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签约之前,广汽和赣锋锂业牵手,已经有很多迹象。
最近几个月,内部员工在位于广州番禺的广汽埃安公司里,多次撞见赣锋锂业的高管。连饭堂的阿姨,内心都在默默地问自己:我们家也要有矿了?
8月16日,广汽埃安和赣锋锂业在广汽中心正式签约。掌门人曾庆洪进入广汽三十多年,主导了很多签约和合作,但最近两年的签约对象越来越“不正经”。
就像这一次,广汽结交的是被称为“锂王”的矿主。要是放在五年前,车企和矿主联手,都想象不出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奇怪混搭。
广汽的操作,就算现在看来,在业内也很领先。曾庆洪远比欧美巨头的掌门人更开放,更容易接受新趋势带来的奇妙之旅。在思考锂矿和汽车产业链的关联程度后,曾庆洪对总经理冯兴亚说了一句简短的话:
“我要挖矿。”
然后冯兴亚就安排了,妥妥的。
其实,这句任性的话背后,是有深度思考产业趋势后的。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大背景下,车企的产业链短板,既被现实倒逼,又面临巨大的机遇。
在缺芯少锂的大背景下,这两年新能源汽车发展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很多车企有订单时没电池,有电池时又没有芯片,全面停产时不时发生。
车企要有利润和要上规模,都由供应链说了算。中国车企真正感受到了,产业链强的车企,才是真正的强者。
01. 跑遍供应商,跑赢大市
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一片哀鸣。
芯片价格有所降低,但仍然短缺;电池原材料保持高位,澳洲的锂矿主搞价格拍卖,继续拉升价格;疫情时不时来一波,特别是上海停摆三个月,几乎让全国车企停产。
不过,广汽的业绩令人眼前一亮,以超出行业18%的销量增速,稳稳拿下全国车企销量第四的排名。
据广汽8月30日发布的业绩,1-6月份,广汽产销均为115万辆,生产同比增长15%。销售增长12%。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上半年整个行业是负增长,生产1211万辆,-3.7%增长,销售1205万辆,-6.6%增长。
上半年,国内有三家车企销量正增长,一家是广汽,另两家是比亚迪和奇瑞。
很多人在问,为什么增长的是这三家车企?其实大部分车企高管也清楚,除了产品力、品牌力和营销力等传统层面的能力,真正胜出的在于供应链体系优势。
特别明显的是广汽和比亚迪。广汽集团被认为是国内供应链最完善的车企集团,而比亚迪一直玩垂直整合模式,大部分零部件都自己生产。
当其他车企被上海停摆、电池和芯片供应不上,折磨得死去活来时,广汽和比亚迪尽管也局部受影响,但情况好得多,至少还能撑过去。
抵御“黑天鹅”的能力,会在黑天鹅时间段,将优势放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危机会将优秀的部分凸显出来。
比如,广汽的新能源先锋埃安汽车,因为在广汽的供应链体系下,比其他造车新势力更有话语权,因此供应体系也比其他新能源车企强大,保证了大部分订单的交付。
埃安汽车上半年产销超过了10万辆,10月份起将启用第二条生产线,可以部分缓解产能的缺口,全年将冲刺30万辆产销目标。
广汽丰田也因为有较强的供应链体系,产量基本上没有受影响,上半年销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近20%,成为国内销量增长最快的合资车企。
受影响较大的是广汽本田,因为其欧美供应链体系,芯片短缺影响极大,导致少了近20万的销量,上半年只销售了约36万辆,全年完成百万辆基本无望。
“两田”今年的目标都是100万辆,棋至盘中,一进一退,供应体系的威力,广汽体会也最深。
曾庆洪在广汽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特别感谢了供应商的支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过去几十年里,几乎都隐藏在整车厂的光环背后。这两年,被时代推到了台前。
特别是新能源车企,除了特斯拉,其他车企都没有赚钱,原因很简单,被原材料和零部件涨价吃掉了利润。
在规模和利润面前,首先面临保供和价高的抉择,正在抢市场跑规模的车企,毫无疑问会选择保供。“不差钱”的广汽撑得住,“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就难说了。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埃安为代表的车企规模增长快,“蔚小理”为代表的车企规模上不来,理想汽车的8月交付量,甚至出现了腰斩。
02.“链主”驱动
8月初,“锂矿印钞机”始祖,全球第四大锂矿巨头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业公司,进行了年内第五次锂辉石精矿拍卖。
这次拍卖最终成交价为离岸价6350美元/吨,较7月13日的上一次拍卖成交价涨2.6%,重回历史高点。
很快,国内碳酸锂的价格再次靠近50万/吨高点。而2020年下半年,碳酸锂的价格还只有4万多元/吨,很多有锂矿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利润率竟然超过了50%。
去年年底,很多人都在质疑“价格疯涨是有人炒作锂矿”,但新锐君多次写文章提醒,这是供需错配,市场需求导致的,而非认为炒作。后来锂价再次上涨,长期维持在45万元/吨以上,足以证明,根本原因确实不是有人在炒作。
对于广汽这样的车企,集团体系力和实力,就是在新能源造车竞赛中的核心优势。此前,广汽已经确立了埃安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并且确定了2025年的销量目标为100万辆。
在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机遇,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可见的人类历史里,最后一次。
广汽的目标很宏大,要实现并非没有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难题是动力电池的话语权:同时,没有稳定的锂矿和碳酸锂保证,就没办法谈电力电池的保障。
曾庆洪想得很清楚,在新能源车链条的关键环节,广汽有主导权,广汽就有竞争力。因此,补链成为曾庆洪这两年谈得最多的问题。
最近,埃安设立了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9亿元,由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全资子公司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商贸分别持股51%、40%、9%。
在“三电”核心技术领域,广汽还设立了电驱科技公司(暂定名),开展自主IDU电驱系统及GMC混动机电耦合系统产业化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人民币21.6亿元。
再加上此前投资的巨湾科技等电池研发、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地平线、粤芯半导体、长鑫存储等芯片公司,广汽目前已经在供应链领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布局。
某种意义上,广汽在供应链领域的疯狂布局,并不全是被迫的,而是长远的、具有挑战欧美日汽车巨头的战略布局。
传统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几乎全部控制在欧美日车企或零部件巨头手里,中国车企要突破,比登天还难。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几乎将传统汽车链条全面洗牌,他们没有了领先优势。
中国车企的机会,不只是新能源整车,而是核心技术和供应链体系。换句话说,哪一家车企具有了新能源核心技术和控制了核心供应链体系,这家车企一定是未来的全球巨头。
目前为止,我在中国看到了两家,一家是广汽,一家是比亚迪。
广汽高层对于目前广汽所处的段位,有清晰的认知,也很自信。冯兴亚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经过这10年左右的技术积累和攻关,在纯电动车、电动车这个技术当中,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在广汽的规划里,通过埃安这家新能源汽车的链主,拉动整个链条,将可能打造一个新能源汽车的世界级中心。
这对于过去几年在一线城市的竞争中,没有拿出亮眼成绩,GDP甚至被深圳赶超的广州,也具有超强的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广汽巨额投入新能源汽车、进行补链,不只是具有了内生动力,也具备了政商、宏观微观多个层面的条件。在内外强大力量的推动下,想要跑得慢一点,都已经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