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解释教育观的基本内容(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1、注入式教育方法观

注入式教育方法观在中西方的封建社会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非常流行。在这种教育方法观的指导下,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任意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习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把学生视为被动的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在教育中仅仅起到现成信息的载体和传递的作用,学生则起信息接受和储存的作用,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止学生独立思考,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张扬。

在教育关系上,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客体,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权威和领导决定作用。

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把教育的目的仅放在掌握知识层面。

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教师外在的注入、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教师的启发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等。

2、启发式教育方法观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出现在奴隶社会,在中国集中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主要代表。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朱熹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学生想弄明白某个道理或有些兴趣,但是却弄不明白;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指学生想说,但却说不出来、说不清的情况。孔子主张,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学生弄清他要弄清的道理,理清其思路,使之能表达清楚。孔子启发式的条件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则要另外选择其他的途径。因此,有人说他主张叩则鸣,不叩则不鸣,即学生问才作答,不问则不作答。这就是传统的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也称产婆术,是西方最早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的代表。他主张教师不要把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应启发学生去思考,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的主要特征是:

1、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启发式强调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结合。

2、外因与内因相结合。启发式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内外因互相作用关系原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主体。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影响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其原有的认识水平等是学生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这一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学这一内因的积极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启发式教育方法恰好是促进外因与内因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3、心理与认知协调发展。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的内化过程,知识的内化包括同化与整合。学习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不断改造,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结构总是他过去活动的结果。在开始新的学习时,总是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传入的新信息,有些信息能同化,有些则不能,于是便在企图同化和能够同化的两种信息之间造成了矛盾,产生了认知结构内部的不平衡——认知冲突,这便成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因。学生的学习就是要不断解决认知冲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平衡。启发式教育方法正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不断激发学生新的认知需求,以促进其认知结构不断向前发展。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的主要方式是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鼓励孩子发问,并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去探索并提出问题。当孩子说出某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赞许:这想法真不错,连父母也想不出来!切记不要嘲笑孩子,否则,他们以后不会再开口发问了。

2、鼓励孩子大胆思考

孩子开始思考问题时是大胆的、无拘无束的,当然也会出现错误,许多家长都习惯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是应该的,但也要注意,如果纠正过多,管教过严,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错了也要鼓励。

3、加强对孩子求异思维

很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这种训练原则能够启动孩子的思维,帮助孩子锻炼思维能力。孩子在自由玩耍时,可给他折纸、积木、拼图等需要动脑筋且能够自由装卸拆合的玩具,以启动孩子的思维。

4、新行为主义教育方法观

这种方法观源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是本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改变社会中所有的人的行为。他相信科学,主张严格的科学应用于人的行为研究,由此被称为行为主义者。他的观点与以往的行为主义者不同,以前的行为主义者把人的行为的产生和形成完全归功于外界事物对行为主体的刺激,即当一个刺激出现时,行为主体将表现出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而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人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反应的模式不同,而是由于人的活动(或者叫操作行为)与他周围环境出现的强化之间的耦合而逐渐形成。

5、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

20世纪,代表人本主义倾向的理论有罗杰斯、马斯洛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及以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无论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还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家萨特、后现代主义的利奥塔,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人的情感、需要方面的研究,他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性。

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从尊重人的个性出发,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重视学生价值观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但是,他们的这种方法观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中小学教育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

(1)讲授法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观念和指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的方法。它是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和说服法的总称。

运用的基本要求:

A、讲授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B、讲授要有系统性,举例恰当,富有启发性;

C、讲授语言要简炼、准确、生动;

D、注意讲授与板书和直观教学相结合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方法。谈话法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A、课前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

B、要按计划进行谈话,掌握时机,善于发问。

C、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人施问。

D、谈话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

(3)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大家交流意见,相互启发思维,互相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弄懂问题、明辨是非的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A、选择好讨论的课题。讨论的课题应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B、设计好讨论课的结构,让学生作好讨论的充分准备。

C、注意对讨论的过程进行引导和控制。

D、要进行总结,并注意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以图象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上课时,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教具(标本、模型、图表、幻灯、多媒体等)呈示给学生,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和理论的方法。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A、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演示目的,选好演示教具,做好演示准备。

B、演示要适时,并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演示的对象。

C、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要指导学生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并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

D、演示时要配合讲解,最后要进行总结。

(2)参观法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组织学生到现场对实际存在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和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

A、参观前教师要作好充分准备。

B、参观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一方面要明确具体要求,一方面要对学生作必要的讲解,或请有关人员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提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C、参观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并检查参观计划完成情况。

(3)榜样示范法

它是指用他人的优秀思想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其实质就是用人格的力量教育人,用高大的形象感化人。

示范作用的榜样主要有三类:

A、伟人、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和事迹是学生最崇高的榜样;

B、教师、家长及其周围的其他长者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C、同学中的优秀典型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人物往往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首先,所选择的榜样必须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楷模性;其次,要向学生提出学习榜样的目的和要求;再次,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典型人物的实际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

3、以情感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

(1)陶冶法又称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情操与品德个性的一种教育方法。陶冶的方式很多,其中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熏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法的具体要求:

A、要精心选择与创建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环境。

B、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从情境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

C、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情境的创建。

(2)评价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给予肯定或否定,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取得进步的一种教育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

运用评价法的基本要求:

A、评价要公平合理,符合实际,并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评价。

B、要发扬民主,既要使评价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又要使评价产生集体教育的效应。

C、评价要及时,注意时效性,应以鼓励为主,尽量少用惩罚,但也不能滥用奖励。

4、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育方法

(1)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的智力、体力和情感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念解决有关问题,或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和行为,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培养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A、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B、要精选练习题,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性。

C、要注意练习的难度、分量和系统性、经常性。

D、及时检查和评价练习的结果。

(2)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或其他手段,控制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以引起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和具体数据中直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A、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做好实验准备。如编制好实验计划,准备好实验用品,将学生分组等。

B、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同时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纪律,注意实验安全,爱护实验设备和器材。

C、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

(3)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实习作业法的基本要求:

A、实习之前,要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并订出实习计划,联系好实习单位。

B、学生进行实习时,教师要作切实的指导。

C、实习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习小结,并从整体上对全班学生的实习活动进行总结,并作出具体评定。

5、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的教育方法

(1)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做事的习惯 。

A、做事的核心是要遵守规则,培养责任心、抗挫能力。

B、大家一定有感受,觉得没有责任心,没有抗挫能力的孩子长不大。

(2)培养学生做人的习惯

A、做人的核心是要有爱心。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儿童明白道理是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的过程,古人在《礼记》中说立爱自亲始,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 要从孝敬长辈开始。

B、对孩子关爱最多的人莫多于他的父母和家人长辈,如果孩子对这些最亲近的人也产生不了爱心、孝敬之心,你还指望他去爱别人,这是不现实 的。所以,看一个孩子有没有爱心,做人方面有没有好习惯,首先看他有没有孝心。

搜索建议:解释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热评

 民间验方拾遗:三十六种风湿病方

笔者早年行医于乡里,曾拜师于我村一老者,年95,朱颜鹤发,行动利索,住在山间密林之处,以茅屋为居,擅长于草药治病,取效多佳,时人传得鲁班书上下册,故而无后,每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