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国家的立场,今年是“消费提振年”。发改委出台的相关文件,更是将住房改善、汽车消费、养老服务等被列为重点消费领域。
毫无悬念,房地产又被摆在了C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人说,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高层可能在考虑放弃房地产了,因为救不起来了。
我的看法是,不可能放弃房地产,原因不难理解,一是毒瘾难戒,二是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一个数据可以看出,上自国家下至地方,仍然在竭尽全力对房地产进行施救:诸葛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今年全国约有150城优化调整楼市政策,调控频次超240次,这两项数据均创新高。
聚焦到政策手段上,仍然是换汤不换药,比如优化公积金贷款、放松限购、降低商贷首付比例等。
直说就是,诚意不够。楼市调控仅在有限空间内折腾,不舍得割肉让利,本质上就是在“保房价”,这显然是想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效果。
只可惜这一次打错了算盘——直到今天,庙堂之上的老爷们,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才是最悲哀的。
接下来我就直说吧,从近期密集释放的三大信号来看,想保房价以后只会更难,因为房地产的攻守之势已经彻底变了。
第一便是大厂裁员潮又来了。
为什么说“又”?因为去年已经发生过一次了。2022年涉及裁员的大厂有20多家,其中包括京东、百度、快手、滴滴、腾讯、阿里、小米等。
今年的大厂裁员消息始于OPPO。5月12日,OPPO宣布关停集团旗下子公司哲库,超3000人的团队就地解散。
5月23日,网上流传出阿里云智能裁员的消息,裁员比例约7%。对此阿里云方面回应,这是正常的人员优化。引爆舆论关注。
随后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美团、拼多多等均被曝出2023年一季度人员不同程度减少。其中腾讯减少了近1万人,阿里减少约4000人。
再随后,阿里被裁人员开始在网上发帖讲述被裁后找工作有多难,P6降薪到30万才找到工作,P7降薪到40万,P8降薪到60万。被传的最多的是,有阿里P7表示,面试了很多公司,外面都给不到100万,不是自己不愿意降薪,是房贷占了很大比重。
企业降薪裁员这事儿,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发出这样的预警并不是信口胡说,而是基于当前的经济现状而言。经济效益差,企业首先想到的就是降本增效,降薪裁员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且先裁的往往是贵的。
裁员的数量比疫情期间还严重是为什么?我的理解,过去三年很多企业心里想的是,“熬过疫情就好了”。但疫情放开,加油猛干半年后,才发现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疫情期间,彻底看透了趋势。现在裁员,可以理解为是为打持久战做准备。
大企业扎堆裁员,一方面说明大环境不好,另一方面意味着全面降薪时代来临——人才逐级向下竞争,供大于求,内卷加剧,企业开出的工资只会更少。尤其是阿里等大公司被裁的人员,工资腰斩是大概率事件。
以前就有“阿里撑起杭州房价”的说法,所以阿里大规模裁员,杭州房价先慌。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这些对杭州房价有突出贡献的高薪人才,收入突然锐减,形势巨变,尤其是刚刚高杠杆买房的人,接下来出现断供都是有可能的。这无疑会给本就寒冷的杭州楼市,再浇一盆冷水。
以此类推到其它城市,结论也是一样的。所以我说,大厂裁员,其实对房地产构成利空,这会让地方“保房价”的想法变得更加艰难。
第二,结婚人数暴减。
今年前4个月的结婚登记数据还未公布,但从520结婚登记人数大降温可以推算,今年的数据可能会很难看。
今年的520恰逢周六休息,但全国各地为了方便登记结婚,可谓费尽心思,为爱加班是其一,其二很多地方还开通了网上预约,分时段登记,避免人员大量聚集,其三据说有些地方当天登记结婚还有礼品相送。
即便如此,数据仍然非常不理想,根据各省民政部门进行不完全统计,湖南、贵州、湖北、广东、福建、四川、江苏等省份,结婚登记人数降幅最明显,其中湖南同比去年降幅高达74%,贵州同比去年减少53.8%。其它四省降幅分别是40.41%、38.28%、36%、25.6%。
要知道,去年的5月份,很多城市可是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尤其是上海全市静默,想登记结婚不得。即便如此,今年的数据还是同比断崖式下跌。
事实上,年轻人抗拒结婚的情况,早有端倪:据国家民政局数据,自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已经9连降。以江苏省为例,2013年登记结婚队数高达90.4万,2022年仅有41.2万。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个人归纳总结三方面原因:第一,数量下降,适婚男女均大幅下降,且男多女少的情况逐年更甚;第二,结婚成本高,买房、买车、彩礼、婚宴等开支,逼得年轻人节节后退;第三,除人口基数、经济压力等原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个人价值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想被就业压力裹挟。
