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的今天,KTV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低,即使是很多年轻人也不再去KTV娱乐,然而KTV却在老年人身上焕发了“第二春”
文/话谈财料
曾经作为潮流宠儿的KTV到底有多火?
1988年夏天,一家名为 “你歌卡拉OK厅” 才刚刚在北京开业,给这座城市的夜生活,带去了“新鲜变化”。仅仅过去5年时间,到了1993年9月,光是北京一座城市,注册KTV歌厅就达到了 282家 。
刚开始的时候,北京市文化局是有规定的,KTV营业时间 不能超过0点 。到了0点,就得打烊、清场,出来玩得各回各的家。
后来,实在有些架不住KTV的火爆程度,于是,便把KTV关门时间 从0点调整到夜里2点 。
就这样,还无法熄灭年轻人的热情。而一些有关系的,经过特批,可以将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3点。
在KTV行业最鼎盛的2008年到2011年,也被称作 “KTV的黄金三年” ,全国KTV竟以每年10%的速度扩张,到了2013年时竟达到了 9920家 ,硬生生地创造出了一个 超过4000亿规模 的市场。
要知道,2013年的全国GDP才59.3万亿,而一个KTV市场规模竟接近GDP的148分之1。
如果这些数据还不够形象的话,我们不妨拿当前流行的“剧本杀市场”做下比较。
剧本杀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欧美出现了。而国内剧本杀行业市场真正开始火热起来,是在2019年开始的。
根据艾媒咨询公司做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拥有超过1000万消费者的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也只达到了170.2亿元,市场增速在45%。可即便如此,预计到了2025年,市场规模也只是增长至448.1亿元。
把KTV和剧本杀市场放在一起作比较, KTV仅用了15年时间,便创造出了4000亿市场 。而火遍全国,拥有1000多万玩家的剧本杀市场,用26年时间可能只创造近500亿市场。
然而,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的KTV有多火,如今“摔得就有多狠”。
在年轻人当中彻底“失宠”的KTV,彻底沦为了日落西山的黄花菜。
截至2021年12月,“爱企查信息”上显示的全国开店状态KTV有60000家,而 倒闭、注销 的却超过40000家。
看到这个数据,很多人或许感到惊讶,两年的疫情下来,竟然还有60000家KTV活下来,这怎么可能?
其实不难理解,其中相当一部分KTV其实属于 商务型KTV ,一个包间消费都能达到几千元,甚至十几万,几十万元,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但是,对普通民众开放的KTV,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年轻人,而是沦为了 中老年朋友的聚集地 。
KTV成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
KTV不是没有想过“自救”,就像位于昆明春城路的温莎KTV,在2017年时想通过“环境升级”,装修出偏重黑暗古堡风格的一个个 “小型清吧” 。但最初的新鲜感一过,基本上也就无人问津。
再比如,好乐迪KTV想出了个“歪招”,将淮海路的门店改成了 “KTV火锅店” ,推出下午5点到晚间11点的 “音乐+火锅” 时间,放松听音乐,开心吃火锅,吃完火锅唱一首,吃喝唱齐了!
结果,大家在“某众”点评上,都快用唾沫把这家“店”给重新洗刷一遍。
随着KTV在年轻人中“失宠”,KTV单间价格也是一降再降。甚至在有些“清淡时段”,两三个小时的KTV包间价格, 竟降到了30元到60元 。莫名地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前来KTV包厢聊天、唱歌。
在老年人看来,大手一挥“我请客,咱们去KTV唱歌”,绝对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几个老伙伴凑在一起,只需要花费三四十元,就能在KTV里聊聊天,唱上几首歌,氛围说不出的和谐、愉悦。
慢慢地,KTV在老年人圈里火起来了,正在成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
但问题是,这些老年人,通常根本就不在KTV里消费,而是 自带热开水、水果、坚果 ,就可以玩得开心,吃得开心,唯独KTV很不开心。
如果没有消费,KTV根本难以支撑高昂的房租。可是不让这些老年人 “自带零食” ,老年人又不愿意来,于是更没有人前去消费了。
最后,KTV妥协了,通过设置时段的方式,将老年人引导到“空余时段”,以利润近乎聊胜于无的方式,放任大爷大妈们在包间里聊得火热、自嗨。
但是,也有些KTV却找到了自己的“谋生之路”,那就是逐渐将老年人作为KTV的主体客户来发展。而不是将老年人,视作KTV营业额的陪衬、点缀。
那么,这些KTV是怎么做的呢?
