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是从海军的羸弱开始的。一败英帝,二败日本,海疆的失守让中国在百年间受尽了战争的摧残。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为了守护好中国的海上国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决定大力发展海军,并任命开国大将肖劲光为终身海军司令。以大将身份担任军种司令,三大军种之中只此一例。
经过七十多年的高歌猛进,如今中国海军实力如何?随着三航母四航母时代的临近,中国会否组建新的太平洋舰队?
中国海军从1949年成立至今,从一支无技术、无装备、无资金的三无海军发展成现在的世界第二大海军,共经历了三个维度的跃进式发展历程。
技术维度:从万国牌到国产牌,从轻快型向大重型的质变
1950年3月,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来到山东威海,租借了一条渔船过海到刘公岛考察。船行海中,当渔民得知坐在船上的是新中国的海军司令时,差点惊掉下巴——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
听到这句话,肖劲光表情非常凝重。其实他也不是没有军舰可坐,当时海军还是有一些国民党败逃时留下的破烂舰,不过都是西方造的。坐着西方造的军舰视察确实比坐渔船威风多了,但难免心会很痛。
这是中国海军成立之初的真实境况。当时海军的全部家当中能够称得上舰的大概只有十几艘,包括护航舰、炮舰、登陆舰等,而且都是起义投诚过来的,其余则是几十艘不能在海上航行的江防小艇。
这些舰艇不仅数量少、吨位小、年代老旧,而且还是从多个国家引进的大杂烩,也就是所谓的万国牌。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要想不受制于人、不受辱于人,自己研究制造就是唯一的出路。
但当时中国没有造船的技术和工业,只能迂回前进——先引进,后模仿,再超越。
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从苏联引进了四大金刚——鞍山舰、太原舰、抚顺舰、长春舰,这四艘驱逐舰本来是苏联的淘汰旧货,但对中国来说却是如获至宝。为了买到这四艘军舰,中国花了整整68吨黄金。
四大金刚算是中国海军的创业资本。此后,中国通过不断研究,在苏联的援助下开始仿建了多种型号的鱼雷快艇、高速巡逻炮艇、轻型护卫舰、潜艇、反舰导弹等海战装备。
但中苏关系破裂后,美苏两大集团都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中国不得不加快军事装备的国产化进程。从60年代开始,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舰艇陆续入役,并取代外国牌成为中国海军的主力装备。
1966年第一款自行设计、满载排水量达1249吨的海口号护卫舰服役,随后济南号导弹驱逐舰、鹰潭号导弹护卫舰等也相继服役;1974年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入役;
1979年第一艘大型综合补给舰、满载排水量达21740吨的鄱阳湖号服役......同时,还有大批国产的052、054、056系列驱护舰服役。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军又相继服役了055型万吨大驱,排水量约4万吨的075型两栖攻击舰,以及辽宁舰、山东舰等超大型战舰。
以前中国连一艘几百吨的护卫艇都造不出来,而现在中国却可以自行研究建造数万吨级的航母,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切磋武艺。中国海军能迅速变大变强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技术战场上的节节胜利。
数量维度:两年半时间建造一支英国海军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海军的舰艇数量并没能快速增长,特别是主力战舰的数量并不多。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海危机期间,海军的大型战舰也是屈指可数,面对美国第七舰队的挑衅,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大约从十多年前,也就是中国经济赶超日本后,中国海军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造舰就像下饺子一样快,堪称世界奇迹。
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海军新服役舰艇的总吨位数高达17万吨。
从吨位数上看,这个新增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欧洲列强的海军。而老牌海上帝国英国的所有舰艇总吨位数也只不过43万吨,这意味中国只需要两年半时间,就可以打造一支英国海军。
具体来看,中国海军去年新服役的仅大型舰艇就包括1艘094A型战略核潜艇、3艘075型两栖攻击舰、3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
其中,吨位最大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排水量可达4万吨,可以携带28架直升机以及多种重型登陆装备。
在造舰速度和能力上,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去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稳居全球第一。
虽然中国海军的吨位数与美国海军还有不少差距,但按照现在的建造能力和速度,应该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追赶上来。据美国估计,中国可能在建国一百周年也就是2049年超越美国海军舰艇总吨位数,成为全球第一海军强国。
功能维度:从近岸到近海再到远海防卫,黄水海军蜕变成蓝水海军
建国初期,因为舰艇吨位小,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一般距离陆岸不超过300公里。到了改革开放之初,随着中大型舰艇的相继服役,海军的作战能力则向外扩展到了整个近海水域。
1986年,海军司令刘华清将军曾首次提出近海防御战略。
按照此战略目标,中国海军的防御范围将覆盖整个四大海域,包括北起海参崴,南至马六甲海峡,东到第一岛链以至太平洋西北部、关岛以西的广大海域。
但在当时要真正实现近海防御战略,还是有不小难度的。因为当时海军的主力装备还是以中型导弹舰艇为主,如果不能掌控远海的海上制空权,那么它们在远离大陆的海上作战,生存下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直到后来航母、万吨级大驱、新型核潜艇等大型舰艇的服役,中国海军的防御能力才真正覆盖整个近海海域并向远海拓展。如今中国海军不仅已对南海水域实现了常态化巡航,而且也有能力到更远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执行任务。
至此,中国海军才真正从一支黄水海军、绿水海军,蜕变成为一支蓝水海军,中国海军的近海防御战略,也正式升级为远海防卫。
为什么要提出远海防卫?这与一种作战思路有关。
如果敌军舰队从海上入侵,如何反击呢?在中国看来,上策是攻敌岸,也就是把对方的舰艇消灭于母港基地。比如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即使如此;
中策是远海攻,在远离大陆的海上打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把敌舰消灭掉;下策是近岸攻,也就是等敌舰进入我方海岸线附近海域时,结合岸防力量消灭敌人。
很显然,如果战场离大陆越近,所受的威胁和损失就会越大。所以,中国需要将可能出现的战场外推到千里之外的远海上,这就是远海防卫的一个核心目的。
拆分三大舰队变成四大或六大?
