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新商业思维二十讲(上):顶层设计与平台管理 | 东哥笔记

作者 | 李成东

东哥笔记103期:

很多人看过东哥的文章、朋友圈,甚至是我长期的微博粉丝,但对我的本人,可能并不太了解。东哥历史比较简单,2010年从浙江工商大学财务毕业以后,大概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打工的五年,还有就是创业的几年。打工的五年,有一年多时间是在派代网,中国最早的电商论坛社区,不到两年以后,我有幸加入腾讯电商总裁办,腾讯电商在2014年并购给京东,因为这个原因加入到京东集团战略部,2014年底2015年初,离开京东,后来选择自己创业。

在创业的这几年,东哥主要是给一些独角兽当战略顾问,很幸运,见证了过去十年中国电商的快速发展,当然也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所以东哥整理了一些内容或者说方式方法,分成上中下,三篇分享给大家,东哥称之为《新商业思维20讲》,聊一聊东哥对电商的看法或者对整个互联网的看法。欢迎大家评论,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1、交易成本理论

创业公司,不管是线下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必须要有底层核心的思想和方法论,也就是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东哥分享一个具体的案例,为什么淘宝会被拼多多颠覆?这里有很重要的理论叫:交易成本理论。不管是什么样的零售业态发展,什么样的逻辑,或者说新的零售商业模式,它的成本一定是比以往更低的,效率是更高的,用户体验是更好的。所以说为什么拼多多崛起,阿里出现了很多问题,也用了很多招数去阻击拼多多,但拼多多依然保持很快的增长速度,拼多多成长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很简单,拼多多模式/效率是比淘宝要高的,成本更低,用户体验更好。

为什么这么说,当然很多人质疑说阿里的营收更多,而且有上千亿利润,拼多多尚且亏损,怎么会说拼多多效率更高?除了成本和效率,抛开平台本身来看,也应该看商家的效率,简单讲淘宝门槛是比较高的,拼多多是比淘宝要简单的多,比如工厂是不需要很强的美工和运营,就可以做拼多多,只要商品价格便宜就可以了。

拼多多比淘宝效率高多少?直观的数据来看,同样的商品,如果说成本20块钱,拼多多卖30就能赚钱了。那做淘宝,可能至少要卖40块钱才能够赚钱,中间多出10块钱是要去应付其它的运营推广费用。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拼多多在市场端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虽然从特定阶段来讲是亏损的,比如说拼多多成长到现在有8亿多的用户,那么花的广告费用可能累计下来不超过1000亿人民币。但淘宝自2003年到现在积累市场费用可能有四五千亿,所以获取的用户成本是要高很多,而拼多多获取客户成本是更低的。

总之来讲,不管什么样的模式,一定是效率越来越高,交易成本越来越低,而不是平台弄得越来越复杂,弄得越复杂整个模式的商业价值,肯定是要往下走的。

顶层设计—2、生态自适应性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创业者不应该去湖畔大学,不是因为马云或者湖畔大学讲得不对,而是说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特征和特点,就像我们讲自然生态一样,海洋有海洋生态,沙漠有沙漠生态,草原有草原生态,每个生态都不太一样。那每家公司所处的行业也不一样,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况,是没有办法完全复制的。包括阿里巴巴本身有所谓积累的一些方法论和模式,在其自身一些关联公司,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复制,比如说阿里的文娱业务,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做的都不好,如果阿里自身都不能够很好的复制的话,凭什么能够把方法论借鉴到别的公司呢,那就更难了。

所以每家公司都有自己安身立命的特长,不一定要抄某一家公司的经验,去湖畔学习的企业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成功的企业,其实还是容易被受到影响,容易被同化,很多人把阿里成功经验拿到自己公司来,用的时候发现根本就不适用,反而走了很多弯路。

所以东哥建议你为了避免被稀释,第一,不要去加入一些类似湖畔大学的组织,学习太大的方法论。

第二,谨慎招聘大公司的成功人士,因为你听完他讲话可能觉得有道理。但他反而会把公司带到误入歧途的状态。

第三,形成自己的生态自适应,是你和员工之间,和供应商、和用户之间,形成一种生态自适应性,整个公司的管理、经营,包括平台运营规则,要形成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不能单纯的去抄袭别人的成功模式。

顶层设计—3、平台安全理论

用腾讯电商举例,微信有很多流量,但是电商却做不动,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是安全感,腾讯封号的这个行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让大家觉得在腾讯电商没有安全感。不管是公众号还是个人号,一言不合就封号,这个规则其实在阻碍企业发展。任何一家合规经营的企业,绝对不可能把自己核心的业务放在一个不确定性的平台上面。

