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怎么从褒义变为了贬义?
清高一词本意是纯洁高尚,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既然清高自古以来就是值得赞美的清风劲节,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清高"一词多用于贬义?它的词性是什么时候在人们的脑海里发生了异化?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没完没了,接踵而来的运动就对准了读书人,先是把读书人那种温情脉脉,作为小资产阶级的情调加以鞭笞,而接下来的反右派、反右倾、十年浩劫更加凶猛,矛头不仅指向时政言论,就连仁义礼智信的品行,温文尔雅的风貌也在扫荡之列,致使那些素来洁身自好,不争名于市,不轻言附众,不阿谀奉承,具有人格独立的读书人,纷纷以清高进行自我批判。很显然,"清高"一词在极"左"思潮的暴风骤雨中已经发生了异化,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中成为了贬义词,而与褒义词就此绝缘。
(收听本文语音请关注微信公号明清书话。每天一分钟,传播新知,阐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