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是时候揭开[芭比]的幕后大佬了

上七年级的时候 (相当于国内的初一) , 格蕾塔·葛韦格 因为考试太过于紧张又羞于举手请求上厕所,在教室里尿了裤子。

旁边的一位女同学看到之后,悄悄地把外套递给了她,让她赶紧去厕所处理一下。

八年级的时候,格蕾塔把这段尴尬的经历,写成了一篇短故事,丝毫不在意令自己蒙羞的事情被大家知道,她只是想 记录 下同学的善意。

在她看来,这种女孩子之间的感情,独一无二。

也就是从那之后,她无论是当演员,还是当导演,都试图讲述着一段段这样的故事。

清新演员,绝顶导演

格蕾塔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散发着自然不费力的优雅,但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与所谓好莱坞传统美学格格不入的美女。

她逼近180厘米的身高,略为神经大条的气质,让她在好莱坞,总是充当娜塔莉·波特曼的闺蜜之类的角色。

好在她在独立电影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80后女性的特点,总是能被她精准的拿捏。

而格蕾塔出奇制胜的绝招,是能把一些十分不讨喜的角色,塑造得让人不得不爱。

[罗拉对抗] 里有些小迷糊的女主,有着强度困难选择症,摇摆不定,让人头大。

但是格蕾塔找到了角色脆弱的内核,演着演着,就把角色的人物弧光圆回来了,让本身有些牵强的“找寻自我”主题变得可信起来。

[待解救的少女] 中,格蕾塔是似乎看透一些的神秘女大学生维奥莱特。

谁知道她才是最不开窍的那一个,在这部或许有点过于浪漫的电影中,格蕾塔用她的踢踏舞和难以拒绝的魅力,弥补了略为空洞的剧本。

很多人会把 [弗兰西丝·哈] 作为格蕾塔的集大成之作,虽说这种说法没有错,但 [麦吉的计划] 似乎更能代表格蕾塔作为演员的精华。

这个“小三”角色,换了任何一个其他的女演员,可能都会立刻被观众烦得要死。

但格蕾塔活生生地把她演成了梁静茹《第三者》里的那个人,你同情她,想要爱护她,甚至还和她感同身受。

谁也没想到,就在格蕾塔的演员事业似乎要登上从未达到的高度之时,她决定成为一名 导演 。

作为一个有着近乎患有“妄想症”的梦想家,成为导演,讲述自己的故事,一直是她的梦想。

“给女孩看的[少年时代]在哪里?

给女孩看的[四百击]在哪里?

大银幕上,给年轻女人看的故事在哪里?”

面对这些疑问,成为导演的这个念头,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先后与 米娅·汉森-洛夫 和 丽贝卡·米勒 两位女导演合作,更是加重了这个念头。

然而有些迷信的她,在等着一个讯号。而这个讯号很快就来了,还来了两次。

[二十世纪女人]导演迈克·米尔斯的妻子米兰达·朱莱也是一位导演、艺术家,送了格蕾塔一双舒服的Rachel Comey牌乐福鞋。

而丽贝卡·米勒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也送了她一双非常适合工作穿的英式女鞋。

两位女导演同时送鞋,这个讯号的意义再明显不过。

在英语里,“穿着某人的鞋”,有着“体验某人的经历”的意思。

格蕾塔心想关于拍电影,总有新的东西要去学习,但只有当你开始了,才能一步一步学下去。

格蕾塔深知女性导演的难处,汉森-洛夫不管干什么,都会被说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女友。

即便她的作品已经入围过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还是被人说风凉话。

但在格蕾塔看来,这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因为汉森-洛夫不到30岁,就执导了首部长片作品,入围了戛纳电影节。

这是她想要达成的目标,这是任何闲言闲语都阻挡不了的 (格蕾塔从2011年开始与著名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成为情侣,并合作了几部作品) 。

