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丹青不知老将至 丹青不知老将至 借代

疁城一日长(清 邓石如)

丹青不知老将至(清 吴熙载)

邓石如的印作风格多样,他在不同时期,甚至是同一时期不同的作品,也都各自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方印即是与众不同的一方,也是邓石如白文印中的上品。与之同时期的白文印,大都线条平直,结子方严,遵循的是汉印风格,但是邓石如这方印却将书法的笔意融入刀法之中,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挥洒。在刀法上,邓氏冲切并用,除了"城"字的土旁刀法似有失外,其余各字都无懈可击。"一"字与"长"字的横画呈波浪形,使印面极富动感,呈现出一派生机。

"丹青不知老将至"出自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吴熙载刻的这方白文印非常有特色,文字形态方圆兼施,用刀冲切并用,线条爽劲,有粗细变化,极富韵致;章法布局独特,第一个行有三个字,"丹"字极力压缩,已经和"日"字十分接近,使下边"不"字出现大块留红,并将右下部打圆角,使留红鲜明而并不显得突兀。正方印疏疏朗朗,活脱自然,使我们可以想象到,吴氏在篆刻此印时那种游刃有余的快意。

蒋仁印(清 蒋仁)

一日之迹(清 邓石如)

蒋仁是"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以沉着冷隽见长,。所示的"蒋仁印",是他为自己刻得一方自用印,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用刀苍浑沉着,是典型的汉代铸印风格。线条之间的残破造成了印面大面积的留白,这样处理,既避免了印面的拥挤,有增强了朱白对比效果,使印面不再单调。蒋仁用刀师法丁敬的短碎切刀,但较丁敬更加朴拙,更加铿锵。

邓石如提出刻印要"印丛书出",这并不是一句空口号,邓石如认认真真地做了,并且还影响了后世的一大批篆刻家,是篆刻所表现的意趣为之一变,可谓功德无量。"一日之迹"这方印文字取圆势,采取的是三密一疏的布局方法,由于每个字的笔画都不多,显得正方印格外疏朗,圆转的线条显得流动而富有张力,再加上切刀所造成的金石味,使全印的艺术效果特别明显。

龙尾山房(清 奚冈)

梦萱草堂(清 徐三庚)

奚冈也是"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继承了丁敬朴茂古秀的一面,茂密处见通透,浑成中见散逸。 而最厌恶妩媚一路的印风。"龙尾山房"是一方朱文印, 是奚冈 25 岁时的圆朱文力作,全印中没有一根直线条,大部分横线两端都向上弯曲,笔势婉转流动,结体舒展轻松,缺蚀的线条和几处稚拙的笔意,使全印繁茂、明快、飘逸的气韵和谐地统一起来,煞费匠心的安排被自然不做作的效果遮去。

在徐三庚的篆刻作品中,这一方显得与众不同。无论徐氏作朱文还是白文,都是以他所书写的小篆体入印,这种风格的印章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梦萱草堂"却是一个特例。印章属于细朱文,几乎每有粗细变化,很难看到徐三庚篆书的影子,这在徐氏的作品中这是十分罕见的。该印线条圆劲,干净利落,印面中间用竖线隔开,对文字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另为,"梦"字有边弧线的内收,与"堂"字上部繁化的处理,也是徐氏的巧思所在。

翰墨缘(清 钱松)

两方端砚斋藏书之印(清张熊)

这是一方椭圆形白文印,是钱松的作品。钱松开始师法浙派诸家,后又临摹汉印,据说有两千方之多。但是他的印风仍没有脱尽浙派的影子,故也被列入"西泠八家"之一。这方椭圆形印章共有三字,一般朱文可以随形诘曲而不失自然,白文却很难做到,一般都在一个方形的空间内变化,为此,钱松用肖形装饰印文两侧以,这样既丰富了印面,避免了白文的变形。此印线条圆劲、古朴,印面安排华丽、雅致,是一件佳作。

这是一方九字藏书印,使用的是细朱文。文字个个独立,与印边不相交,所以在印面使用了九宫格,对文字起到了稳固作用。这种设计印面的方法并不多用。张熊喜爱收藏金石书画,精篆刻,擅绘画。他的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时称 " 鸳鸯派 " ,他的篆刻风格也和他的画风一致。这枚印章是他的代表作,整体风格工稳雅致,线条细劲,篆法活脱自然,极富笔意。

放情诗酒(明 何震)

程守之印(明 何震)

夥山汪氏(清 黄士陵)

