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论文称:人类太落后,太阳系也没什么吸引力

时间:2022-11-02 07:26:27 热闻 我要投稿

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可以高达2000至4000亿颗,而行星数量更是比恒星只多不少,其中当然不乏与地球类似的“宜居行星”。根据科学家的估算,银河系中的“宜居行星”至少有3亿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银河系中除了我们人类之外,应该还存在着其他的拥有高等智慧的生物,也就是所谓的外星人。

银河系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星系,其诞生时间可以追溯到大约130亿年前,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银河系中应该还存在着出现时间比我们人类早数百万年、甚至是数亿年的外星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们的科技就很可能早已达到了能轻易进行星际航行的水平,足以在银河系中广泛存在,太阳系甚至是地球上也应该有他们来访的踪迹。

但实际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根本就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的踪迹。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界也非常感兴趣,并一直在试图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近日,一篇即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文称:之所以找不到外星人,应该是因为人类太落后,而对于那些可以进行星际航行的外星人来讲,太阳系也没什么吸引力。

关于“人类太落后”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是比较清楚的,毕竟以人类目前的航天技术,连去“近在咫尺”的月球都很费力。

至于人类目前的观测技术,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毫不夸张地讲,人类连太阳系内离地球稍远一点的天体都看不清楚,就更不用说去观测太阳系之外的那些可能存在的外星人了。那为什么说太阳系对外星人没有吸引力呢?这就要细讲了。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在银河系中某一颗“宜居行星”上的外星人具备了星际航行的能力之后,就会不断地向附近的恒星系扩散,随着这个过程的持续,他们的生存范围就会指数级地增加,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在100万年之内遍布银河系。

考虑到100万年对于银河系的“年龄”来讲可以说是非常短暂,太阳系的位置在银河系中也不算太过“偏僻”,所以他们是有足够的时间抵达太阳系的。然而我们在太阳系中根本就找不到外星人,因此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银河系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具备了星际航行能力的外星人”。

该论文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研究人员认为,星际航行有可能比想象中的难得多,对于那些具备了星际航行能力的外星人来讲,这是一件需要巨大投入的事情,而为了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他们很可能还会等待“窗口期”。

需要知道的是,尽管银河系中的众多恒星都在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动,但它们的运动轨迹并不是同步的,在这种情况下,恒星与恒星之间就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个相对速度,它们有时候离得近,有时候离得远,而在与目标恒星距离较近的时间段,就可以称为“窗口期”。

研究人员表示,“窗口期”的出现,往往要等待上百万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星际航行的难度,所以外星人必须要慎重考虑自己应该向哪恒星系扩散,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该恒星系的“寿命”要足够长。

根据已知的恒星演化模型,恒星的质量越大,其“寿命”就越短,所以他们总是会优先选择那些质量较小的恒星,比如说橙矮星的“寿命”可以达到数百亿年,而质量更小的红矮星,其“寿命”可以达到数千亿年甚至上万亿年。

相比之下,太阳是一颗质量相对较大的黄矮星,其“寿命”只有100亿年左右,并且太阳已经诞生了大约46亿年的时间,因此太阳系就对外星人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在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之后,外星人终于抵达了太阳系,结果“住”不了不久就又要“搬家”,这肯定是不划算的。

所以该论文可以简单地总结为,银河系中应该存在着具备了星际航行能力的外星人,但他们的科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明,他们只能选择向“寿命”长的恒星系扩散,并不会对太阳系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人类太过落后,没有足够高的科技去探索宇宙深空,因此人类找不到外星人也就合情合理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窗口期”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讲也同样适用,观测数据表明,在巨蛇座方向距离我们大约62光年的位置上,有一颗名为“格利泽710”(Gliese 710)的橙矮星正在不断地接近太阳系。

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大约在132万年之后,这颗橙矮星将与太阳“擦肩而过”,届时它与太阳的最近距离将低于1光年,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届时的人类已经具备了星际航行的能力,那人类文明就可以趁此机会向宇宙深空扩散。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论文出处:

Jacob Haqq-Misra1 and Thomas J. Fauchez, Galactic settlement of low-mass stars as a resolution to the Fermi paradox, arXiv:2210.10656v1(physics.pop-ph),14 Oc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