要水域称王称霸,占到了所有鱼类总数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对于美国人来说,整治亚洲鲤鱼的入侵问题,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否则很多本土物种可能会完全消失。
巨大的亚洲鲤鱼
入侵美国的亚洲鲤鱼不光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在鱼的个体质量上也是绝对的胜者。这些亚洲鲤鱼的体长能够达到两米以上,其体重更是能够达到惊人的几十上百斤,简直胖成了猪。这究竟是为什么?
毕竟我们平常在中国的菜市场见到的鲤鱼也就一般不会超过十斤,美国的鲤鱼们为什么可以长得这么夸张,难道真的是水土问题吗?其实,这和亚洲鲤鱼在美国的泛滥原因本来就是分不开的,一切的原因相加,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美国没有食用这类淡水鱼的习惯,相对于别的鱼来说它们有着难以去除的土腥味,而且肉里的刺比较多,不符合欧美人的饮食习惯。因此要用食用来消耗它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于是没有人类捕捞也没有天敌的亚洲鲤鱼就在美国的水域中任意生长,而这些鱼类没有意外死亡的话,可以存活很长的时间,体型也可以毫无顾忌地膨胀,会胖成猪自然不奇怪。我们在国内看到这些鱼类没有这么大,是因为我们没有将其饲养到这么大就进行售卖了而已。
美国的对策
既然无法用大量捕捞食用的方式消灭亚洲鲤鱼,那么美国就需要采取生物防治和驱赶的方式来阻止亚洲鲤鱼蔓延了。但不管是电子围栏还是超声波驱赶,其作用都非常有限,生物防治的方法也没有取得想象中那么好的成效。
即便是美国人严防死守的五大湖地区,也最终发现了亚洲鲤鱼的身影,可以说美国对于亚洲鲤鱼的防控,在整体上是失败了的。截至目前,美国仍然在想办法解决这些亚洲鲤鱼,离这场战争的结束,显然还遥遥无期。
结语
我们在讲述美国的物种入侵的故事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中国同样有不少物种入侵的问题,比如巴西龟、水葫芦等等,同样给我们的环境保护事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我们要充分吸收其他国家在整治生物的经验教训,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在减少入侵物种数量的同时也不破坏我们原有的环境,还要在被入侵物种破坏之后,恢复我们原生物种种群的数量。总而言之,对生物入侵的防治是一件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