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禁止搬运/抄袭,发现必追究!
石油是当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南海地区拥有着大量的油气资源等待着我们前去开采。
2015年,我国在南海地区发现了80亿吨的大油田。然而该油田的开采权我们却让给了韩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石油资源
我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超过九成以上的石油在经过提炼之后,变成了燃料支撑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而剩下的一成中,经过处理后,也在生产生活中充作溶剂、工业原料等。
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石油的参与。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对于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
根据1863年的能源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石油产品的比例约占工业总产品中的40%以上,而另一能源巨头煤炭,比例已经降到了38.8%。石油的占比超过煤炭,标志着石油时代的到来。
中国对石油认识由来已久,在汉代班固的《汉书》,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等著作中均有所提及。
在宋代出现了石油的称呼,对于石油的状态、可燃的特性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尽管我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石油,但直到近代我们都没有找到开采石油的方法。受限于勘探技术的限制,我们也没有在境内找到成规模的石油。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内燃机的已经开始出现并应用于机械、交通工具上,我们的先辈们只能看到它们在没有人力的作用下,已经可以稳稳当当的运行,却不知道其中的原理究竟是什么?燃料是什么?
清光绪31年,即1905年,清政府着手石油开采工作。当时,它们聘请了一位来自日本的技师到 陕北勘察石油资源。
在确定该延长石油油质优良,具有开发价值后,清政府便开始了油田建设。
1907年,延长油田建成并顺利投产,“延一井”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座油井。随后,1939年,我国在玉门建设一口油田并投产。该油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包括新中国成立后,都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最重要的油条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社会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以农业立国的情形发生了改变,工业体系正逐步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正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的支撑。此前的中国陆地出产石油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发展需求,而进口却成为了外国人要挟我们的手段。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们石油产业的发展,我们甚至直接动用了军队的力量。例如在52年的建军节这一天,来自19军57师的士兵们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央的任务书,它们整师转型为“中国石油师”,去寻找石油资源。
从今天我国的石油出产量来看,中国不是一个石油资源贫瘠的国家。我国的西方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然而,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由于勘探技术的匮乏,找到石油资源简直难上加难。
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下,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石油人。曾任石油部的副部长,中海油的总经理秦文彩,就出自该部队。在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相关的史料记载,他们将目光放到了西北地区。而后3年在荒漠中的艰苦探索后,他们发现克拉玛依地区存在大型油田。
1955年,在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结束后,一则重要的决定也随即下达。立刻开拔进入戈壁滩,钻探一号井。
尽管克拉玛依此刻正刮着7级大风和漫天的飞雪,但是这并不能浇灭石油人的热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号井出油了。当年,石油工业部宣告成立。
1957年,“一五”计划后,在各项指标面前,唯独石油未达成指标。原因无他,条件过于恶劣,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无法配备到位,从业人员也少得可怜。
就凭借这样为数不多的人口,竟然硬生生的将玉门油田的年产14万吨,拉到45万吨。
克拉玛依油田也在稳步产油中,相关人造石油等产品也先后问世。从成绩上看,石油人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对于庞大的工业建设需求,这些石油杯水车薪。
为了更好的推进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1958年余秋里走马上任石油部部长。在他的号召和鼓舞下,全国各地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加速运转起来。其中以1959年松嫩平原上发现石油,进而开发建设大庆油田最为出名。
和以往的油田不同,大庆油田尽管储油量丰富,但是它属于一种砂岩油田,且油田内石油分布不均,是典型的非均质多油层,国际上对于这类大型油田的开发经验也是寥寥无几。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加剧了大庆油田开发的难度。
但是国家建设迫不及待,没有足量的石油可能耽误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工程师以及复员老兵齐上阵,势必要拿下大庆油田。在这里涌现出一批优秀石油人,例如我们所熟悉的“铁人”王进喜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在全体人员辛苦奋斗3年之后,大庆油田终于顺利投产。中国也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不再因“洋油”仰人鼻息。
