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以展现梅兰芳艺术人生的相关珍贵文物文献为基础,通过梳理梅兰芳身处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造,让广大观众近距离感受一代艺术大师的个人魅力与道德风范,品味蕴含在梅派京剧艺术作品中的生命情怀和精神力量。
梅兰芳祖籍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身名伶世家,家学渊源,并转益多师,为20世纪初新兴旦行流派之先驱。梅兰芳的表演风格既严谨精致又清丽脱俗,看似精气全收,却内含华光万道:唱工曲精意邃,纯净饱满;念白婉转圆润,刚而无棱;扮相兼收并蓄,去芜存菁。他所创立的梅兰芳艺术流派,扭转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生为主”的局面,开创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
此次展览展览展出实物近400件(套),图片近600张,包括“群英谱京韵”“梅秀出世家”“梅占百花魁”“梅馨缀玉轩”“梅香传万里”“梅骨傲风雪”“梅报万物春”“梅韵展新声”八个单元。
其中,“梅秀出世家”单元主要表现梅兰芳大师的家世生平,由“梅门四代”、“艺承明师”“鹤鸣初声”“沪上成名”四个部分组成,呈现了梅兰芳的梨园家世、师承及从艺初期的艺术表现。
梅兰芳1894年诞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景龢堂梅氏。九岁(1902年)开始学京剧青衣,十一岁(1904年)登台,1912年,他与“伶界大王”谭鑫培合演《桑园寄子》,在北京的舞台上崭露头角。1913年,他首次赴上海演出,大放异彩,从此“梅兰芳”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
“梅占百花魁”单元主要体现梅兰芳的艺术成长,由“笃学精进”“守正开新”“艺领群芳”三个部分组成。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梅兰芳编演了多部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对京剧表演、舞台、服饰、容妆、伴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经过不断的探索,梅兰芳将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推向了崭新的高度,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
“梅香传万里”单元展现梅兰芳艺术文化的影响与传播,由“文化使者”“两渡东瀛”“访美之旅”“访苏游欧”四个部分组成。
梅兰芳是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先行者。自1919年首次迈出国门,他先后访日、访美、访苏演出,不为稻粱计,而以弘扬文化重,彰显出其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国戏曲艺术渐被海外戏剧界了解、认知和接纳,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走出国门,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梅骨傲风雪”单元重点呈现梅兰芳的家国情怀,由“演剧醒世”“蓄须明志”“丹青不渝”“艺德留芳”四部分组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从北平移居上海,他陆续排演了一批抗敌救亡、抵御外侮的戏,唤起民众强烈的爱国热情。1938年梅兰芳避居香港,日本占领香港后,梅兰芳蓄须明志,坚决不登台演出,而绘画成了他那个时期艺术情志的主要寄托。
“梅报万物春”单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全心全意投入到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工作中的事迹,以及党和政府赋予梅兰芳的荣誉,由“新的使命”“踏歌而行”“和平外交”“泰州寻根””“宣誓入党”“再攀高峰”六部分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以文艺工作者、人民艺术家的新身份,接受党的教育,不断改造自己,认真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观、世界观发生重要变化,政治觉悟不断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创排出最后一部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
1917年,梅兰芳被评为“剧界大王”,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梅兰芳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在其逝世近60年后的2019年,仍被授予“最美奋斗者”光荣称号。从“剧界大王”到“人民艺术家”,再到“最美奋斗者”,梅兰芳的“德艺双馨”实至名归,感人至深。而此次展览正是对梅兰芳这些高尚品德品质的一次完美诠释。
(本文摄影:余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