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博
晋太元年间,地陷东南,有一地名建康⑴,城内集庆门附近有一寺名瓦官寺,乃是慧力大师⑵奉旨修建。谁料建成三十二年间连逢祝融之灾,寺院损毁。当时虽然有朝廷的拨款,但是数额远远不够。满寺僧侣无不着急,纷纷出去化缘。
南朝富庶,但富家大户没有一家捐到10万钱以上的。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化缘的僧侣压力山大。正在着急的时候,这时候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到了,随手就在化缘簿上填写了一百万钱。和尚又惊又喜,但是又不敢确认这位年轻人真有这么大的本事。他揉揉眼睛,确定是一百万钱之后,喜滋滋的回去了。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位年轻人的一百万钱却一分也没到,于是和尚又去找他,问他怎么办。这位年轻人说:不用担心,寺建成的时候给我留一面白墙壁就行了,我保管你会有一百万。和尚将信将疑回去。
终于瓦官寺建成,和尚果然留了一面墙壁。这位许诺一百万的施主接着也进入寺中,一个月时间画了一幅维摩诘⑶的画像,唯独没有点眼睛,维摩诘看着蔫蔫的,一点精神也没有。他吩咐和尚传出消息,就说维摩诘要点眼睛了,第一天进寺观看的人每人布施十万钱,第二天布施五万,第三天随意布施。
和尚虽然不解,但是仍然照做了。到了点眼睛那天,寺门一开,很多人一拥而入,一百万钱很容易就募到了。在大家的围观下,只见年轻人从容不迫,在画上点了几点,维摩诘立马活灵活现,生动异常,开光点眼的故事也随之传开。这位年轻人也藉此一鸣惊人,享誉画坛几千年。
他就是与陆探微⑷、张僧繇⑸、曹不兴⑹号称南朝四大家之一的的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虽名虎头,但是一点也不虎头虎脑。相反,他从小博学有才气。在绘画上造诣很深。除了维摩诘像这样的佛像外,他还擅长画人像、山水、禽兽。他认为,人像最难画,其次山水,在此狗马。
但是顾恺之主攻是人像,他的客户都是高端人士。比如司马懿、谢安、刘牢之、阮咸、王美人、大禹等等。他的主业是幕府参军,曾供职于桓温和殷仲堪⑻府,画画只是业余爱好。
顾恺之画人自有核心技术。他的核心技术就是自创的高古游丝(也叫春蚕吐丝)⑺线描技法,画出来的人物精微超逸,相当传神。他画裴楷像,硬是凭空在脸颊上增加了三根毛,大家看了更觉得突出了裴楷俊朗的气质。为谢鲲画的时候,把他置身于石岩里,意思是此人胸有丘壑。
画殷仲堪更有意思了。殷仲堪眼睛有毛病,拒绝被画。顾恺之劝他:我一定能把你的眼睛画的又明又亮,然后用飞白扫抹,就像云彩遮住了月亮一样,岂不是很美?
他画的《洛神赋图》,内容取自才高八斗的曹植所作的《洛神赋》,将曹子建与洛神之间真挚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细致曲折又层次分明的描绘生动表现出来,原赋中描写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等景象一一跃然纸上,堪称神奇。
他画的《女史箴图》,虽然取自张华的《女史箴》,但显然图画比原文更具有深远影响。
可惜的是,我们今天都不能看到这些真迹,只能从流传下来的唐宋摹本中找寻原来的神韵。这里面的原因,除了年代久远之外,还因为顾恺之画的大多是壁画。
作为一位高超的人物画家,平时顾恺之他是不画眼睛的,每次画好人后,数年都不点眼睛。大家觉得很奇怪,他就说,四体丑美都无关紧要,传神的地方正在眼睛啊。⑼
阮籍曾言:徒寄形躯于斯域,何精神之可察。这种精神落实到绘画上,就是通过有形形体,表现无限精神。嵇康曾赋诗目送飞鸿,手挥五弦。⑽顾恺之很喜欢这两句诗,为之作画一幅,并题写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除了绘画技艺高超之外,他还是一个可爱的人,有时甚至还有点痴,人称痴绝。
我们前面曾说过,顾恺之在桓温府内担任参军一职。桓温对顾恺之很赏识,常说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意思是顾恺之有痴的一面,也有狡猾的一面,两者各占一半。另一个牛人谢安则说的更离谱,说顾恺之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意思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而作为官二代的桓玄可不管这些,他只看到了顾恺之的痴,经常拿这位大他二十多岁的参军开玩笑。
有一天,顾恺之把一箱名贵的画封好交给桓玄保管,桓玄打开柜子偷了所有的画,然后按照原样封好,坚持说自己没开。顾恺之看封条什么都好好的,但是画不见了,就以为画变化飞去,就像人登仙了一样,因此并不生气。
还有一次,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叶子,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隐身的叶子,⑾你拿上它,别人就看不见你了。顾恺之很开心,就拿着遮住自己的眼睛。桓玄这时候就使坏了,故意在顾恺之头上撒尿,顾恺之以为他真的看不见自己,愈发高兴,就把叶子珍藏起来。
尽管如此,顾恺之从来没有表现出对桓玄的丝毫怀疑,依然把他当好朋友。可能这位心里并没有恶存在的地方,因此也不相信别人真的不存善念。就跟他吃甘蔗一样,一般人都是从甜处往无味处吃,而顾恺之则相反,从无味处往甜处吃,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吃,他回答:渐入佳境。
不仅是桓玄,还有其他人欺骗他。有一天晚上,顾恺之在月下吟诗,隔壁有一位谢瞻就远远的赞美了一句,顾恺之很高兴,就一晚上不停的吟诗。但是谢瞻困了,就叫了仆人去替他一个劲点赞。顾恺之竟然没注意声音不一样了,直吟到早上才停止。
顾恺之的诗究竟有多好才能当得上一个诗绝呢?