石油开采量的加大,石油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后的十几年的实际案例,我国先后在上海、克拉玛依、上海等地,修建了数个大型炼油厂。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年加工产量达到了9291万吨,与原油产量基本持平。
在短短的3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原本的“贫油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产油大国之一。而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工业以及日常生活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陆地上的石油也终究有开采完的那一天,此时我们将目光放到了大海。当然,大海不同于陆地,想要从海里开采石油,其难度肯定要翻倍。
事实上,我国对于海上石油的开采自上个世纪和陆地石油开采,同步提出。但由于当时中国经济条件落后,相关技术也并不成熟,陆地开采尚且有一定难度,何况复杂多样的海里呢。在经历了数次尝试之后,宣布破产。
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才重提此事。此时,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然打响,新一轮的经济建设也正在启航。对于石油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海洋成为了石油人下一个石油开采的目标。当然这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1978年,秦文彩出访美国后表示,中国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竟然落后得不是一星半点。痛定思痛下,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整理并报告给中央,中央决定采取我们出地,出人力,对方出技术,出设备等方式进行合作,联合开发中国的海洋石油资源。
尽管期间困难重重,遭到他人的不解质疑,甚至一度陷入停滞的状态。但是,在一批石油人的努力下,中国和日本的合作得到保留,并签订了多项联合开发的合同。埕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海上油田,该油田也是完美的复刻了它国建造的标准,为后来的海上石油开发提供了完美的样板。
1982年,中海油成立,中国老石油人秦文彩出任了第一任的总经理。中海油创业之初,可以说是筚路蓝缕来形容,没人,没技术,更多的时候依靠的是国际招标的方式,获取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以及设备。
在美国、意大利以及中国三国的联合努力下,“惠州21-1”油井在90年正式建成投产,成为了中国首个年产量破百万吨的海上油田。受到该海上油田的刺激,南海东部的油田群也正蓬勃发展,可以与大庆、胜利等陆地油田相媲美。
截至1992年,在四轮对外招标刺激下,共有39个石油合同、协议签订并开始执行,投资总规模近40亿美元。我国南海、渤海等四大海域的油田勘探和开采工作,如期稳步进行着。这样的合作,为中国后续的海上石油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在吸纳了一定的国际领先技术后,我们开始寻找自营的路线,并且研发了多项中国独有的海上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的赞赏。这些海上油田顺利运营,极大的缓解了改革开放后,各地经济蓬勃发展所产生能源不足的情况。
但93年,我们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在石油方面再次陷入不足的境地。
当年的石油进口依赖度达到7成,可以想象放任这样,可能会限制我国工业的发展。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在立足于原本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决定让技术走出去,向深海进发。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中海油也从未停止脚步,通过收购、投资等多种方式,获取他国的海上石油开采权。截至2022年,中海油已掌握了19亿桶油气储存,开采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千米,履迹世界二十余国。足见,中海油的实力。
自身实力是一方面,在开采上除却自营钻探开发外,我们也积极同国际合作。而本次在南海发现的80亿吨大油田,我们就选择同韩国SK公司合作的方式,对该地区的石油资源进行开发。
我国同韩国SK公司的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公司的海上石油开采有着几十年的经验,在这一方面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发现了80亿吨的储备之后,中国通过协议合作的方式,同SK公司共同开采该油田。而SK也因此获得了开采权,负责该油田的石油开采工作,六成的开采收益归该公司所有。
消息放出之后,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过往通过合作的方式是因为自己的技术不行,而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正不断成熟,并且也经过世界各国的开采的考验,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认可。为何在面对南海石油开采的时候,还要将开采权拱手让给韩国呢?
尽管中海油实力不俗,但是在水下快速连接器、深海钻机等方面,仍然有所不足。在合作中,中海油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武器,如石油开采储备船、导管架等设备,而SK集团则能够补充中海油的不足,可谓是双赢的局面。
而成本方面,深海开采石油所耗费的资金巨大。即便该油田的所有石油资源都有我们自己开采,其所获得的利润也不会太大。综合来看,不如选择和先进技术的公司合作,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
至于石油的所有权,依然掌控在我方手中,而SK集团能在其中获得一定的收益罢了。这样的合作方式,如同在中国租了一块地,和中国一起做生意,同样的道理,因此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目前,该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不久将开始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