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在适宜天气催促下,广东各地早稻陆续进入收获期。
湛江市雷州市,在享有“广东第一田”美誉的东西洋平原上,全省15地市推荐的30名农机手进行了一场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6月27日,2023年广东省夏收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雷州市沈塘镇平余村丝苗米产业园示范基地举行,测算机收损失率成为考核硬指标。
大比武获奖选手合影。摄影/南方农村报记者 柯学潜
水稻机收损失率,不仅体现在作业效率提升,更关乎颗粒归仓。夏粮如何深挖减损潜力,助力产量不减,保障农户收入,备受关注。
一组数字,粮食减损重要性一目了然。以广东为例,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1亿公斤粮食,可满足73万人一年的口粮。
在农机担主力的今天,如何减损?
根据《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技术指引(2022年修订)》,正常作业条件下,水稻收获作业质量标准为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3.5%,破碎率≤2.5%,含杂率≤2.5%;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2.5%,破碎率≤1.0%,含杂率≤2.0%。茎秆切碎合格率不低于90%。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挖掘机收减损潜力要紧紧围绕机具质量、机手操作这两个关键要素。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
广州大黄蜂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朱志敏看来,高质量收获也有“小窍门”,“农机的维修保养,作业前的安全检查等,以免造成损失稻粒。”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农机专家介绍,调整机械作业参数只是初级操作,这也是最考验机手应变和技术实力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水稻品种的落粒、倒伏等因素,以及天气情况。譬如,在雨后田间湿度大时,农机手则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
农机手们通过机收减损大比武切磋技艺,认识差距。当天,清远市95后的杨寿锦获得大比武一等奖,并与其余14人获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水稻“机收减损之星”称号。
每年,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部门连续举办实操性强的培训班,拓宽他们的视野,旨在培养更多农机使用技能人才。返乡5年,杨寿锦苦练本领,就多次参加全国级以及省级农机行业竞赛及培训。
本次大比武中,不乏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合作社“当家人”,也有年轻的农机新手。湛江市不少农机手也前来学习观摩。
农机手们的机收减损意识不断提高,大比武粮食减损效果可谓立竿见影。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介绍,本次大比武参赛选手成绩相较往年有所提高。其中,机收平均损失率为1.75%,最低达0.45%,低于现行标准。
自2021年,在广东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主导下,广东在全国率先组织了水稻作物的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启动了水稻机收减损工程建设并系统推进,首创激励机制、“省市联动”等形式共同推进。
粮食减损,事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眼下已延伸至生产、收储、技术等农业生产全链条。
27日,一场水稻机收减损技能田头直播课同步展开。同时,来自省内外的烘干机、微型水稻收割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相关厂家现场展演。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27日的活动致辞中强调,各县(市、区)要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常态化抓好落实,持续强化宣传动员、机手培训、技术指导、服务保障等工作,聚焦水稻全产业链落实减损措施,形成“政府主导、农业主抓、群众参与”的粮食减损常态化工作新局面。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赵飘飘 杨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