用现在网络上最流行的话说,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才发现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多潇洒、多滋润。
某种意义上,房子是结婚的基础,有人不承认这一点也没关系,除非你能说服丈母娘。
所以,结婚人数锐减,会正面冲击房地产的需求,在现如今房地产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未来随着婚房购买需求的减少,房地产会和中年人再就业一样难。这种背景下,想保房价大概率会更难。尤其是结婚人数大幅震荡的城市,婚房需求锐减对房地产造成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第三,今年新生儿数量或跌破800万
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只有956万,是近60年来首次低于1000万,甚至低于饥荒中的1961年,这也是我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5月19日,有消息指出,今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或不足800万,再创新低。
《中国慈善家》从多个基层医院了解到,今年建档孕妇数量确实在下降,有医生表示建档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根据今年产妇建档情况,大致可以估算出全年出生人数,大概在700-800万之间。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多地出生人口已经在大幅下降了:江西省崇义县,降幅超过20%,山东德州,下降12.2%,重庆万州区降幅在25%左右,江苏省南通市下降23.3%,湖南省湘潭下降7%,浙江宁海下降13.2%,广东郁南降幅超过40%,安徽池州、六安、歙县、舒城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高层解释,出生人口下滑明显,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二是生育观念转变。
我们到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年轻人,问他为什么不结婚生孩子,相信都会得到比较具体的答案,其中房价高、买房难,养娃成本高,教育支出压力大等,才是最真实的理由。
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首先是全国各地的产科一同经历“寒冬”,有的医院因此缩小产科规模,甚至直接取消产科;其次,母婴市场迎来洗牌,一大批中小母婴品牌营收锐减,利润大幅下滑,破产倒闭正在发生;再者,从今年开始,很多城市幼儿园陷入“生源荒”,从“一位难求”到“招生难”,倒逼整个教育机构加速调整。
当然了,人口红利的终结,对房地产造成的冲击才是最明显的。因为新生儿数量,会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毕竟在中国,很大一部分刚需是给孩子买房。
换句话说,随着新生儿出生数量下降,房地产的需求量必然会跟着下降。也即是说,这会加剧市场的供大于求形势,保房价的难度无疑会加大。
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吴敬琏说,中国经济当前遇到的困难,大量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以此类推到房地产行业,结论也是一样的,房地产当前面临的处境,并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人口、婚姻、经济、金融等长期演变的结果。
这其中有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原因,也有经济慢下来后,很多矛盾浮出水面,甚至变得更加尖锐的原因,比如收入下降、失业率飙升、竞争加剧、普通人生存难度越来越大等。
事实上,有消息显示,很多地方外卖员已经招满了,网约车司机也饱和了,以前送外卖一天轻轻松松赚三四百,月收入过万不难,现在早7晚10,一天顶多也才有200多的收入。网约车司机,也从以前的平均23单暴跌到不足12单,去掉平台抽成和油钱以及车子损耗,根本不赚钱。
看很多事情的走向,不是我们硬要表现得悲观,而是现实如此,让人乐观不起来。
专家总说,要激活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提振国人的消费信心。请问有钱谁不愿意消费呢?现在很多人连自己都养不活,工作都快保不住了,怎么还能要求他们多买房保房价呢?
更不要说,很多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在激增,新房库存量严重积压。当所有的基本面都指向“房价向下”时,想保住房价不跌,恐怕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