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邛崃这座古镇,是现世存在的清冷桃花源

一路向西,往 邛崃 去,这次我们不去“一平二固三夹关”。

进入 火井镇 ,好像是来到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来自于十几年前 。彷如《桃花源记》中所述,火井镇 似乎不知外面世界的流转 ,镇上的人安然地过自己的日子。

门壁上的 朱红褪淡了 ,有些高墙坍圮了, 老树愈见苍幽 ,就连野草荒藤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里 没有太多商业化的痕迹 ,街上人很少,能看到的当地人大多数是上了岁数的,或者是小孩子。年轻人啊,大约是外出工作了。

整个火井镇 几乎见不到外来的游客 ,所以怎么不算是误入桃花源呢?火井镇的名字由来,想必大家都清楚。西汉文学家 扬雄 在《蜀王本纪》中就已经记载:“ 临邛有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六十余丈……井上煮盐。 ”

火井镇的名字,正是因为此处有火井火井中燃烧的其实是 天然气 ,古人用火井来煮盐。至今,古镇中仍有歌谣传颂千年前的故事。 “天上有星星,地下有火井人间有孔明孔明火井去看六角井,六角井火又大,水又清,熬得盐巴亮晶晶。” 歌谣中的孔明是大家 耳熟能详的诸葛孔明 。三国时期,诸葛亮治理成都,大力发展生产,并亲自过问关系到国计民生的 盐铁生产 。

公元219年前后, 诸葛亲临临邛火井视察 。传说,他指导人们用中心凿孔的石盘盖住井口,用竹管从孔中插进井内,然后井内 天然气由竹管导出 。这样,一来可以 避免气体浪费 ,二来可以 避免引发火灾 。

除此之外,他还指导人们砍来斑竹,做成竹制天然气管道,一头塞入火井,一头 引至各户熬盐的灶下 。

灶头煮盐比井上煮盐便捷多了,自然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规模扩大。

镇上的第一口火井,叫做 六角井 ,坐落在火井古镇西1.5公里处的 郑家坝花果山麓 ,遗址如今保护起来了。

国外最早使用天然气的是英国,时间是1668年, 临邛火井比外国的记录早了整整1600多年 。因此,“临邛火井”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开发利用天然气的第一井。这些辉煌往事,在今天 遗留的古建筑上 ,依旧可以窥见一二。

街道两旁最多的,是旧时川内常见的 木结构小青瓦房屋 。临街一面的铺板可灵活组装拆卸,早晨拆下铺板即是店铺, 傍晚组装起铺板就关门歇业 。

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街叫“ 河北街 ”,长约1500米,街上一半以上古屋保存完好。 海屋 ,位于河北街10号,建于1934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500平米。

是非常典型的 中西结合式民居 ,门楼是民国初年常见的牌坊式,中堂与前厅对称,一进均为一楼一底,后院(二进)单层小青瓦木结构。而建筑供型西式花窗,枕头、窗楣泥作装饰均为 仿西式 。

现在的海屋成为了一座羌族文化博物馆,无论是想要了解羌族文化,还是想观瞻民国年前的老建筑, 海屋都非常值得一去 。火井的景色很美的,这里紧邻 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文井江的直流 盐井溪 环抱小镇。

走在小溪旁,远眺就能见山峦,有山有水,正是大多数人理想中桃花源的样子吧。走在镇上, 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 ,好像回到了童年,时光好像真的没有改变这里的样貌。

理发店的镜子、椅子都是老式的,可以想象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它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三个老人坐在一起打着长牌, 长牌在喧闹的都市已经不常见了 。

镇上仍然有 打铁 的、 弹棉花 的、还有做 手工布鞋 的……

这些老行当没有在古镇消失,在这里他们也没有受到太多的时代的冲击, 大家靠自己的老手艺,挣钱、吃饭、生 活。枫杨树下,几只 灰鹅 慢腾腾的走过。河边的三颗上了年头 黄桷树 ,见证时移世易。

或许,火井镇比起“一平二固三夹关”来,发展地不算好,甚至有些 落寞 。

但是谁又能否认,它成了一个 桃花源一样的“时间胶囊” 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邛崃  邛崃词条  桃花源  桃花源词条  现世  现世词条  清冷  清冷词条  古镇  古镇词条  
热议

 【歌词】R U Ready? /...

R U Ready 4 Me作曲: 舒文 作词: 黄伟文编曲/监制: 舒文不用找保安赶我 赶亦赶不走我我若要见你 谁又有奈何不用找公关挡我 Baby 躲就躲得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