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大白马“向医而生”:插上医疗科技“翅膀” 平安已经不是那个只卖保险的平安了

时间:2022-04-21 12:27:33 热议 我要投稿

点击上方蓝字和凌通社一起挖掘企业价值

期待平安春天

【编者按】一年来,资本市场腥风血雨,各种概念萌动蓝筹股被抛弃,但市场最终一定会回归价值,2022即将来临,天道轮回,现在又到了挖掘价值的时候了。以平安为样本,马明哲的生态圈正在形成,保险还是那个保险,平安已经不是那个平安,等平安的医疗生态帝国建成,平安就脱胎换骨了。

今年来,“大白马”平安不断加速落地医疗健康生态圈,且格外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

12月7日,在2021世界糖尿病大会上,“全球首届糖尿病综合管理国际人机大赛”比赛结果公布,平安AskBob “AI医生”的糖尿病综合管理能力以92.4 vs 89.5媲美参赛国际内分泌主治医生团队,证实了AskBob“AI医生”通过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大量经典案例的学习,已经达到跟国际知名医院专科医生相当的诊断、治疗方案水平,具备为更多国际医生提供诊疗辅助的能力。

//

保险正在起变化

在过往的印象中,平安就是卖保险的,平安还有、还有信托、还有很多东西。但显然,现在的平安正在“改变”,插上医疗科技的翅膀,白马有点要成“飞马”的意味。

事实上,从长远格局来看,保险正在起变化,保险甚至金融都只是平安的基础盘,在保险大厦基础上长起来的“大树”才是平安的未来。未来一天,保险还是那个保险,平安可能已经不是那个平安了。在这一点上,董事长马明哲在2020年股东大会上就说清楚了。他说“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

保险是平安的基础盘,30年前,从单一保险起家。30余年后,平安已经发展为一家综合金融集团,从“”再到“金融+生态”全新格局,从金融迈向医疗,这家巨无霸企业生动演绎了一个自我改革、持续进化的样本企业的探索之路。

2021年来,在医疗健康领域,平安动作颇多:1月,宣布参与方正集团重整;5月,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7月,与合作方共同成立的平安盐野义有限公司正式开业;10月,披露平安健康战略2.0升级规划,推出家庭医生会员制,完善O2O医疗服务闭环。同月,平安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挂牌……

在这背后,平安布局医疗生态圈的版图正愈发清晰,与之伴随的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案例则在一个个“上演”。医疗板块“蓝图”勾勒已经逐步完成的平安,要用保险的长期主义赋能医疗生态圈的发展。且在探索“保险+健康”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平安已然将目标锁定在“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模式”上。

深化发展“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双轮驱动战略,在继续优质高效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未来平安又将讲述哪些新故事?

//

方正在手,线上下版图补齐

2020年9月,平安披露过旗下庞大的医疗生态圈战略。按照规划,医疗生态圈构建“五大抓手”——政府、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以旗下超过12家子成员公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抓住医疗健康市场巨大发展机遇,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

当时的布局中,实体医院是平安缺少的一块“拼图”。在此背景下,2021年1月,宣布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意在通过参与重整,将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公司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补齐医疗拼图中的线下板块,实现医疗生态圈线上+线下全覆盖。

此后的4月份,平安披露关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进展的公告。公告称,方正集团的重整主体以除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全部权益以外的保留资产出资设立新方正集团,再由投资者受让新方正集团的股权。

新方正集团的医疗健康是其核心优势业务板块,主要以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为主体,坐拥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旗舰的十余家医疗机构,另有北大医疗、股份和北大医疗产业园等产业。其中,北大国际医院作为旗舰医院拥有总核准床位1800张,设有60 余个医疗临床和医技科室,是国内医院信息系统最早达到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7级的医院之一。

从中国平安的布局来看,此前其已有平安医保科技赋能医保局、平安好医生覆盖线上业务。在业内看来,平安收购方正后,可利用北大医疗品牌拓展医联体,在有保险的地方和城市构建医联体,用线上好医生平台打通,增加医院的流量和收入,同时还可通过北大信息平台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

于是,在将至关重要的实体医院板块纳入麾下,平安的下一步很快跟上。今年10月28日,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挂牌成立,分别依托北大国际医院和平安龙华医院等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是平安在高端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平安入主方正后的首个大动作。

据悉,平安的这一新业务,将输出综合性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包括高端体检、健康咨询、健康风险干预、慢病管理、营养运动指导、心理和睡眠健康、绿色就医通道等综合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同时融合保险规划、保险支付等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场景、有服务、有温度、有频率”的一站式服务。

以深圳的高端健康管理中心为例,该中心诊疗面积超17000平方米,开设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医学美容科、中医科等特色科室,可提供从诊疗检测、医学数据跟踪、疾病早期预警、治疗方案个性化定制、整体康复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

平安医疗模式:资源打通,“保险+健康”双轮驱动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平安参与北大方正集团司法重组初衷是为了通过医疗资源协同,打造平安集团独有的更有温度的金融保险服务,而北大医疗集团的资源在市场上非常稀缺的。

对平安来说,实体医院进入其医疗生态圈,除了版图补齐、打通线上和线下外,也进一步打通了其金融和保险部分。同时,这一举措也可以为其打通健康管理。

马明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我们的保险是冷冰冰的服务,但现在我们追求的是一个现代新金融、新医疗保险模式。平安希望能够在传统的保险领域升级,提供一种新的保险服务。”事实上,将方正纳入版图,正是平安的“保险+健康”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