主动拥抱“时代变化”,成为老年人心目中“最有人情味的KTV”
张先生经营着“老年人KTV”,即便疫情之下,他依旧选择再开一家。别人的KTV都快活不下去了,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对于老年KTV,张先生有不同的理解。
在张先生看来,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半径并不远,想要让他们来KTV消费,其实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其中 “距离感” 一定要控制好。
所以,张先生把自己的KTV“业务半径”定在5公里以内。在这个区域内生活、居住的老年人,都是他的潜在客户、衣食父母。
定下来了“范围”之后,张先生会亲自带着销售员,跑遍“业务范围”内的各个小区,与那些大爷大妈们 “凑近乎”、“闲聊” ,一方面是给自己的KTV揽客、发放优惠券。
另一方面,是为了熟悉各小区情况。每个小区,其实都有很多 “老年人的小圈子” ,只要把这些圈子里最活跃、最有号召力的老人找到,和他们打好关系,就不会愁生意不上门。
尤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努力进入社区群。进去后,不要急着打广告,而是要观察人。
最活跃的那批老年人,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消费者。未来“攒局消费”全靠他们,会给KTV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在将这些问题处理好的同时,其实还要解决老年人消费问题。
用“宰客”的方式,迫使老年人在KTV消费,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这样的“老年KTV”,会直接把名声搞臭,在这个有局限的商圈内彻底混不下去。
但是,一味地压低包间价格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同样也没办法长久。所以,要主动引导老年人消费,但老年人最怕的是“不清不楚地消费”。
既要打消老年人的“消费顾虑”,又要主动引导消费,最好的办法就是 直接推出“套餐” ,让老年人在消费时,能够对消费金额心中有数、心里不慌。
主动消费的关键,其实在于 “平价” 。
老年人来KTV,之所以自己带吃的,是担心KTV提供的水果、零食太贵,动辄几百元花出去,但吃不到什么。所以,KTV一定要能够提供“平价零食”,而且以包间套餐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有限但丰富的选择。
所谓的“有限”,就是套餐选择的花样不能太多,太多的话容易让老年人出现“选择疲劳”,最好将套餐方式按照“人数选择”。
比如说,4人以下,包括4人,可以推出 “四人套餐” ,价格一般定在69元到99元之间比较适合。而4到8人之间,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推出129元、159元和299元套餐。 通常老年人都会选择159元套餐 。
但是,光设定好“套餐价格”,再凭借优惠券想要吸引老人前来KTV消费是不够的,因为这些并没有真正触及到老年人的 “消费痛点” 。
老年人为何想要来KTV过把瘾呢,真的只是为了一展歌喉吗?答案并不是这样的,老年人来KTV消费,很多时候是奔着这里的“氛围”来的。
但是,这里的“氛围”既要有环境,还要有 “性价比” 。更直白地讲,就是既要“有面子”,又要省钱。
所以,在设计套餐时, 要从“有面子”、“省钱”这两点出发思考 。
就好比“有面子”,就要从服务抓起,记得老人的名字,对老人表现出“亲人般的热情”,给予老人在家中难以感受到的亲切和尊重。
更重要的是,在老人聚会时,要特别照顾到老人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到这里不只是“KTV”,更是他熟悉的“主场”,熟悉的“另一个家”。 所以,突出老年人的“价值感”和“存在感”极为重要 。
光有这一切,在张先生看来,还不够。
老年人之间,最喜欢“炫耀”什么?既不是名牌包包,也不是自己的儿女, 而是“晒娃”或是“晒生活” ,从孙子、孙女长得多健康、学了什么才艺,再到自己去哪里旅游,这些都是老年人最爱“炫耀的内容”。
而很多老年人,来KTV其实唱不了几首歌。这时候,如果把老年人的生活或者“晒娃”做成视频,在包间里循环播放,会让老年人“倍有面子”。
当然,另一部分老年人可能会有点“不爽”、带着“醋味”。这其中,便存在“可操作的地方”。
比如,将老年人在KTV里录制的抖音视频,甚至是他们的生活、晒娃视频,帮他们做成合集。
大家的视频做到一起,一起循环播放、雨露均沾。事后,还可以将这些刻录在光盘上,或者将视频发到老人的手机里。那么,所有老人们都“倍有面子”,就会对KTV产生亲切感,也愿意带着自己的“老朋友们”来KTV消费、彰显自己独有的面子。
当老人认同了KTV后,其实消费额也会跟着水涨船高。那么,怎么赚钱呢?真正赚钱的是 “KTV+餐饮” 。
餐饮部分,其实可以外包,而KTV只需要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拓展很多额外服务性质的生意,比如广告, 比如老年人“团购” 等等。
总之一句话,在张先生看来,老年人KTV想要越办越红火的关键,在于要让KTV融入社区,走进老年人的生活,让他们将这里当成“第二个家”。
这就需要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要,获得老年人的信任。更关键的是,赚老年人的钱可以,但 不能欺骗他们,更不能耍太多的“诡计”失信于老年人 。
