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从未远去的那个身影——评浙江省话剧团的《寻她芳踪·张爱玲》
由林蔚然、王人凡编剧,李伯男、刘昊导演,浙江省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从全国报送的众多剧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大戏东望2021全国话剧展演季”,于2022年3月12日至13日,昂然登临北京首都剧场。
选择张爱玲作为话剧艺术创作的选题,是浙江省话剧团近些年来以民国人文历史为题材的系列创作之一。常任该团艺术总监的李伯男,在与浙话多年的合作中,以及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人文戏剧、江南气质”的题材取向、美学特征和品牌系列,先后推出了《新新旅馆》《再见徽因》《秋水山庄》《荒城之月》《天真之笔·郁达夫》《最后的情书·李叔同》《思凡·陆小曼》等多部广受瞩目和好评的剧作。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就是延续这一人文戏剧系列的又一重要之作。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新世纪以来更是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其本人的复杂性和文学的风格的独特性,形成了一轮较为持久的“张爱玲热”,学界对其文学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以话剧的形式塑造和表现好这个人物,努力真实还原和再现其形象与精神特征,并且能够被广大读者和观众认可接受,显然并非易事。从观剧的实际感受来看,编剧和导演等主创在构剧与呈现上,是极为巧妙的,打破了人们所惯见的线性叙事策略,而将舞台分割成三个时空:舞台的左侧是1943年的上海,由张爱玲一生中的唯一挚友炎樱,同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讲述张爱玲当年的种种往事;右侧则为1994年张爱玲居住的一家美国公寓,即在其逝世的前一年,文学爱好者小陆前来探访公寓,在与管理员桂叔的反复纠缠中,试图寻找闭门谢客的张爱玲踪迹,以实现其作为“张粉”的强烈愿望;舞台中央作为主表演区,设立的是2020年的现场直播间,几位当代的“张迷”在这里举办一场张爱玲诞辰100周年的庆生仪式,在一系列的情节推进中,表达他们对于女主人公的真诚仰慕、复杂认知和纷纭评说。这三个时空的交替运用,以近八十年的时间为跨度,通过立体透视的多种维度,实现对于张爱玲人生和文学的超越时空的追索与探寻。剧作时空的自由转换,达到了以点带面、以简寓繁、举重若轻的艺术效果,使人物传记体戏剧的结构,进入了一种别样的生面。
更具匠心的是,剧作在刻画主人公和重现张爱玲的人生时,并非直接讲述其真实的生活经历与动人故事,而是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选择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小团圆》等,将其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融入戏剧、搬上舞台,通过对小说主旨与故事片段的提取与演绎,使之成为这部戏剧令人瞩目的叙事主体。剧作借由顾曼桢、王娇蕊、盛九莉等张爱玲笔下这些经典角色的故事,以及她们与男主佟振保、沈世钧、邵之雍等人物各具其形态的情感纠葛,表现主人公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虽付出满腔热忱的期望与追求,但却遭遇身份和内心多重困境的无奈挣扎,充满爱恨情仇的女性人生。这种戏中戏手法的使用所表明的三个戏剧段落,既是属于张爱玲小说主人公悲欢的历史,又何尝不是张爱玲本人生活的真实投射与写照。读者和观众或许皆相信,小说或戏剧中所描写和呈现的一切,就是张爱玲不言自明的自况与自传,潜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和舞台上人物的一颦一笑,观众既会自觉将其与主人公保持一定程度的间离,又因两者形象同一的特征,在观剧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将其视为张爱玲本人坎坷命运和曲折人生的生动揭示。
可以说剧名用“寻她芳踪”来再现和刻画张爱玲,既是寻她行踪又是寻她心踪。剧作从作家的经历出发来审视其作品,又从其作品出发来审视其作品,揭示出她的魅力与价值不仅在于其作品的过去时,也在于其所具有的现在时和永恒性。而这一切变为舞台形象时,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在舞台上也在观众的心中,成功地还原了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一代传奇才女张爱玲的形象;通过张爱玲不同年代的人生、人性的展示,引起现代观众对于人生、人性问题的深切思索与体会,从而使人物与作品都具有了一种人性光芒。值得一提的是,舞台上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及三段戏中戏的女主人公,均由浙话95后青年演员刘妙一人饰演,其一袭旗袍所散发出的妩媚优雅的女性气质和魅力,及其传递出的于历史风云中所经历的跌宕与蹉跎、所表现的不屈与坚忍,与该团实力派男演员李钺、魏鹏、赵阔等人所展开的对手戏,完美地演绎了“芳踪”这个特指女性身影与行迹的词汇与意象,给人以无限温婉绵长的遐想。
在剧作的结尾处,从演员们口中依次说出张爱玲作品中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妙语金句,以至于最后汇成一片分不出个儿的混杂之音,把一个似乎是广阔无边的张爱玲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观众沉浸在一种深沉旷远的缅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