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每一个憎恨自己的父母的年轻人,都经历过两种“绝望”的童年

时间:2022-04-21 09:30:48 热议 我要投稿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这一生能够成为亲人本来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所以彼此之间应该相互爱惜、尊重,互相照顾度过这美妙的一生。 但实际上有许多父母和儿女,生生地变成了彼此之间最讨厌的人。如何与自己的父母、孩子相处,毫无疑问是当下每个中国式家庭都应该要面对的事情。 豆瓣网上曾有一个名字“父母皆伤害”的讨论组,组里时时刻刻都有人在控诉自己的父母,无一例外都在说着自己对父母的讨厌。 但如果父母真的特别特别坏也就算了,讨厌他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样的事情也好处理,只需将坏的地方割除就好了,简单的就像切掉一个毒疮一样。 可大多数情况都是父母并不是坏人,仅仅只是几代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而且不沟通交流导致的。 尤其是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每一个孩子都博学多才,当观念优秀的父母早已学会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但你却依然在使用传统式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有了对比就会有伤害,一些不明白父母苦心的年轻人就讨厌自己的父母。常言道没有平白无故的爱,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恨。 成为父母很容易,只要父亲的一颗精子,母亲的一颗卵子,结合后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但如果想让孩子出色并且发自肺腑地感恩父母,远比大家预料的要艰难得多。 爱必须要选对方法,假如选错方法,就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自己。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憎恨自己父母了?其实每一位憎恨自己的父母的年轻人,都经历过两种“绝望”的童年,令人唏嘘。 一、父母强权,孩子毫无自由 我国历史上有专制集权,现在在孩子的教育中依然存在。假如孩子违反父母的意向,她们就会以“爱”为理由进行斥责。 虽然父母的斥责是为了让孩子更好。但就算是为了孩子好,若违反了孩子的意愿,仍然有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促使她们憎恨父母。 每一个人都渴求自主权,假如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的衣食住行,就算她的物质生活再好,心里仍然会不开心。 这一点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父母让她们什么时候干什么、学习什么、吃什么,她们像小宠物一样乖巧。 但孩子终究并不是宠物,等他们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讨厌父母的专制。教育孩子要找对方式,为人父母务必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占有欲,要做到和孩子平等相处。 二、过度教养,孩子没成长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成绩优秀的人在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得了忧郁症,她问医生:“我该怎么做,我唯一的技能便是做题,现在要毕业了,再也不用做题了,我要怎么活?”她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她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活。 她说:“我讨厌我父母,他们只知道让我学习,做题,却从来没有教会我生活的技能。” 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许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管,她们觉得是正确的,但最后却让孩子更加讨厌自己。 往往父母娇惯孩子的原因就是她们自己童年的不幸,所以他们就想让自己的孩子不用接触更多更繁杂的事物,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的溺爱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极大的影响。 真正的痊愈是在揭开伤口的基础上,如果父母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就应该让他去接受风雨,而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大部分父母自己弄乱了和孩子的界线,种下了不幸的种子,最后还不理解孩子为什么讨厌自己。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抚养一个孩子,并不是看着他长大就圆满了。 文化教育的意义并不是维护孩子,将孩子始终困在象牙塔里,而是要让孩子学好怎样绝境求生,学习更多的技能。 不要等到孩子和别人竞争时,发现自己没有优点可谈憎恨你们时,才幡然醒悟,要在一开始就做好充分的准备。 人生道路就像一场马拉松,并不是一直在冲刺,所以我们要在一开始就掌握好尺度。 所以你需要坚定地对你的孩子说:你爱她,但你无法保证极致,你也只能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剩余的必须他自己勤奋才能得到。 憎恨是怎么来的?你说你可以佑护他一世,他相信了,但你却没有做到?假如在一开始就确定他的一生只能依靠他自己,大约就没那么多憎恨了吧。

- The End - 作者|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