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精神心理医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精神药物和抗精神药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来的。
精神药物,是直接作用于大脑,产生的兴奋或者抑制作用的一类药物,用久了会产生依赖,分为一类和二类,二类精神病药物是白色处方,右上角标明“精二”字样,一类精神病药物右上角表标明“精一”字样。都是需要专门处方开的。常见一类精神病药物有:他巴唑、哌甲酯、麻黄碱、三唑仑等,
二类就是常用的一些镇静催眠药,比如安定,也叫地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唑吡坦等等。
利他林、哌甲酯是应用在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是中枢兴奋药物,可是多动儿童服药却能安静,常人服用自然使大脑中枢兴奋。而精二类药物是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或者常说的安眠药,服药自然是有助于睡眠。睡眠障碍的人自然算正常人,因为其没有其他的精神病性症状,所以这类药物正常人是可以服用的,只要不是大量、过量服用,问题不大,相对是很安全的。现在人压力大,睡眠不好,有时也会借助这一类药物安眠。
现在说的是第三种,那就是抗精神病药物。这一类药物具有抗精神病作用。最经典的就是氯丙嗪,也叫冬眠灵,称之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为中枢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通过对抗大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达到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还具有很强的镇静作用的。小剂量还作用于催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可作用于体温中枢,达到降温作用,与杜冷丁,异丙嗪合起来应用就是“冬眠合剂”,可以制造“人工冬眠”。这药错用会有什么副作用?笔者就有一同事错用过,因为其和“异丙嗪”就一字之差,异丙嗪是有止咳作用的,笔者同事把氯丙嗪当成异丙嗪止咳用药,结果一睡就是三天三夜。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代表是利培酮。作用于中枢五羟色胺2受体和多巴胺A2受体达到治疗作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自然副作用更少,错服副作用应该没有氯丙嗪那么大,估计也是乏力、嗜睡。
还有抗焦虑抑郁药物,都是使人安静的,副作用也是使人安静。
然后还要抗癫痫药物或者情绪稳定的药物,我们常用苯巴比妥,丙戊酸钠/镁,苯妥英钠,等,其实这些药在内科是抗癫痫,精神科是可以当做情绪稳定作用的。还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眼眉跳等,所以正常人是可以吃的,副作用也是乏力,嗜睡。还有碳酸锂,这药稳定情绪作用很好,可是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的距离很近,最容易中毒。但是病人服药不用顾虑,按医嘱,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正常人不建议尝试。
综述,精神药物还是抗精神病药物,其实如果小量服用,作用不会很大,因为人体是有排泄作用的,副作用一般都是镇静,催眠,乏力,嗜睡等。但是倘若大剂量服用了,是有生命危险的。没事就不要尝试,有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