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中医方剂学》、《中医儿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好好说说,小儿厌食、不爱吃饭这回事儿。
孩子食欲不好,赖谁啊?
我告诉你,赖家长。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我随便给你讲一个。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姓刘,当时才5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在最近这半个月以来,食量明显减少,啥都吃不下去,还不停地打嗝。
怎么就不吃饭了呢?家长焦急万分,就带孩子看中医。
刻诊,见小女孩脉象滑数,舌苔黄润。整个人形体很瘦弱,面色不好看。
仔细一看,小女孩脑袋上还呼呼冒汗。
医家问,小孩子从来都这么出汗吗?
家长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应该是从不爱吃饭开始,她就总出汗。
医家又问及孩子的喂养情况。
家长说了,这孩子,生下来就比别的小孩瘦弱。家里人担心她营养不好,长不大,所以拼命给她吃好的。去幼儿园,让老师给她加餐。回到家,还得继续吃好的。可是万没想到,吃来吃去,吃成这样子。
医家摇头苦笑,然后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黄连3克,半夏、瓜蒌实、竹茹、麻黄根9克,煅牡蛎2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剂以后,逐渐就能吃下饭了。而且,出汗现象减轻。
此时,原方不变,再投2剂,小患者诸症悉平,饮食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9年的《四川中医》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我觉得,这里的道理值得和你说一说。尤其是为人父母者,更应该仔细阅读了。
小儿厌食,原因有很多。最近这些年,因为饮食失当,痰热阻滞而导致的厌食,屡屡出现。
你看这个小患者,在发病之前,家长恐其营养不良,所以在喂养上倾向滋补肥甘之品。
这个做法,容易带来一个不良结果,就是痰热蕴积。
小孩子,尤其是五六岁的小孩,你别看可以正常进食了,但是他们的脾胃,还是虚弱得很。如果过分追求饮食上的高营养、高热量,过于滋腻肥厚,他们是运化不了的。运化不了,就形成痰湿。痰湿蕴久,就成了痰热。
医案里这个小孩子,很明显,就属于痰热蕴阻中焦。脾胃为痰热蕴阻,升降失常,于是胃纳大减,吃不下饭。胃气不降反升,故而孩子总是打嗝嗳气。
痰热蕴积,热邪迫汗外出,所以这孩子就总出汗。
另外,孩子的舌脉也证明了这一点。你看,她脉象滑数,舌苔黄润。脉滑舌润,主痰湿。脉数苔黄,主有热。
所以说,要想让孩子的胃口好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她因为喂养不当而形成的痰热化解掉。痰热通了,她的胃口就开了。
我们来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黄连3克,半夏、瓜蒌实、竹茹、麻黄根9克,煅牡蛎20克。
这个配伍里,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半夏化痰散结,开郁消痞。瓜蒌实涤痰清热,利气散结。竹茹,为疗痰热之佳品。黄连、半夏、瓜蒌实,实际上构成了《伤寒论》中的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就是用来治疗痰热互结的。作用,在于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在这个基础上,加麻黄根和煅牡蛎来敛汗止汗,改善患者爱出汗的毛病。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了。它其实就是以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的例子。
文老师为啥要说这个呢?
从前,论及小孩食欲差,我们常常会想到脾肺气虚之类的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显示,很多小孩子,属于喂养不当,痰热蕴阻,脾胃气机失常,导致的厌食。究其原因,除了先天体质因素外,还有家长的问题。有些爸妈就是这样,生怕孩子吃不好、吃不饱,于是使劲儿给吃。孩子自己也不懂节制。于是,一来二去,吃出痰热之邪,阻滞中焦。这下好,啥也吃不下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合理运用小陷胸汤,确实是不错的办法。上文医案中的用方,是成功的经验。非专业的读者朋友,不妨作个参考。将来有机会,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专业的读者朋友,您也将其当作他山之石。说不定,以后会派上用场。
总之,给小孩吃东西,绝不是越多越好,绝不是越丰厚肥腻越好。我们要充分照顾到他们的脾胃状况,量力而行。
好了。这个事儿,文老师就给你说这么多。我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