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进辉
3月的最后一天,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过得十分憋屈,他似乎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
昨天,华为就汽车业务再次发出决策公告。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除此之外,他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消息人士透露,任正非重点指出,“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
几个小时后,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度回应造车传闻,重申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他表示,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
“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徐直军强调。虽然任正非、徐直军没有公开点名批评某个人,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番犀利表态是冲着余承东而来,暗指后者把华为品牌用于问界,才会让外界误以为华为下场造车。
事实上,围绕是否应该造车,华为内部一直存在争议。为了平息争议,华为通常通过决策公告来一锤定音。2020年10月,任正非签发3年有效期的决策公告,这一红头文件特别强调,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外界原本以为,在3年有效期到期之际,即2023年10月前后,华为会再度出台红头文件来决定华为是否造车,但如今提前大半年出台决策公告,而且把有效期从3年延长至5年,此举非同寻常,直接导火索或是3月初AITO问界更名为“HUAWEI问界”。
在余承东的主导下,问界在宣传上向华为倾斜,AITO问界更名为“HUAWEI问界”,打破两家公司平衡。这意味着,华为在问界上的话语权更高,赛力斯影响力被削弱,余承东成为带领问界一路狂飙的话事人。尽管双方一直强调是联合设计,但并未打消外界疑虑,华为全面主导、赛力斯是代工厂等言论一直不绝于耳。
众所周知,华为与车企共有三种合作模式,包括徐直军力推的Inside模式、余承东青睐的智选模式,以及零部件供应合作模式。在我看来,无论是任正非、徐直军重申华为不造车,还是余承东自己也觉得华为没必要下场造车,建厂、买生产线花费巨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担心,一旦华为造车,会失去现有客户,也不利于吸引潜在客户,毕竟华为强大的研发实力让不少车企忌惮。
换言之,一旦华为造车,无异于站在所有车企的对立面,不仅寄予厚望的智选模式将陷入局限性凸显的窘境,甚至难以为继,就连Inside模式、零部件供应合作模式也将受到重创,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因此,从全局出发,任正非、徐直军才会再三强调华为不造车。
随着AITO问界更名为“HUAWEI问界”,不仅让与华为深度捆绑的赛力斯很尴尬,更让这两位大佬敏锐地察觉到,照这样发展下去,华为汽车业务可能会失控,朝着造车迈进只是时间问题,才会在紧要关头紧急“踩刹车”。
而他们高调表态,尤其是徐直军当着一大批媒体的面含蓄批评余承东,等于公开打脸余承东,让这位野心勃勃的战将情何以堪,直接下不来台。因此,你会看到,“受伤”的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留言道,“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他进一步说道。不难看出,余承东明显不服,但又无力改变现状。要知道,虽说自己是汽车业务一把手,但不完全由自己说了算,在涉及到何去何从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向强势的余承东还得听任正非、徐直军的。
于是,就算余承东再憋屈,也不得不及时纠偏,连夜下令:问界门店将于4月1日开始拆除所有相关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可以预见的是,“HUAWEI问界”或将重新更名为AITO问界,华为全面主导将变成原来的深度赋能。种种迹象表明,余承东那颗躁动的心,到头来只有任正非能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