十几岁的时候,宴席上有人弹筝,他当场写下了《筝赋》,其中有其器也则端方修直,天隆地平,华文素质,烂慰波成。君子喜其斌丽,知音伟其含清……
他去会稽游玩,别人问风景怎么样,他当场说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
桓温想让属下赞美一下新修的江陵城,顾恺之随口吟道: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温很高兴,当场赏给他两个美女。
桓温死后,顾恺之拜其墓,赋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你对桓温这么有感情,哭的样子又是什么?顾恺之回答道:声如震雷破山,泪如清河注海。
有人说,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没脾气,四等人没本事有脾气。再看顾恺之,如此有本事,却不知道脾气为何物。无论是目送归鸿还是渐入佳境,他始终怀着美好的向往,即使面对桓玄这样的恶人,他也能突破本我,实现超我⑿,在黑暗朝廷的污泥中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顾恺之所处的桓温、桓玄、殷仲堪府从来既是上流社会的中心,亦是权力中心,而且还是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争夺的中心,就像身处一艘航行于怒涛中的大船一样,随时可能倾覆。桓温最后得善终,桓玄篡位身死,殷仲堪被桓玄所杀。但顾恺之均能身免,还被授予散骑常侍的高官,不能不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除了这种乐观的态度,顾恺之还很幽默。在殷仲堪府中任参军期间,有一次请假回家,殷仲堪借给他一匹布帆。当船行驶到破冢这个地方时,遇到大风。后来顾恺之给殷仲堪写信时候说道: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李白因此还作《下荆门》一首: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反观陶渊明,因为平生志向不能实现,又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故而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甘愿贫困,坚持对权贵持不合作的态度,虽然诗写的好,但是只能做一个小隐,远远达不到能隐于朝的大隐的境界。
而妙玉明明流落红尘中,却偏要做一个脱俗雅致的人,在一言一行上坚持与遭遇不相称的贵族习性。喝茶用古杯,泡茶的水还是梅花上的雪水,连林黛玉都显得成了俗人,到头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注释:
⑴就是现在的南京。
⑵《梁高僧传》载:释慧力,未知何许人。晋永和中,来游京师,常乞蔬食,苦行头陀修福。至晋兴宁中,启乞陶处为瓦官寺。标地起寺塔。
⑶维摩诘是音译,详称为维摩罗诘,或简称维摩,旧译净名,新译无垢称,则为意译。根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居士自妙喜国土化生于娑婆世界,示家居士相,辅翼佛陀教化,为法身大士。
⑷陆探微,(?-约485),汉族,吴县(今苏州)人。南朝刘宋时期画家,在中国画史上,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
⑸张僧繇,吴(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⑹曹不兴,三国时著名画家。被称为佛画之祖,是文献记载最早一位传奇画家。善画龙、虎、马及人物,有落墨为蝇等传奇故事,其佛画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
⑺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
⑻殷仲堪(?-399年),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太常殷融之孙,晋陵太守殷师之子。 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官至荆州刺史,曾两度响应王恭讨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后与桓玄及杨佺期结盟对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后来却被桓玄袭击,逼令自杀。
⑼《晋书·顾恺之传》曰: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⑽出自三国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之一: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⑾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大喜。遂于树下仰望,欲觅螳螂伺蝉自障叶。偶见之,即缘而摘之,然不慎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具分辨,乃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竟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楚人嘿然大喜,明日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而诣官。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⑿本我、超我,由弗洛伊德于一九二三年在《自我与本我》中提出的心理学名词,代表人的心理发展阶段。
更多内容请关注读史小堂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