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放错地方就是废物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宝物放错地方就是废物”,形象地说明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诸葛亮错用马谡,就是典型的宝物放错地方的问题。平心而论,马谡不是废物,也不是夸夸其谈之辈,就凭他给诸葛亮谋划的“攻心为上”策略,妥妥的就是人才。但马谡长于谋略,缺乏实践,实战经验不足,诸葛亮关键时候让他当先锋、守街亭就犯了用人不当的错误。
从诸葛亮错用马谡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或组织扬长避短用好人才至关重要。
首先,慧眼识才。如何从人力资源里识别出“人才”,是很考验组织领导人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这个需要一定功力。
慧眼识才一般通过“伯乐相马”和“赛场赛马”的形式进行鉴别。
伯乐相马,需要具有丰富的识人、察人能力,能通过人才的表面现象看透人才的本质。三国时的许子将就有这特长,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对马谡,其实也是颇具慧眼的,通过与马谡的交谈,发现马谡很有才。诸葛亮南征平叛时,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确实很有远见。其实“攻心为上”这一招后来许多帝王都用来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所以不能因为马谡失街亭就否定马谡是个人才。
赛场赛马就是在实战中锻炼和选拔人才。最典型的莫过于粟裕大将,在炮火连天、生死无常的血与火战场上,粟裕大将在实战中从一名战士一步一步成长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成为共和国开国第一大将。
不论是相马,还是赛马,只要能把人才挑出来,都是好方法。
其次,人岗匹配。发现人才以后,更重要的是要用好人才。最优秀也最经济的用人方法就是“人岗匹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
是千里马就让他上战场,而不是拉磨犁地。是鹰就让他搏击长空,而不是圈在笼子里。是船就放到大海里去扬帆,而不是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马的特长是腿快,鹰的特长是翅膀硬。所以发现人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发现人才的特长在哪一方面?
马谡的特长是有谋略,有政治远见。这样的特长就应该当参谋,参与出谋划策。而行军打仗是马谡的弱项,马谡主动请缨是因为立功心切。因为蜀汉也采用的是汉制,非军功不能封侯。马谡想封侯,所以不想当参谋,而想领兵打仗,而诸葛亮让马谡当先锋,并不是量才为用,而是想成全马谡,结果酿成大错。
而刘邦在人岗匹配方面堪称典范,萧何擅长经济,就让他负责后勤;张良善于谋划,就让他运筹帷幄;韩信会用兵,就拜他为大将。
人岗匹配得好,所以产生的效果就是事半功倍。
其三,优势互补。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很难找到独挡一面的综合性人才。这个时候,优势互补就非常重要。
在中国革命史上,许多著名的人才组合,就是优势互补的典范。像刘邓、林罗刘、陈粟等,特别是陈粟组合,堪称绝配。他们的首次配合是黄桥决战,以弱胜强,大败韩德勤。后来陈粟分开,分别担任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解放战争刚开始时,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而陈毅在山东却胜少负多,毛主席当机立断,让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合并,陈毅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大政方针共同商定,战役指挥由粟裕负责。陈毅是革命元老,新四军代军长,威望高,资历老,压得住阵脚,山东野战军的一些悍战只有陈毅压得住,而粟裕军事指挥能力过硬,陈粟合兵后,华东野战军连续取得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山东战场的局势。陈粟堪称优势互补的典范。
而善于用人的刘邦临终前对后事的安排,也是优势互补的典范:
《史记.高祖本记》: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刘邦很清楚王陵、陈平、周勃的长处,对曹参死后相位的安排,就是优势互补,为最终荡平诸吕埋下伏笔。
其四,一专多能。在现代企业里,独挡一面的人才毕竟很少,而许多企业又不具备随时招人、随时开除人的条件,因此,增养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很重要的抓手。
一专多能,就是员工在某一专长领域的基础上,培养其第二个、甚至第三个优势和特长,这样一方面可以压缩岗位,将多个岗位合并为一个岗位,减少岗位之间的沟通成本;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用工。
比如,钳工、焊工、电工是三大基础工种,一般企业配制人员时,每个工种都会配一部分人员,但如果企业通过培训,让员工这三大工种都能熟练掌握,那么就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用工,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工成本。
其五,短板加长。根据“木桶理论”,桶里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对于合作组织而言,固然可以通过招聘不同所长的人来各司其职,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磨合需要时间的,也是需要成本的。同时,合作程度高的公司,各领域的人才优势程度也不尽然相同,最慢的那个人或那个流程决定整个运营的速度,这仍然符合木桶理论。
而对个人而言,如果一个公司能够长久提供一个岗位能让你的最优势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木桶理论就会失效。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最特长的不一定是你最想做的事,那么这个时候,木桶理论依然有效。
比如笔者本人,本来是学分析化学出身,在学校系统学习了分析化学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化学是我的最强项。但本人并不喜欢“穿着白大褂、摇着玻璃瓶”的枯燥工作,喜欢从事管理工作,现在,文字能力反而成为我最强的强项,这就是补短板的结果。
其实,诸葛亮要想成就马谡立功封侯的梦想,只需要把马谡派到一线担任参谋或副手,增强实战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战的短板加强后,慢慢就能独挡一面。诸葛亮错在没有等马谡的短板补长,就直接派他担任先锋这样的重要职位,结果马谡临场缺乏应变,只知道按照“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家理论来,结果一败涂地。
用人最重要的是要摒弃私心,把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地方,让人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晋平公时,祁黄羊为国举荐人才就是最典型的摒弃私心的案例:
《吕氏春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