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多点爆发,尤其4月和5月长春和上海两大汽车重镇以及周边城市的封锁,这加剧了芯片紧缺、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油价攀升登因素,因此国内汽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遭受了重创。
哪怕4月中下旬长春和上海的车企、相关原材料和零部件等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的逐渐推进,又有广东、吉林、浙江、山东和湖北等地相继出台购车补贴政策,终端市场的回暖速度也稍显缓慢。
直到6月1日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落地实施,各省市购车补贴、以旧换新、放宽限购和增加牌照指标等促进汽车消费的措施也继续推进,车市才终于终于迎来正增长,但这并没有改变上半年走跌的命运。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仍分别下跌3.7%和6.6%。
因此,当一句话点评对16家国内车企集团2022年上半年财报统计时发现,虽然大部分车企的营业收入都有不错的增长,比亚迪、理想、小鹏、赛力斯和力帆的增幅皆超过50%,但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方面只有5家实现增长,而这其中又只有比亚迪、广汽集团和力帆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扣非利润三个层面的同比均为正数。
比亚迪营收突破千亿
那么为何比亚迪、广汽和力帆能成为上半年极少数的幸运儿呢?
对于比亚迪相信大家不会有太大的疑问,毕竟自从2021年初相继发布DM-i超级混动和“刀片电池”,又陆续发布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DM-i等全新车型之后,加上自身超高的性比价,产能也不断得到提升,比亚迪就已进入高速增长模式。
不仅如此,去年下半年首款基于全新纯电平台“e平台3.0”的“海洋”系列产品——海豚的上市,标志着比亚迪开始拥有“王朝”和“海洋”两大产品序列。尤其在宣布今年3月起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之后,完全聚焦新能源市场的比亚迪更是狂飙突进,3月其乘用车销量首次跨过10万辆,此后仍在持续攀升。
根据官方公布的产销快报,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总销量已达到64.6万辆,同比增长162.0%,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14.9%至64.1万辆,是其增长的最大动力。并且由于新能源汽车中绝大部分都是乘用车,这也让比亚迪成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中销量第二的车企,仅次于一汽-大众,同时亦超过长安、吉利和长城荣登自主车企榜首。
而汽车销量的暴增,也直接改变了此前比亚迪的营收和利润中,手机部件和组装业务占比一直超过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局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整车及零部件业务贡献了16.3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66.6%,在集团净利润中占比达到45.3%。
并且在汽车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比亚迪的锂电池和手机业务也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因此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达到150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97.3亿元,这也让其成为16家车企中仅有的两家营收破千亿的车企之一。
而广汽集团虽不及比亚迪那般耀眼,但实际上却也是成绩斐然。
以广汽最为倚重的汽车业务为例,由于背靠拥有较为完整汽车产业链的珠三角地区,当上半年不少车企都受到长春和上海疫情影响时,广汽集团仍保证较为正常的生产和销售。因此,上半年广汽的产销为115.2万辆和11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2.0%,均优于整个行业近19个百分点。
这一表现,主要是依靠旗下的合资广汽丰田和专攻新能源细分市场的广汽埃安。
数据显示,随着去年12月上市的赛那销量逐渐攀升,加上今年初全新车型锋兰达和威飒的上市,今年上半年广汽丰田销量销量同比增长19.9%至50.0万辆,创造近8万辆的新增量。今年上半年广汽埃安的总销量也达到10.0万辆,同比增长133.9%,提供近6万辆的新增量。
主营业务的增长,让今年上半年广汽的营收达到484.50亿元,已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64.5%,57.51亿元的净利润更相当于去年全年的78.5%,这意味着今年其的营收大概率会突破千亿元,净利润也将达到百亿元左右。
还值得一提的是,若以净利润来看,今年上半年,在16家车企中广汽仅次于上汽集团的69.10亿元和长安汽车的58.58亿元;扣非经常性收益的净利润方面,广汽更是只低于上汽的61.08亿元,看到这样的数字不知营业收入几乎是广汽6倍的上汽会作何感想。
至于力帆科技,营收、利润和扣非利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在吉利入驻之后,今年上半年旗下的汽车业务完成部分车型的产线升级改造,并主要聚焦出行服务市场,使得汽车销量达到1.75万辆,创造17.3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587.23%。
上汽赔本赚吆喝
与上述两者相比,作为国内体量最大车企集团的上汽,虽然仍以巨大的优势占据榜首之位,但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或者扣非净利润都在走跌,并且后两者跌幅均在48%左右。
而上汽的业绩会如此,似乎主要是因为自主汽车业务“拖了后腿”。
从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旗下合资版块的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虽都在下跌,但跌幅都不大。以上汽大众为例,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635.8亿元,同比下跌3.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也只下跌2.8%。
此外,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生活和销售的华域汽车营收略有增长,净利润小幅减少,而主营业务为金融服务的上汽财务公司则是营收和净利润都一定的增长。由此可知,上述板块都不会对集团整体产生太大的影响。
那么上汽秘而不宣的自主汽车板块表现究竟如何呢?必须说明的,作为自主汽车板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上汽通用五菱,今年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同比减少0.58亿元,也不会对上汽整体的走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尽管,财报中未罗列具体数据,但也提及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为113.9万辆,与2021年同期的137.1万辆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或许就是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腰斩的问题所在。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即便几近腰斩,依靠庞大的体量,目前上汽依旧是国内最赚钱的车企。
除了上汽,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表现也令人感到诧异,前者营收和净利润都为正,扣非利润为负,而后者则正好相反,营收微跌,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实现翻番。
具体来看,长城之所以会这样,是今年上半年获得的政府补助就达到10.7亿元,而汇率损益也产生了26.7亿元的收益。换言之,今年上半年长城的营业收入虽基本与去年同期相当,不过由此却并没有带来收益,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亏损。
而长安汽车,营业收入与利润出现反差是因为整车生产和销售业务外,上半年仅投资收益就达到23.54亿元,在集团总利润中的占比达到41.0%,同比增长617.97%,其中出让阿维塔科技部分是主要的来源,提供21.3亿元净利润。
不仅如此,财报中还提及旗下主要控股公司长安福特的净利润能达到10.5亿元,从而实现正增长,也是因为收到与收益相关的补贴,与此同时由于补贴退坡、电池涨价和战略投入加大等原因,重庆长安新能源反而亏损加大至14.7亿元。这表示,无论是长城还是长安,两者净利润或者扣非净利润的增长都与主营的汽车生活和销售业务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吉利、理想、小鹏、赛力斯、北汽蓝谷和海马汽车会出现营业收入增长,但净利润反而减少,多是因为销售成本、分销及销售费用和行政费用等支出上涨严重。
以吉利为例,2022年上半年吉利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3.4%,行政费用更是同比增长43.6%,而其营业收入却只增长29.0%,并且前两者之和就达到543.68亿元,已相当于集团营业收入的93.4%,更遑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