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王秀芹:着迷黎族特色物品收藏30余年 丈夫默默守护助妻追梦

时间:2022-06-10 07:30:33 热议 我要投稿

过去的30多年,生活在乐东的王秀芹一直在做一件事:不停搜寻着记录黎族生产生活印记的物件,并加以收藏。

王秀芹对黎族物件收藏的热爱,曾被许多人笑作疯痴,但她的丈夫邢海中却一直支持她。尽管生活比较困难,但夫妻俩相互搀扶,共同支撑着他们昂贵的收藏梦。如今,王秀芹成了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的负责人,收藏的黎族特色物品已近两千件。夫妻俩用真诚善良、坚持不懈、相濡以沫换来了家庭美满。

王秀芹一家人。本人供图

为收藏走遍乐东每个黎族村庄

王秀芹出生在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保定村。作为黎族人,她从小就深爱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1986年,她高中毕业去姨妈家玩,姨妈送给她一个古老的黄铜耳坠,还告诉她,从前黎族女孩就戴这样的耳坠。自此,王秀芹对黎族老物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收藏之路。

起初只是随意收藏,渐渐地,王秀芹发现,很多黎族特色元素也正在消失。由于黎族没有文字,王秀芹认为,陶器、鱼篓、草笠、渔网……每一件器物都记载着黎族百姓在海南岛上生生不息的历史。她意识到这些老物件的重要性,走上了漫长的黎族生活用品用具收藏之路。

为了搜寻黎族特色物件,王秀芹几乎走遍了乐东每个黎族村庄。别人不要的黎族民族服饰,她会要来细心保存。遇到老人,她会和他们聊天,买下他们闲置不用的生活生产用品。碰到珍贵的物件,她会毫不犹豫地拿出工资去买。“发一点工资就去买一些东西回来收藏。”王秀芹说,不记得在收藏上花了多少钱,家人也有反对,但她从未放弃。

王秀芹一家人。本人供图

收藏之路上夫妻两人相互支持

2012年,王秀芹和邢海中结婚。“别人结婚,嫁妆是各种家用电器,我结婚,嫁妆就是黎锦、藤篓、腰刀、陶器、黎族生产生活工具等,拉了一车又一车。”王秀芹说,当她把这些藏品从娘家运到西黎村时,丈夫专门腾出一间房屋给她放藏品。后来因为藏品太多,丈夫又盖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铁皮屋来放置。

王秀芹原是乐东黎族自治县发改局的退休职工,退休后返回村中生活。丈夫邢海中原是昌江叉河水泥厂职工,因企业改制下岗,在县城从事保安工作。夫妻两人育有一个儿子,因各种原因,王秀芹的两个侄女从三岁开始就一直生活在他们家。

夫妻两人收入本就不高,还有三个孩子要养,生活也总是捉襟见肘。尽管如此,邢海中却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地支持着王秀芹的热爱。除了基本开销,全家大部分花销都用于收购黎族特色物件。

实际上,丈夫家一些亲戚并不支持王秀芹的收藏,但丈夫顶住压力,一直无言的支持。这些,王秀芹都看在眼里。为了支持丈夫工作,王秀芹边打理收藏,边在家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言传身教地教育着孩子们。

和睦善良、坚持热爱的家庭注定是美满幸福的。2020年,王秀芹的丈夫邢海中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大侄女在海南第二卫校读书,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小侄女被评为“新时代好少年”。2021年,王秀芹家庭被评为海南“最美家庭”。

王秀芹在整理藏品。记者 张宏波 摄

收藏品已搬进民族文化展示馆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一晃眼就是几十年光景,王秀芹收藏的黎族物件已有近两千件。2019年,当地政府帮建了一幢“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王秀芹的藏品被收放在里面,而她负责管理。

展示馆内,从黎陶到黎锦,从狩猎工具到农具,从生活用具到动物骨骼,从剪纸艺术到独木凳,大到传统的黎村谷仓,小到收割山兰稻的工具……藏品丰富,门类齐全,几乎涵盖了乐东黎族哈方言地区的生产、生活、宗教、祭祀、婚俗等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

自2020年1月开馆以来,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吸引了29000余人次前来参观。王秀芹每天整理文化馆,接待客人,为客人讲解黎族藏品的来历,宣传黎族文化。有时她没空,丈夫也帮忙打理,俩人相互帮衬管理这间民族文化展示馆。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记者 张宏波 摄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还会时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黎族特色文化活动,成为黎族人文展示传播的窗口,对保护、传承、发展黎族历史文化都有着重要作用。

“我只是对这些东西特别执着。”王秀芹说,她收藏了30多年,很多人不理解,但她却认为收藏承载自己民族文化的老物件,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正确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

(记者 张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