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国人种地也会输?中美玉米亩产相差600斤,问题究竟出在哪?

随着福建舰航母的下水,以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这预示着我国在高精尖领域,正式对美国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追赶。

除此之外,在华为、大疆和比亚迪等企业的努力下,中美间的民用科技差距,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着。

毫不夸张地说,时代只要如此平稳地发展下去,中美在科技行业的并肩将不再是梦想,若是我国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科技井喷,甚至是可以做到超越美国的。

然而,就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堪称中国“老本行”的农业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 从1995年到2020年,中国玉米与美国玉米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

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且让我们从农业本身说起。

中美相争:种地也会输?

提及农业种地这件事,我国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发言权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几乎有80%的事情都与农业和种地有关系。

比如古代朝廷的改革,就大多偏向于农业方面,由此诞生了井田制、均田制以及昙花一现的天朝田亩制度,而这些农业制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朝代的走向,可能使其走向兴盛,也可能引其走入深渊,干系甚大。

因此,农业种地从本质上来说,也可以算是华夏文明生命力的体现,各个时期都对农业及其农民群体,都会有优待的意味,比如源于春秋战国的重农抑商思想,以及近代的工农联盟,这些都是最好体现。

但就是我们这样一个注重农业近千年的文明,却在近现代时被一个建国不足300年的国家完成反超,这便就是美国。

根据最新的统计来看,自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农业生产成本就一路飙升,如今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这意味着,我国无论是何种农业形式,其成本代价都是极高的。

可反观美国,它却凭借着超低的生产成本,形成一套独有的农业出口体制,在过去的2022年中,美国已经一跃成为小麦、大豆、棉花、玉米的最大出口国,就连我国都是其进口国之一,那美国是如何完成反超的呢?

众所周知,美国的前身就是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来到此地的人,大多是被英国放逐的人群,所以,最早的一批美国人一直在强调自由,这其实就是想要挣脱英国管控的象征。

在此之后,逐渐完成独立的美利坚,也用这种“自由”的精神,以及宽松的淘金政策,吸引了不少外来移民,使得它由此获得了各种文明的精髓,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华夏的农业思维。

按照现有的研究来看,在十九世纪中叶时,在淘金利益和国内动荡的双重影响下,一大批华人靠着各种方式来到了美国加州。

早期,他们大多以劳工的身份在美国社会立足,在通过劳动和淘金积累到资本后,不少人开始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这也是华夏农业思维的体现。

不过,令这些华人和美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群人的农业“尝试”,奠定了美国农业迅速发展的雏形,要知道,单论栽种而言,各民族皆有所长,可要说到因地制宜和优良种的培育,华人天生就具备超高的天赋。

而这种能力也正好适用于早期美国,因为当时的美国刚刚完成独立,可谓是百废待兴,国内有不少土地仍是荒原,需要人们进行垦荒,这正好是华人的擅长。

因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早期华人大量聚集的加州,即加利福尼亚州,如今也正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

但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维和方式的影响只是一方面,若是没有极佳的土地和气候,美国的农业注定是无法得到发展的,而这种极佳条件的最好体现,便就是人们常说的玉米带。

美玉米之强:玉米带

玉米带是一个通俗称呼,它所指的是美国五大湖以南的平原区域,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阐述,此地不仅地势平坦,土质还相当肥沃,尤其是富含有机质和氮素,这极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简单来说,就是地势的平坦使得此地可以实行农场耕作,农场主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将机械化和智能化等因素,加入到玉米农场的运营中,进而使得玉米的耕种变得更加高效,而这也使美国的玉米种植优于我国的地方。

要知道,我国的玉米种植大多仍是家庭小农户式的种植,无论是播种的效率,还是收割的速度,都无法与美式农场耕种相媲美。

当然,我国也有采用集约规模化种植的地区,比如黄淮海、西北以及东北产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当属东北玉米产区,这里同样有着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质,以及利于农场承包的宽广农业用地。

但遗憾的是,具备了“地利”条件的东北,却少了些许“天时”,即优越的气候条件。

按照农业和气候学家的研究,美国玉米带一年的无霜期已到160至200天,而反观我国东北地区的无霜期却仅有130至145天,其峰值甚至还不抵对方最低值,这意味着,在一年之内,美玉米带内利于玉米生长的时间将更长。

同时,美国玉米带年平均降水量也达到了500至700毫米的等级,比东北450至650毫米的年平均量要稍高一些。

在这样优渥的条件,美国玉米的单亩产量直接达到了惊人的1400至1500斤之间,而我国在各地区的综合下,单亩产量却仅在800至900斤之间,两者差距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玉米种子的研发方向不同,也是导致亩产悬殊的原因之一,须知,我国的玉米品种主要是以杂交品种为主,这种培育方式虽然比较符合自然规律,改造后的基因结构也更加稳定,但在培优方面却不及美国采取的转基因模式。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抗虫和抗病性,目前,美国最先推广种植的转Bt抗虫基因的玉米,在其生长期内有效防治了欧洲玉米螟、草地夜贪蛾等害虫,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增产效应,玉米耐贮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也源于这种速效性,使得美国在种子培育方面的科技水平一直很高,尤其是研发方向常年领先于我国,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的发言:

“我们是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大国,但农业生物技术策源地不是我们,我们仍然不是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强国。”

其潜在之意,就是希望我国能够注重种子研发,以确保粮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产,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因此,我国在于美国进行科技领域较量时,也不应忽视农业这个老本行,毕竟,美国本身既是一个科技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不能仅靠千年积累而来的老本与之抗衡,还需注重融入一些新时代的科技元素,学会用新科技赋能新农业。

参考资料:

《中美玉米大豆单产差距加大的原因探究》--------农机新闻网

《美国玉米产量每亩多少斤,产量为什么会比中国高 》-------农村网

《中美大豆、玉米和小麦的种植成本构成和对比,看看种个田把钱花哪了?》---------金十数据

《专家: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压力空前,需抢救性保护稀有种质资源》---------南方都市报

《农业农村部:种业也要创新!中国大豆玉米单产不到美国的60%》---------界面新闻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