从文彭、何震刻印,开始使用青田石,文、何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何震印风深受文彭的影响,使文彭的继承者。这方印是何震用青田石刻成的,全印气息苍茫朴厚,用刀外露,毫不掩饰,更增强了其猛力奔放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是象牙等印材所无法达到的。另外,印章边缘的自然残破有使该印多了几分放达意趣,正与"放情诗酒"印文相合。

何震的这方印文名印,在章法上遵循了汉印的模式。印面文字三密一疏,"程"字上紧下松,和"印"字的下紧上松呼应,为了使"印"字上部出现大面积留红,所以简省了最下面一横画;"守"字下面的留红与"之"字上面的留红相呼应,布局巧妙。该印用刀冲切并用,线条表现出十足的金石趣味,但又不失灵动,整体上看既有壮士耿介之气象,又不失文人的书卷气。

这方印是典型的黄士陵的风格,黄士陵的印章,用刀以冲为主,刻出的线条干净利落,甚至转折处直来直往,毫不掩饰,他设计的印稿,为了使中宫疏朗,将文字的笔画极力向外拓展,形成了一种外紧内疏的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清爽雅致的美感。这方印也是如此,文字两密两疏,但并不显得轻重失调,其中"山"字中间一竖笔有意加粗,对平衡印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印章边栏外破内整也是该印的独特之处。

季荃一号定斋(清 黄士陵)

丁敬身印(清 丁敬)

结习未除(清 丁敬)

此印六个字的排列比较整齐,线条以方折为主,每个横行的三个字之间几乎相连。"季"字的结构安排比较规整平均,线条偶有断开之处,于整齐之中增添一丝变化。"荃"字的结构安排十分平均,留白处的距离都一样,线条也比较平均。"一"字则被安排在靠上的位置,因为如果把它安排在中间,则在视觉上会给人以下沉的感觉。"号"字的线条粗细有一些变化,笔划的收笔处也比较尖细。"定"字则在整体取纵势的趋势上内部取横式,下面留白较多,与"一"字的留白相呼应,避免"一"字的留白过多,给人以突兀的感觉。"斋"字的结构也与印文其它字保持一致,整齐、平均。

丁敬是浙派的创始人,他的出现一扫甜软柔媚的印风,开创了细碎短切刀之法,印风古拙朴厚,自成一家,成为了继何震以来印坛执牛耳者。这方"丁敬身印"是丁敬为自己作的私用印,线条浑朴古拙,有浓厚的金石气息,富有是秦汉铸印的艺术效果;在分朱布白上,疏密得当,遵循了汉印对角呼应的原则,字形端严而不失自然之态,是丁敬的得意之作。

丁敬这方白文印不同于其他作品的风格,其他白文印在章法上多是布置成满白的效果,很少在字外留红,而这方印则不然,其中每个字都是呈上松下紧的结构,这样就使得字的下部出现了大块的留红,既增强了朱白的对比效果,又活跃了印面。浙派刻印更加注重刀法的浑朴,而多在章法上有呆板之嫌,丁敬的这方印也许是他的一种新的尝试,较之其他浙派白文印显得更加活脱,更加有情趣。

侠骨禅心(清 赵之琛)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清 赵之谦)

有好都能累此生(清 邓石如)

此印出自赵之琛之手。浙派篆刻发展到赵之深这里,又达到了一座高峰。其时,浙派篆刻无论是理论还是刀法,都已经发展成熟,再加上赵之琛用工甚勤,使得他的篆刻更趋精熟。"侠骨禅心"是典型的浙派风格,左边、上边的边栏几乎已经残去,但是由于浙派自行处理得比较端稳,所以并不显得散乱,此印用刀老辣,线条有耿介之气,整体的格调正与印文"侠骨禅心"相暗合。

此印是赵之谦为了纪念亡妻和亡女所作。款采用典型的北魏造像体,极具风神,属赵之谦的首创。赵氏作此印时心情之悲凉可以想象,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为其倾力之作。采用上实下虚的布局方法,每个字点画主体部分上移,使字之上部显实;每字都将下方部位某些线条拉长,作悬针、长脚形状处理,疏而空灵,形成虚境。印章文字虽多,但多而不满,疏密相间,气象万千。

这又是邓石如的一方开后世先河的典范之作。白文印刻得如此流动,如此富有毛笔书写的味道,是从邓石如开始的。这是一方七字印,左三字右四字排列,字势扁平,取横势。其中"累"字的上部由于太繁琐,所以作了减省。此印用刀爽利,线条变化丰富,印面布局自然,分朱布白妥帖,这类处理方法被后来的吴让之所心领神会,邓石如的印风得以继承法发展。

「转」篆刻印章的印面布局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