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鬼谷子说过:“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很多职场,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流涌动。人与人交往,难免要勾心斗角。
如果你要取得胜利,明着来多半不行,只能暗着来,避开各种阻碍,就像泥鳅一样,既能在夹缝中生存,还能从夹缝中溜走。
因此,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隐藏”,不会显露以下几件事。
02
第一,隐藏个人的喜好,照顾大局。
《吕氏春秋》记载,春秋时,陈国有一个奇丑无比的人,名叫敦洽雠糜,一脸的凶恶。
陈国的国君很喜欢敦洽雠糜,还让他处理国家大事。
有一年,楚国召集周围的国家,一起结盟。陈国的国君生病了,不能千万,于是派敦洽雠糜代替自己。
楚王看到敦洽雠糜,非常厌恶,认为陈国在戏弄自己,因此发兵占有了陈国。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兴趣、同事、工作态度等。但是你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别人。
比方说,你喜欢抽烟,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抽烟,你还要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抽烟,避免被大家反感。
古人说:“夫不宜遇而遇者,则必废。”
喜欢了不应该喜欢的东西,那么事业就废掉了。人在职场,不能因为你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样就是任性妄为,会导致同事“各自为政”。
要懂得,单位是一个集体,而不是单独的个体。有些工作,不喜欢,但是你必须要完成;有些工作你很喜欢,但是要让给同事们去做,因为他们更有能力去胜任。
另外,你喜欢某个上司、同事,讨厌某个上司、同事,都不要说出来,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人。
03
第二,隐藏过度的善良,学会心狠。
春秋时,越国和吴国总是“互相争斗”。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轮番上位。
有一年,越国闹饥荒,派人去吴国买粮食,夫差心软,就答应了。
过了三年,吴国闹饥荒,派人去越国买粮食,勾践拒绝了,并且趁火打劫,打败了吴国。
古人说:“义兵不攻服,仁者不食饥饿。”
正义的人,是不会恃强凌弱的。这样的道理,适合于和平相处的群体,不适合互相争斗的群体。
有人把职场比喻成战场。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关系,单位和单位之间,存在对抗,不能一直忍让,要积极争取。
比方说,你和另外一个单位的人争夺一个订单,你认为本单位效益还行,就放弃了。结果另外一个单位赢得了订单,从此风生水起,形成碾压你的局势,让你苦不堪言。
善良是有尺度的,如果没有长出牙齿,那就是任由别人欺负。因此你要看清形势,收敛自己的善良,狠狠地赚钱,努力争取好的位置。
04
第三,因此自己的才华,难得糊涂。
唐宣宗年轻的时候,名叫李怡。当时,局势动荡不安,盯着皇位的人不少。
李怡韬光养晦,很少发言。他被封为光王,大家都笑他是“光叔”。
朝廷聚会的时候,有人逼着他讲话,以此为乐子。
后来,李怡登基,迅速处理了甘露之变的遗留问题,打击了宦官,结束了内乱。令人刮目相看。
司马光给他点赞:“宣宗少历艰难,长年践祚,人之情伪,靡不周知。”
把自己的能力隐藏起来,不过早崭露头角,才有机会积蓄更多的能量。当自己有机会一展身手的时候,就形成了大气候。
一个人真正的才华,不是谈天说地,而是难得糊涂。把自己的姿态降低,其实是做人的“圆融”之法,让对手迷惑。
做一个静水流深的人,才会有立足之地。
05
第四,隐藏长远的目标,暗中发力。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投靠吴国的公子光。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七年之后,公子光当上了吴国的国君。他也水涨船高,获得了一席之地。
人在职场,不是一两年就到头了,多半要经历三十到四十年,甚至更久。
你不要总是盯着眼前的利益,看着顶头上司,要看清局势。你的趋势判断力,就是你的未来。
当你有了远大的目标之后,就要隐藏起来,然后暗中去行动。这样的话,你成功了,没有人可以阻挡;你失败了,也没有人会嘲笑。
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你不说自己的目标,没有人会知道,因此你真正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在中途,还能调整方向。
比方说,你要跳槽,但是不要说出来。万一跳槽不成功,还能退回来;如果你说出来了,身边的人就会防备你,上司就会疏远你。
06
第五,隐藏自己的收入,学会装穷。
职场上,人很多,但是收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单位,上司一个月几万,下属一个月一两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互相比较,就会引发嫉妒心,甚至造成单位不和谐的局面。
每个人进入职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赚钱”。你不要说自己的收入,就不会让身边的人嫉妒;你不打听别人的收入,就不会引起尴尬。
特别是你得到一大笔奖金之后,不要炫耀自己,而是保持低调,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如果你得到了很高的位置,就要适当装穷,不要引起下属的不满。
07
在《天龙八部》里,有一个扫地僧。我们都佩服他的武功,但是更应该看到他的厉害之处——有武林高手在藏经阁读书,但是真正的高手,在藏经阁扫地。
一个扫地僧,到底学了什么,连同事都不知道。他一旦出名,就没有人可以奈何他了。
人在职场,需要做扫地僧,而不是指手画脚的人。
要懂得,欲上,先下;欲张,先敛。
高手在民间,高人在基层,谁都不要小看谁。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