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造新能源车,到底有多烧钱?

时间:2022-09-26 07:13:13 热议 我要投稿

地球人都知道,造新能源车很烧钱。

到底有多烧钱呢?之前蔚来汽车李斌说,一家电动车企业走到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曾表示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现在自己造车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头下场、政策方面的调整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新能源造车对钱的需求显然更上一个台阶。

前不久,奇瑞汽车就启动了“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计划5年内投入1000亿,涵盖四大领域,打造13项核心科技,构建全新的汽车生态。除了奇瑞汽车,还有多家自主品牌发布了2025战略,投入资金的规模也都在千亿级别。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入局新能源造车的资金门槛显然更高了。

汽车产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能源造车某种程度上更是一场资本游戏。

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钱对于新能源造车来说非常重要。

先发的新势力花了多少钱

首先,我们来看造车新势力一共融了多少钱。

我们以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为例,根据公开融资和财报的信息,截至2020年,蔚来汽车的融资总额为835亿元,现金储备为425亿元;理想汽车的融资总额为362亿元,现金储备为298.7亿元;小鹏汽车融资总额为458亿元,现金储备353.4亿元。

再来看看他们花了多少钱。蔚来汽车2016年至2021年,蔚来汽车净利润分别为-35.18亿元、-75.62亿元、-233.28亿元、-114.13亿元、-56.11亿元以及-105.72亿元,再加上2022年第一季度亏损的17.8亿元,自从蔚来汽车成立以来,总亏损超过650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理想汽车净亏损15.32亿,2019年净亏损24.39亿,2020年净亏损1.52亿,截止2022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净亏损达到3.6亿人民币,理想汽车累计亏损44亿元;

小鹏汽车目前虽然是三家销量最好的车企,2022年1~8月累计销量达到90085辆,但它五年累计亏损额为210.53亿。

作为造车新势力发车较早的三家企业,蔚小理均已完成了海外上市,产品战略打磨成型,市场销量也具备相当规模,但至今仍然处于巨亏的状态,由此可见新能源造车绝非有钱任性的事情。

此外,哪吒和零跑已经在销量方面后来居上,完成了对蔚小理的超越。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亏损情况。

哪吒汽车销量目前已经成为新势力的第一名,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为93185辆,2020年亏损13.2亿元,2021年营收为57.35亿元,亏损29亿元,近两年累计亏损超过42亿元。

尽管销量持续大幅提升,但零跑汽车2019~2021年期间净亏损持续扩大,三年间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9.01亿、11.00亿和28.46亿元人民币,累计金额48.47亿。

曾经作为和蔚小理同为一线的威马汽车,过去三年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三年合计烧掉136亿。

造车新势力的情况大概如此。

现在1000亿是基本操作

新能源造车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新势力们圈地跑马的时期基本结束,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开始发力。

除了文章开始提及过的奇瑞汽车推出的“瑶光2025”战略,还有其他的传统自主大厂也都推出了各自的“2025战略”。

20224月举办的全年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总销量达到400万、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05万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长安汽车投入800亿,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等领域重点研发,加强自身核心能力建设。

长城总裁穆峰在8月22日举行的哈弗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表示,到2025年,长城汽车年销量将达到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长城汽车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相关产业,确立了多技术路线——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举发展策略。2021年已经投入近100亿,到2025年累计投入将达1000亿元。

吉利汽车在2021年11月推出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到2025年吉利汽车集团实现总销量365万辆,各品牌将推出超过25款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新能源销量将达到90万辆。未来5年内,吉利汽车将投入1500亿元用于研发。

东风汽车提出了“东方风起计划”,为了抢占下一代汽车制高点,未来5年,东风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3个“100万”,即新能源汽车销量100万辆,商用车整体销量突破100万辆,自主乘用车规模跨越100万辆。

小米集团虽然没有传统造车背景,但却在2021年宣布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金,目前已投资100多家产业链以及50多家汽车科技公司。

钱都花哪儿了?

有钱只是新能源造车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花钱的问题。既然是新能源造车,电动化、智能化以及服务就是最重要的表现。

电动车最核心的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电池的成本最高。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说,电池成本约占整车售价的40%~60左右,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给汽车厂商带来了巨大压力。曾庆洪表示,电池企业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主机厂,主机厂也必定将造电池。

据了解,广汽埃安已经在电池自研和自产方面投入了近10亿元,自主研发推出了埃安动力电池技术群。

此外,像比亚迪这样的造车选手早已深耕电池领域多年,刀片电池已经是可以和宁德时代分庭抗礼的明星产品。

自研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基本共识。像蔚来汽车已经拥有超过400人的研发团队,目前计划在上海嘉定新建电池生产线,拟投资达到2.18亿。

其他新能源车企像零跑、威马等也相继开展了自研电池项目和建设电池工厂。

这其中成本方面的考虑,也有战略层面的考虑——不被供应商卡脖子。

智能化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相关的一系列智能化体验,这就更需要车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投入更大的财力和精力。

目前,特斯拉FSD是最高水平,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智己、极氪、威马、沙龙机甲都早就开始布局。

据了解,特斯拉2022年的研发支出高达25.91亿美元,同比增长74%;小米虽然造车遥遥无期,但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规划投入就高达33亿元研发费用。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的自主品牌就有5家,分别是上汽集团研发费用为76.69亿,比亚迪研发费用为64.7亿,吉利汽车研发费用为36.3亿,长城汽车研发费用为31.77亿元,长安汽车9.32亿,研发占营收比在2.4%~6.2%。

尽管新能源造车现在正处于飞速发展,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的大好形势下,但受当前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扬以及芯片受限等因素的挑战,主机厂面临的市场压力很大。

卖一辆亏一辆成为新能源造车的常态,差异只是谁亏得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还能拿出巨额费用来做研发,这股干劲还是值得人钦佩的。

百姓评车

新能源汽车好像一场长跑,只有开始,没有终点,除非中途退赛。在这场比赛中,各位参赛选手状态不尽相同,有人需要保持体力,有人需要奋力冲刺。

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入局,在相当程度上给先发的新势力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这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的PK,而是一种互相促进的有益竞争。

因此,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