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糖0卡0脂0实物。
数字月饼割韭菜?
中秋节到了。
但很多人连3个月前端午节的粽子还没吃完,何况是在年轻人眼中堪比“热量炸弹”的月饼。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85.7%的消费者会购买月饼礼盒,58.2%的消费者是为送礼才买礼盒。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月饼产量可达43.7万吨。 算起来,中国人人均要消灭310g月饼,大约是2—4块。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当然知道这2—4块的月饼,并不都是进了五脏庙。
2014年香港做过一个调研,42%的受访家庭丢过月饼,36%的受访家庭把月饼放到过期。
要知道,两粤地区对月饼文化的忠诚度极高。以广州酒家为例,2021年月饼系列产品利润率为56.46%,营收15.21亿元,占全年总收入39.53%,这块饼是妥妥的KPI顶梁柱。
因而,9月2日,广州酒家发行的限量10000份的“中国首款广式月饼数字产品”被议论纷纷,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谓数字月饼,它限量且有不可篡改的唯一编码。如果你愿意,随时可以称之为“孤品”。
早在去年,淘宝就在中秋节推出了限量50个的NFT月饼,如今,这些月饼在二手平台上的价格达到了上万元甚至几万元。
“卷”出天际的月饼市场
其实月饼“金融化”的苗头,早就有过数次迭代了。
最初,月饼被“礼品化”,从一个家庭的节假消费品,变成了奢侈礼盒。最卷的时候,包装用红木和铜盒,里面还会搭配红酒或者各种价值远高于月饼本身的“赠品”。一些无法在明面上进行的交易,就通过月饼实现。
后来,月饼被“纸面化”。
各品牌直接出售月饼券,消费者采购礼券送人,收到礼物的人可以找黄牛用券换钱,厂家再向黄牛低价回收月饼券,看不见的月饼就这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看起来每个人都赚到了差价,就如同这个赢麻了的月饼券段子。
月饼厂印了一批面值100元的月饼券,经销商以65元的价格买过来,转手以80元卖给买家A,A将月饼券送给B,B以40元卖给黄牛,厂商最后以50元从黄牛手里回收。
一连串交易下来,环节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受益了。
但今年,国家发改委在6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对单价超过500元的月饼要重点监管。公告一出小巴发现,不少高端月饼的价格在线上平台上都卡在了499元的红线之下。
定价超过500元的高端月饼数量在市面上变少,让黄牛的热情也消退了,毕竟月饼券的利润空间压缩到以前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了。
根据时代周报的报道,在去年行情好的时候,月饼券黄牛一天可以赚三千到四千元,而今年因为来换券的人不多,月饼券面值不高,黄牛的收益几乎腰斩。
但总得有新的战场。
元宇宙+美食,社交的新载体
万物皆可元宇宙的概念,让商家也卷出新思路。
只要加上限定词,“第一款”“首款”“全球首发”的虚拟月饼既能突破不许炒作实体月饼的限制,又可以进行一次噱头十足的营销。
说来说去,任何具有社交属性的食物,今后都可能变成0糖0卡0脂的数字美食。
在饿了么搜索数字藏品,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美食珍藏家证书:“数字美食是非常稀有的藏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点进去之后,我们看到一只限量10000只的数字花雕醉蟹,距离开抢时间越来越近。
用这样一个稀缺且唯一,却又不多增加负担的数字美食来表达祝福,或许会在未来的各个节日里高频出现。
尽管炒作不是好事,但换个思路想想,反正都是表达情意,韭菜味儿的月饼,尝尝韭韭,听起来就很吉利。
毕竟,就表面上看,它还不造成资源浪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优质内容推荐—
「品牌解读」 | | | | | | | | | | |
「明星导师 」 | | | | |
「干货方法论」 | | | | | | |
「新国货品类报告」 | | | | |
「新国货流量打法」 | | | |
【与1000多位新国货品牌一起成长
长按识别加入新国货促进会】
点击“在看”,做新消费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