当KTV做到了以上这些,其实KTV就相当于垄断了方圆5公里的社区老年人市场。至于如何增加消费,关键在于如何拓展新服务,找到老年人痛点,帮老年人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KTV经营需要向钱看,毕竟不赚钱就没办法维系生意。但是,也要兼顾钱以外的人情世故。
人老了,最渴望的反而是那份来之不易的“情谊”。
彼此建立了交情,老年人才愿意买单,愿意帮助你一起让KTV活下去。因为他们不想让这个“家”倒下,会力所能及地照顾你的生意。
最后,张先生总结道:现在的KTV生意经其实变了。未来的KTV,真正的消费在于服务,而不是追求所谓的“高价吃喝”。
通过服务,重新将KTV打造成为社区节点,融入社区老人服务,这才是老年KTV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以,即便疫情之下,张先生的KTV依旧在扩张,扩张的速度虽然不快,一年大致只能扩充1-2家门店。但是,张先生相信,自己经营的KTV不会倒,因为他的KTV是在 填补社区老年人的娱乐生活 。
甚至在张先生的畅想中,任何老人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是儿女,而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他的“KTV”。
那时候,生意自然会找上门,各种服务将取代传统的KTV“消费”模式,以服务消费支撑起KTV的未来发展。而生意的主要方向,也会逐渐从KTV门店,转到线上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的通吃。而KTV店铺,就像是一枚枚“钉子”,钉在5公里半径内,为这片区域的社区老人,提供着综合服务。
当询问张先生,经营KTV为何非要搞得这么麻烦?
张先生的回答是,他做的是一门有未来的生意,只要现在不赔钱,他的KTV不只是提供消遣生活,还要和社区一起,帮助老年人养老送终。
于是,张先生反问,“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做社区,从而建立起来的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情,后来者谁能模仿,谁能超越?”更重要的是,“当老年人的儿女,开始认同了你提供的服务,甚至与你成为朋友。
当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把他们的老年生活交给你”。这样的生意,才是他想要努力做好的生意。
那么,这份时间积累出来的交情、信任,只要不过分贪婪,是能够通过 “双赢模式” 变现的,是值钱的。但关键在于怎么看、怎么控制好成本,坚持初心,将这个有人情味的生意用心地做好、做下去。
中国养老,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中国老年人KTV更应该成为老年人精神寄托的“家”。
虽然张先生现在的门店只开了3家,但正如他所言,一切在摸索,成本能维持住基本平衡。他相信,他的生意会越做越好。因为,他自豪地表示“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努力融入老年人群体,把这个群体看成自己的家人,愿意心安理得地为他们服务、赚他们的钱,也给他们生活带来实质的提升和帮助。”
套用张先生的话,就是实实在在的为老人服务,这钱赚得踏实、安心,老年人也付得踏实、开心。
年轻人的KTV时代已经结束,老年人的KTV时代来临
当被问到,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来KTV消费时,张先生的回答一针见血。他表示,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正在走日本年轻人的“老路”。 越来越佛系,越来越倾向单身 ,而且大部分年轻人其实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KTV对他们而言是多余的。
在张先生看来,大部分年轻人生活不容易,钱赚得不多,工作、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还特别大,哪里有精力来KTV消费。
除非KTV与情色沾边,或搞一些歪门邪道作为“噱头”,不然KTV失宠是必然的。就像是剧本杀,为何这么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一是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二是很多剧本杀都在“打擦边球” 。但他不想把KTV搞成歪门邪道,那样长久不了。
所以,老年KTV是唯一的出路和选择。哪怕经济不景气,但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大,其中的各种需求、服务也越来越多。只需要在半径5公里内,把需求、服务挖掘出来,是能养活KTV门店生存的,而且会越做越好。
最后,张先生断定,老年人KTV是属于未来的朝阳产业。但关键是,得学会变一种思路,不要总想着“唱歌”,总想着用把一盘花生米标价二三十元,一瓶啤酒、饮料标价三四十元卖给老年人,那是没有未来的。
对于老年KTV,张先生最后给出了一个定义。
所谓的“老年KTV”,就是让老年人寂寞时,有一个去处,有一个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说话的地方,有一个能感受到温暖的家。家不应该只是住的地方,更应该是他们熟悉的,能躲避生活烦恼的地方。这样的“家”,老年人会比你更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