怎么打破这种不确定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企业营造一个可确定性的经营环境。设立封禁账号的机制,惩罚的理由是什么?是必须要明确的,并且也要有反诉的机制。

结合以上说的,总结得出第三个观点:平台安全理论

第二部分:平台管理

平台管理—1、制度规则驱动

这个部分讲一讲,对于电商平台的管理问题,东哥大概分为五个点。在电商运营里大家看的比较多是阿里巴巴的运营驱动、市场驱动;京东很强的是采销驱动和物流驱动。在这里东哥提出不同的看法,叫制度规则驱动。怎么理解?就是做业务不是通过营销运营拉升业务,其实还有一种方式,是制度规则驱动。其他电商是依靠市场和运营驱动的,商业效率比较低,而且问题比较大,员工的寻租空间大,用户体验也不是很好,东哥觉得作为平台来讲,应该更多依靠制度规则去引导商家和用户行为,作为平台运营,最主要的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制度和规则的搭建上面。打造一个相对的、公平的营商环境。而不是靠堆积人员提升服务,本质来讲,很多服务是商家提供的,所以平台应该用规则去引导,而不是说靠加人的方式解决问题,加人后反而用户体验也未必好。

平台管理—2、外溢效应

在公司策略上很多人喜欢问,我是做单一业务还是同时做很多业务,因为机会太多了,大部分公司想做很多业务,一般来讲,东哥建议思考:外溢效应。

就是我们应该在单一的业务和单一品类上取得突破以后,通过对这个业务的经验举一反三。包括内部交流,是可以有助于把其它产品/类目做好,而不是同时去做多个业务,所以应该先把其中一块业务做好,那自然会产生一种外溢的效应。要尽量避免,全面推进各种业务,而是应该先抓重点,打好关键的仗。

平台管理—3、一九理论

我们原来很多听过是二八原理,就是20%的投入产生了80%的收益,但这个 80%往往是没有太多收益的。东哥要说一下一九理论。是说电商往往 10% 的用户,贡献了90%的价值,还有10%不好的用户,往往消耗公司90%的资源精力。最简单的道理:能让你赚钱的用户才是上帝。但现实中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消耗我们的用户上面,所以在公司经营当中,要有所区别,应该把更多资源放在服务优质用户上,而不是垃圾用户。

看亚马逊的 prime 会员,其实比较简单,他的用户只分两种,一种是prime 会员,第二个是非prime会员,只要你付费了那我就好好服务你,如果你不付费,那给客户的服务肯定是要差很多的,而不是一视同仁。

平台管理—4、长尾收费理论

很多创业公司不愿意收小钱,东哥认为这个是错误的,长尾收费里面,是要收基础的服务费,通过基础收费,建立起门槛,以此避免薅羊毛党,同时也培养了用户的付费习惯。

东哥之前服务的一家电商独角兽,他们有一档4000块人民币的服务,但业务很难,因为什么呢,因为需要呼叫中心去卖服务,转化率非常低。后来东哥建议收一档更低的服务,大概是三百人民币的,收了十几万商家,收入了几千万。也带来另外一个好处,帮他把 3000 到 4000 人民币的会员,规模做大了。因为很多用户建立付费习惯以后,可以买更贵的。所以东哥说,必须要有一道基础收费的产品。

平台管理—5、头部收费理论

第5个点呢,我们讲头部收费理论,这个类似于收费的一个制度,就像我们收税制度规则,穷人其实基本不太交税,交税是比较少,主要还是头部的企业,富人交的税是比较多的,因为他们拥有的财富更多。

那我们在平台运规则里面也应该如此,应该向头部的商家多收钱,相反来讲尾部的商家应该要让利,或者少收钱。因为你需要一个很好的税机,为你后续的收费创造可能,而不像很多平台一样,反而是给头部的商家补贴流量,这个是有问题的。

下一篇我们讲:第三部分经营战略节奏+第四部分创新扩张战略,欢迎关注。

感谢转发分享,给更多创业者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顶层  顶层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商业  商业词条  设计  设计词条  
热评

 【歌词】数手指 / 歌手:关心妍

数手指歌手:关心妍专辑:jade ii两秒过去你额头便会滴汉我今天分手使你没半点希望来听我说每个罪状就像放榜你对我伴着也似隔了两岸无心兼失忆就像是脑震荡对我如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