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而为。
生活中,很多的规则,都是“四、六”分。
春夏秋冬为四季,每个季节里有六个节气;天和地、父和母、夫和妇、少和老的笔画,分别是四和六画。
合伙做生意,赚了钱,就要进行分配,聪明的人会主动让一让,让对方得六层,自己得四层。比方说,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就处处礼让。
事实上,我们不管和谁交往,都要适当地让步,体现的是格局,也是努力创造好的结局。
今天,我要建议大家,和亲家交往时,遵守“四六定律”,进退有序,避免结仇。
01
礼尚往来,得到四分,舍去六分。
在我老家,接受亲戚朋友的礼物,不能“全部收取”,要适当退回一些,还要给一些回礼。表面上看,收礼的人得了好处,其实多半要倒贴。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规矩都改变了,大家不再及时回礼。但是在相互送礼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吃亏,让对方得到多一点点的好处。
当然,“好处”两个字,不是用金钱来衡量,而是用礼物的价值和情感多少来衡量。
比方说,城里的亲戚,送了一桶油给乡下的亲戚;乡下的亲戚,把准备了几个月的土特产送给城里的亲戚。显然,乡下的礼物价格低,但是价值高。
亲家交往,送礼是不可少的环节,在一些喜事上,还会常常坐在一起。因此,要学会“吃亏是福”的道理。
尤其是遇到一些很穷的亲家,你要借助送礼的机会,给予帮助。平时大张旗鼓地给钱,亲家会觉得没有面子。找到合适的机会,送了钱,也留下了“礼”,再合适不过了。
02
关爱晚辈,爱“己”四分,爱“他”六分。
唐朝有个小伙子叫韦皋,年轻时家境很一般,入赘到节度使张延赏家。张延赏是宰相的儿子,看到韦皋,就觉得碍眼,自家的女儿,太受委屈了。
张延赏的妻子苗氏对韦皋高看一眼,认为只要肯读书,以后会有作为。看人,不能看当下,要考虑未来。
当韦皋三十多岁时,经过战场的磨砺,也做了节度使。张延赏为自己曾经的言行,感到羞愧。
很明显,苗氏的做法是对的。她没有把女婿当成外人,还支持女婿奋斗。这份爱,就体现了“视如己出”。
你应该这样想,儿媳是亲家的女儿,你对儿媳好,会让亲家很放心,变相地改善了关系。同样,这样的做法,也适合女婿。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一碗水端平,那么就应该在天平倾斜时,把更重的一端给女婿和儿媳。要是你摆出排外的样子,就是拆散儿女的婚姻啊,太让人揪心了。
03
矛盾争执,较真四分,糊涂六分。
和我同村的小玲,嫁给隔壁村的小张。两个结婚之后,靠养鸡养鸭为生。
有一次,小张去打牌,整夜都没有回家。
小玲很生气,回到娘家告状。
娘家几个小伙子,不分青红皂白,责怪了小张一顿。拉着小玲回娘家住,还扬言“离婚算了”。
小玲在娘家住了一个星期,到底放心不下鸡鸭,就主动认怂了。
事后,小玲才发现,小张打牌是有原因的——为了打开销路,小张拉着几个老板打牌,创造生意关系。
很多事情,需要较真,又害怕较真。要是较真过度了,就意味着彼此划清界限,导致几个家庭“互不相干”。就像小玲一样,幸好自己回家了,否则就错怪了丈夫,导致自己也下不了台面。
好的做法是,先保持糊涂,静观其变,看清楚了,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亲家交往,会因为儿女的家务事、孙辈的教育、家业的发展等,造成不愉快的事情。此时,你应该马上做糊涂人,表示自己错了。
如果儿女在你面前状告亲家、对象的种种不是,你应该保持沉默,别听一面之词。
糊涂是矛盾的缓冲带,为改变现状争取到了时间。如果把矛盾升级了,以后要和解,就很难了。
04
亲家相处,亲密四分,距离六分。
在我们身边,常常遇到这样的亲家关系:都在一个小院里居住;都是本村人;是亲戚的亲戚,很早就认识,还一起喝过酒。
当小夫妻吵架时,两家人都可以听到,然后马上就汇聚在一起,开启了“混战模式”。
“刺猬定律”告诉我们,一群刺猬聚集在一起,是很痛苦的,唯有保持距离,才不会互相伤害。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空间距离,就想尽办法改变心灵距离。保持沉默、立下规矩、凡事冷静三分钟、不去打扰对方......都是保持距离的方法。
书法家王羲之娶妻,留下了“东床快婿”的典故。大臣郗鉴到王家来挑选女婿,小伙子们跃跃欲试,王羲之却不以为然,反而被选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郗鉴对王羲之不太满意了,正如《世说新语》里写的:“郗公自好读书,憎人学问。”
对于岳父的言行,王羲之不以为然,他只管做自己的文章,不按照岳父说的,努力去做大官。因此,王羲之的一生,过得安稳,晚年还如愿过上了隐居生活。
有距离的生活,才能真正自由。不要因为婚姻,束缚了任何一个小家庭。
05
亲家交往,金钱、事业、情感互动、言语沟通等,都要分得清轻重。
坚持让对方“占上风”,自己处于弱势,才是上策。
洪应明说过:“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把自己的“强大”藏起来,就像玉珠一样呈现了自己。这就是真正的君子。
当然,如果亲家有仇恨了,也不要着急,毕竟双方的初心,都是为了儿女过得幸福。心平气和地沟通,办法总比困难多。
得理也饶人,得寸不进尺,一切为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