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端午节的风俗活动有哪些(端午节的来由来简介)

导语:转眼间,我们又将迎来端午节,这天我们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而说到粽子,很多人都会想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了。多数人对于端午节的起源了解都是关于屈原的的,其实它的起源说到不只是一种。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吗?以下为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端午节由来

1、纪念屈原说

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自刎而死后,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4、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但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风俗

1、吃粽子: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2、挂艾叶菖蒲: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5、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俗活动,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全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端午节的各种叫法

端阳节

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天中节

因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

重午节

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

龙舟节

龙舟竞度最早是古代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部族的图腾或保护神。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故又称龙舟节。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

龙节

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由于易经的阴阳转化之道,盛极必衰,上九(乾卦第六爻)则为亢龙有悔;从卦辞而言,上九为最阳之爻,再无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而仲夏端午的九五是为飞龙在天,龙星处于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处于鼎盛时期,大吉大利。《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

搜索建议:端午节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热闻

 好文:band车上的含义(ban...

20年前,能坐在车里能听个收音机绝对有范;10年前,车里有若干音乐CD/DVD碟片必视为珍宝;到了今天,大屏才是王道。可不管时代怎么变,车载收音机功能依然经久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