跟做演员一样,做导演,格蕾塔也有绝招,那就是她有着一种渴望,去照顾、呵护她的角色。

她不是怯于带领角色进入阴暗地带,而是作为编剧导演合体的创作者。

她希望能够牵着角色的手进入这些阴暗地带,给与角色足够的尊严,让他们能够在大银幕上,得到真诚的呈现。

早在[芭比]的重担落在格蕾塔肩膀上之前,早在[伯德小姐]破壳之前,她已经是一位导演芭比了。

她深知前方千难万险,但是她宁愿摔个跟头,也不愿畏缩在角落中,什么都不做。

首部作品,一步登天

在剧本开发阶段, [伯德小姐] 一度叫做[母亲与女儿] (Mothers and Daughters) 。

片中两位男友丹尼和凯尔以及闺蜜朱莉的戏份都不少,但影片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伯德小姐和她母亲之间的关系。

二人之间的敌对——母亲不断地唠叨,女儿不停地拌嘴,一会大吵一会冷战,一言不合女儿就跳车泄愤。

一切似乎都高于现实,却又如此真实。

格蕾塔首部作品,没有炫技地使用花哨的技法,摄影上刻意地采用了拥抱版的“回忆”滤镜,大部分镜头也是固定镜头,有着一种深呼吸般的平静。

这种静对应的是,台词的风趣、深奥和韵律的跳跃。

每次作品有“自传属性”时,有些人就喜欢将这一属性无限放大。

从某些角度来说,这是对创作者的一种轻视与诋毁。

因为这样说,好像是在暗示,影片的成功,源于它与现实的重合度,掩盖了它的一切创造性。

其实女主角与格蕾塔的共同点有两个:

第一,格蕾塔是萨克拉门托出生长大;

第二,格蕾塔上的高中也是天主教女校。

还有秘密的第三点,她曾在其他采访中透露过,她也交往了“基佬”男朋友。

演员的出身,给了格蕾塔敞开的心态和敏锐的直觉。

西尔莎·罗南、卢卡斯·赫奇斯、提莫西·查拉梅这些年轻演员,在她的调教下,有了更上一层楼或是脱胎换骨的蜕变。

影片上映后,有一支幕后视频在网络上出圈,格蕾塔轻柔地向演员们说出表演的指令:

“挨得近一点!跑起来!太好了!”

一点都不像拍戏,一切过于和谐与梦幻。

但演员们肯定感受到了她的特殊,不然罗南和查拉梅也不会立刻就答应出演她的下一部作品。

说格蕾塔一鸣惊人绝对不夸张,[伯德小姐]作为她执导的首部长片作品,提名了五项奥斯卡奖,其中包括最佳导演奖。

这使她成为了 奥斯卡历史上第五位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女性导演 。

尽管最终颗粒无收,但她已经让业内和普通观众看到了她身上的无限潜力。

就连四次提名奥斯卡奖的新生代实力派演员西尔莎·罗南都承认,直到她看到格蕾塔在拍摄现场的场景,自己被压抑了多年的导演梦才被重新点燃。

而格蕾塔的下一部作品,大胆地挑战了已经多次被改编,并珠玉在前的 [小妇人] 。

重现经典,稳扎稳打

改编经典作品,考验导演的掌控力,格蕾塔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尤其是在剧本改编上,且不说时间线的大幅度跳转已经将难度系数调到峰值,而对话在保持自然的前提下,极为精准。

如果你看过影片的剧本,会发现马奇家四姐妹的聊天,每个人被打断的地方,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格蕾塔希望在混乱中找到一种节奏感。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曲调,合在一起,组成了特有的乐章,起起伏伏,把文本转换成影像的同时,也转换成了语言组成的韵律。

1994年版的[小妇人]很好看,但它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年代感,这种年代感一方面体现在视听语言上,它是传统的,它是四平八稳的。

