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英科学家10年研究:番茄中含有天然“血管清道夫”

时间:2022-06-09 01:52:04 热评 我要投稿

今年2月初,由中科院的科学家在鹿茸、蝾螈等具有强大再生能力的动物细胞中发现一种名为“尿柑”的再生物质[1],可以促进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和器官的修复,让器官变得更加年轻,引发了衰老学界的极大反响。

在这之前,英国科学家历经十余年研究证实[2],一种纯天然的水溶性番茄浓缩物,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可以通过抗血小板凝结,减少血管壁淤积,让心血管更加年轻。

相比于鹿茸、蝾螈等昂贵稀有的动物来源,取自于天然植物的水溶性番茄浓缩物更加安全且便利,因此对人类或许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人均收入增长,健康饮食的观念却没有提高,人体的富营养化提上日程。伴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富贵病”逐渐困扰老龄化群体,其中心血管疾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2020年》[3]显示,我国约有3.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问题,且随年龄发展逐渐壮大。

造成心血管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血管淤堵是很重要的一种原因,发展程度高的淤堵会造成血栓、中风、心梗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淤堵问题刻不容缓。

血管淤堵是遗传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由于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在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发生闭塞。和传统溶栓化学药物相比,食补由于便利性和无副作用,被视为预防和缓解心血管淤堵的手段。

此次,由英国科学家发现的水溶性番茄浓缩物,对造成血管淤堵的主因之一:血小板过度凝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被视为解决心血管淤堵问题的良好新方法。

水溶性番茄浓缩物之所以可以解决心血管淤堵问题,就在于其成分可以抑制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以减少血小板活化[4];并抑制整合素αllbβ3活化和血小板表面CD62P蛋白的表达,降低血小板凝聚[5];以及通过影响组织因子和活化血小板结合,从多方面控制血小板的过度凝集,维持机体正常的凝血功能[6]。

此次实验由英国Provexis plc公司的肯尼迪教授团队指导,共招募年龄区间为45~75岁的184名男性和297名女性志愿者,进行随机双盲实验。

首先,科学家用离心和过滤的物理分离方法,去除不溶性固体,获得橙黄色的黄色番茄汁,利用低温蒸发浓缩,调整标准化PH值。用该方法得到的番茄浓缩物,可最大程度剔除不溶性固体等影响物,还原其本身的特性,避免高温,PH值等物理化学因素破坏分子物质。

其次,志愿者每晚饮用一杯200ml毫升的水溶性番茄汁,安慰组饮用清水,并分别在2006、2017、2018、2019年进行为期4年的血液采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94名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下降3mmhg,说明该物质对维持血压有一定裨益。

除此之外,志愿者的血液质量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包括但不限于:

一、ADP和胶原蛋白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显著减少

二、凝血酶和花生四稀介导血小板凝集有抑制作用

三、所有干预措施都减少了血栓素的形成,和单次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水溶性番茄浓缩物的效果是其三分之一。

四、干预组血压改善更显著。

进一步的血管分析发现,志愿组的血小板以一种更为便于流动的通畅状态凝集,凝血酶的生成能力下降。这说明,水溶性番茄浓缩物正在从微观层面促进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

除此之外。水溶性番茄浓缩物还含有多种对健康增益的成分,例如维生素E,类黄酮,胡萝卜素,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例如水溶性番茄浓缩物含有丰富多酚物质tAF,通过阻断异构酶PDI,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途径[7]。

可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β 和 IL-12)产生,同时增加抗炎因子IL-10产生,减少血液微炎症的积累;降低了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VCAM-1活化基因的表达,减少血管老化,让血液状况更健康。

在过去50年内,番茄已成为居民消费占比很大的健康食品,而从中通过提取的水溶性番茄浓缩物更是在2009年获得了获得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 13.5相关功能性声明。

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房》提到血瘀概念,认为淤堵是心血管问题的原因之一。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陆续发现多种“活血”解决方法。

此次,英科学家团队发现的水溶性番茄浓缩物,因其显著的食补效应和无副作用,在老龄化越来越高的今天,无疑具有现实意义,有望带来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官网2022.02.14文章《科学家破解机体再生密码》

[2]O"Kennedy, N., Raederstorff, D., & Duttaroy, A. K. (2017). Fruitflow®56(2), 461–482.

[3]国家心血管中心2021.07《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4]Cho J (2013) Protein disulfde . J Thromb Haemost 11(12):2084–2091

[5]O’Kennedy N, (2006) Effects of antiplatelet components of tomato extract 84(3):570–579

[6]Fuentes E, (2012)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2012:147031. doi:10.1155/2012/147031

[7]O"Kennedy, N., & Duttaroy, A. K. (2021). Platelet hyperactivity, 147, 11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