“保险+健康管理”模式的鼻祖是美国联合健康公司。据悉,联合健康的保险模型不只满足医疗保险需求,而是以“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管理式医疗,来提供客户健康管理服务、药品福利管理以及数据技术等服务。

HMO的运营模式是指在收取固定预付费用后,为特定地区主动参保人群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体系。循着这一模式,联合健康迎来了公司经营和资本市场的双丰收。有机构研究指出,自2015年起,联合健康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6%,ROE也增长至 24.9%。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健康两大业务的营运利润规模相当,而健康服务的盈利能力更高。这印证着,成熟的健康险管理公司不但从承保中获利,延伸出来的健康生态也能成为利润增长的稳定来源。

从国内市场来看,作为 HMO 先行者的平安,可以说是最接近、甚至有望超越联合健康公司的险企。信达认为,与联合健康类似,平安基本实现了保险和健康管理两大业务的协同,且其拥有最多存量客户,健康生态布局领先,未来发展充满想象空间。

事实上,平安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比联合健康更强大、更适配中国环境的“中国版联合健康”。

比如,从联合健康模式来看,打造强大的医疗服务,以及与广泛的医疗机构合作,形成对用户服务的综合优势,才能推动保险和健康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对此,平安在医疗生态提前布局,以平安健康为平台,搭建起了专业医疗壁垒。去年年中,平安健康作为平安集团的健康旗舰,率先进行了2.0战略升级,涉及渠道、服务和能力三大方向。今年10月,平安健康再次将2.0战略升级,聚焦B2C用户、家庭医生会员制,完善O2O服务。

陈心颖曾表示,平安健康作为整个医疗生态圈的重要组成,就是承担建立起“联合健康+O2O+会员制家庭医生”模式的重任,为支付方提供更好的健康医疗的服务需求,整合线上到线下的资源,以保险+服务形成平安集团独有的产品路径。

“保险+健康”双轮驱动下,平安的多项产品与服务已先后落地,其中包括平安健康与平安寿险联合,在重疾险保单中增加了“臻享RUN”服务,以专业家庭医生和专业健康档案为基础,可覆盖健康、亚健康、慢病和疾病四大健康服务场景,该服务覆盖了2000万+寿险重疾保单客户,咨询满意率达98%。

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在医疗健康与保险产品的融合发展当中,已经逐步走出了中国的HMO模式,既能通过前置化的健康管理和就医服务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同时又能发挥保险产品的财务补偿功能,显著降低个人现金支出比例。

//

生态圈效果:平安每年15%到20%新增金融客户来自于医疗生态圈

不看牛皮看疗效,平安生态已经看到了效果。

在版图补齐、锁定“保险+健康”双轮驱动发展的背后,是平安生态圈升级的全面展现。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表示:“过去,平安医疗板块是在集团顶层设计之下"分兵’突破,各家子公司各司其职。现在,在集团统一部署后,医疗生态圈战略升级,走向"合进与闭环’,未来各成员的角色明确、齐头并进、相互协同,共同推进生态圈建设。”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平安医疗生态圈已为金融保险主业输送稳定的客户资源、渠道扶持,对其业务扩张形成强有力支持,赋能成效显著。

根据公司此前自己透露的数据,近四年来,平安每年15%到20%新增金融客户来自于医疗生态圈。2020年,平安超2.18亿金融客户中,有近61%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客均金融合同数达3.2个、客均AUM(资产管理规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达3.91万元,均高于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金融合同数2.1个,客均AUM1.73万元)。

目前,平安于医疗版图生态圈手握的资源可以说相当优渥且具备协同性。其中,平安智慧医疗服务政府端和线下医疗服务端,平安好医生占据用户及线上医疗服务端,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平安医保科技、平安健康险服务支付端,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等提供底层的技术研究支撑。可见,平安医疗生态圈包括多家线上+线下的医疗健康相关公司,业务之间有效互补。

从用户基础看,平安在33年积累了2.2亿的个人客户,寿险、产险、健康险等产品线丰富,且能提供银行、证券、投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在医疗生态来看,平安在政府服务端、线上服务端、支付端、技术支持等多领域,均已全方位布局。平安健康与平安其他成员公司和医疗资源打造的O2O模式,已经在诸多医疗服务场景中得到了认可;在技术和数据储备部分,平安创建了全球最大的五库,覆盖3万种疾病。此外,其还拥有1000+医疗专利,囊括全球顶尖医疗科技,远程诊疗覆盖2000+疾病,准确度超90%,医疗AI助手更赋能了超92万的一线医生。

据悉,为积极打造医疗生态圈,在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5423项,累计达36835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96%、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累计达8715项。

从用户角度来看,联合健康保险业务的用户约5000万,其市值逾4200亿美元。而平安集团整体客户数逾2.2亿,其中人寿保险客户约6500万,而平安健康注册用户更突破4亿,很显然,平安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对于平安来说,打造医疗生态圈注定是一场长期战役。与一般的消费不同,医疗产业系统极为复杂,痛点繁多,要真正重塑医疗产业,除了懂互联网,还要懂产业。作为少有的两者皆有的公司,尽管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了二十多年,其医疗生态圈的打造也远未进入成熟阶段。

//

结语:关于长期主义和长期投资价值

保险是长期主义,投资也是长期主义,所谓我们认同马明哲坚定的选择长期利益,做“正确”的事情,不走捷径,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回归商业本质。

在此背景下,如果未来,平安将进一步深化发展“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双轮驱动战略,待到山花烂漫时,保险还是那个保险,平安就不是那个平安了。「本文仅为公司价值研究,不构成任何买卖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