随着中国海军整体实力的提升,分属于海军的三大舰队——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的舰艇数量,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根据美国海军中校巴顿的说法,美国海军舰队的排水量总计达460万吨,中国海军舰队的总排水量为180万吨。
按照这个吨位数推算,中国三大舰队的平均吨位数应该可以达到60万吨,基本可以超过英国、日本这样的准海军强国了。
而且,中国第三艘航母可能会在今年下水,距离服役时间也不会太久。
如果将航母舰队分归三大舰队,那么未来三大舰队都可以拥有一支航母战斗群。放眼全球,即使拥有四大舰队的俄罗斯海军,也只有仅仅一艘航母。
那么,随着大型战舰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海军会否增加新的舰队,以适应新的安全需求呢?
这个可能是存在的。2017年,香港战略学会主席、军事评论员梁国梁曾发表过一篇《军改见华章——海军蓝图猜想》的文章。据他推测,中国短期内(6年)将拥有4艘航母,中期内(12年)会拥有6艘航母。
按照他的建议,未来一旦6艘航母入役,中国海军完全有能力分拆三大舰队,然后重组三大远洋舰队和三大海防舰队。
6艘航母分属三大远洋舰队,执行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区的远洋任务,而其它中小型舰艇组建的海防舰队,则执行海防任务。
暂且不说6艘航母的事,至少4艘航母是板上钉钉了。据称中国的第4艘航母已经开建了,中国从双航母时代进入四航母时代应该不会太遥远。
届时,如果为每艘航母配置4艘防空驱逐舰、4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等,那么就是四支庞大的航母打击群了。
航母的作用就是远洋作战和威慑,既然中国计划建造更多的航母舰队,那么将其部署到远洋海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假如一支舰队配属一个航母打击群,那么第四艘航母也需要一支舰队来容纳。
所以从海军实力上看,组建一支新的远洋舰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数量上,组建新舰队也是绰绰有余。
目前的三大舰队的规模和实力,已经可以与一个准海军强国匹敌,而未来舰艇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如此舰队就有可能变得臃肿和僵化。
从便于管理和指挥的角度来看,增加一支新的舰队,以保持每支舰队的精干度和灵活性,也很有必要。
呼之欲出的太平洋舰队
从安全需求考虑,组建太平洋舰队也已迫在眉睫。如果台海危机继续恶化,那么中美未来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但摄于解放军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作战的能力,美军未来即使要和中国爆发海上冲突,也不太可能在中国近海。
因为在近海美国海军不仅会受到中国海军的反击,还会受到中国岸防火力的压制,所以美军安全的操作是,把中国海军引诱到远离大陆的公共海域进行厮杀,比如在东太平洋地区或者印度洋地区。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组建一支专门用于远洋作战的太平洋舰队,也确实是未雨绸缪之举。
现在美国海军有6大作战舰队,其中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隶属印太司令部,这两支舰队就是对付中国的主力。
面对这股强大的海军力量,假如中国像俄罗斯一样组建太平洋舰队,专门防范美国舰队,那么无疑会大大减轻中国近海的战略压力。
另外,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与全球的贸易往来已日趋频繁。而且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海外利益也会越来越多。基于利益层面的考量,中国也需要有一支远洋舰队,在海外执行护航或者威慑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组建新的远洋舰队不缺理由,也不缺资金、技术、人才。之所以还未实施,可能需要考虑国产航母的进度。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建设强大海军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为了扩张和霸权。如果现在中国海军打造一支远洋舰队,很可能会加剧亚太国家的恐惧心理,也可能会遭遇美国的强力反击,升级两国之间的对抗。
所以,究竟建不建太平洋舰队,或者何时建,还需要根据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安全局势的发展变化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