另一方面,它传达的讯息,是更接近原著的,这也导致它更为守旧。

格蕾塔的[小妇人]同样有它的稳当和扎实,但这种稳扎稳打,来自于剧本的夯实。

视听语言上,格蕾塔是大胆的,在色调上的对比,在剪辑上的精妙,甚至是突如其来的一个慢镜头,都让你觉得是神来之笔。

在这一版中,乔和劳里的身份和关系,与当代的青少年产生了更紧密的关联。

她们对性别的认知,她们对感情的理解,甚至是乔对自己的定义,更像是格蕾塔把原著替换成了80后、90后,甚至95后的视角。

她让曾经很超前的《小妇人》,在2010年代,变得摩登起来。

这种摩登,源于[小妇人]与[伯德小姐]和[芭比]的不同。

格蕾塔的第一部和第三部作品,看似主角是伯德小姐和芭比,其实主角是妈妈玛里昂和妈妈葛洛莉亚。

而[小妇人]的主角才是乔和她的姐妹,影片直面的是乔面对亲情,面对爱情,面对事业,多层面多维度的抗争、迷茫、再抗争。

玛里昂代表着一类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她当面不饶人,却在疲惫不堪的夜晚给女儿缝补舞会的裙子。

葛洛莉亚代表着一类母亲,她拼尽全力做个好妈妈、好女人,却发现一样也没有成功,她明明满腔抱负,却因种种原因,停步不前。

而乔代表的几乎是所有同龄的女孩、女人,她们每天都在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历练与考验。

她们或是努力工作,或是努力生活,或是努力恋爱,却总是不经意一回头,发现自己比起自己原地不动的母亲,没有走出多远 ([芭比]梗) 。

现实就是这么丧,而格蕾塔的[小妇人]的丧从地底下挖出来摆在台面。

相比[伯德小姐],她进一步证明了她在导演方面的天赋异禀。

定义IP,舍我其谁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格蕾塔坐稳了独立片、文艺片新晋女导演之时,她决定把挑战难度调至“最难”,这次她不想再拍一部小成本佳作。

她想要拍一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去拍的商业大片,她希望在更大的规模上,与更庞大的团队合作,拍摄一部真真正正的娱乐大片。

[神奇女侠]之后,很多人断言女导演的大片时代到了,但是艾娃·德约列 ([时间的皱折]) 、妮琪·卡罗 ([花木兰]) 还有阎羽茜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都没能成为从小片导演到大片导演的跨越。

摆在格蕾塔面前的,又是一座大山。

拍一部大片难,拍一部根据美国著名玩具公司美泰旗下最著名产品芭比改编的大片,更是难上加难。

格蕾塔迎难而上,和生活兼工作搭档诺亚·鲍姆巴赫写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因为美泰而不敢投拍的剧本。

他俩肆意调侃了美泰多年来缺乏女性领导人的传统,他俩嘲笑了美泰多年来推出的无数停产芭比和肯,他俩更是把美泰的高层塑造成了一群傻蛋。

最终美泰忍气吞声决定拍摄本片,可以断定,经商超过50多年的他们,看到了剧本中无穷尽的商业潜力。

格蕾塔在好莱坞充斥着廉价特效和糟糕剧情的环境中,写出了一个诙谐幽默、戳心催泪的故事,几乎所有场景都是实景搭建,还融入了几场歌舞场面。

至截稿日,[芭比]在全球的票房已经突破了13.45亿美元,美泰公司开发的第一个IP电影,就打破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保持了12年之久的华纳影业最高票房纪录。

而这功劳的一大部分,都要记在格蕾塔身上。

眼看[芭比]粉红得不行,有些人开始担心格蕾塔变了,不会再执导独立小片,只会沉迷于这种大制作。

如果她是那种导演,肯定不会有人担心这个。

而且但凡你对格蕾塔有一丢丢的了解,你都会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她是个爱电影,真正爱电影的人。

不管她日后拍新版 [纳尼亚传奇]还是拍又一部文艺片,导演芭比的特质绝对不会消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是时候揭开芭比的幕后大佬了  大佬  大佬词条  芭比  芭比词条  幕后  幕后词条  揭开  揭开词条  时候  时候词条  
热评

 说话的技巧作文

说话的技巧作文三篇篇一:说话的技巧现实的生活中,称呼得体,会让他感到亲切、愉悦;称呼不当,就会让他感到不快、愤怒。那怎么样说话才不失尺度呢?我想需要提高的是自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