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饶毅炮轰华大CEO!背后还有更多秘密

时间:2022-07-26 16:32:06 热闻 我要投稿

无论是做科普还是做企业,都应该求真求实。

1

饶毅再出手,炮轰华大CEO

一场科学界的交锋,火药味变得越来越浓。

从7月23日开始,连续三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个人公众号上发文质疑

华大集团CEO。三篇文章,篇篇文辞犀利,甚至出现了“伪科学”、“博士学位水”等重大质疑。

尹烨一方,目前只于7月24日在其个人公众号回复“谢谢指教”几个大字。从当前的战况来看,这似乎是一场压制性的猛烈进攻,饶毅疯狂输出,以文为剑,直戳尹烨要害。

我们来简单回顾下这场“战斗”。主要论战阵地是饶毅的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为了便于查看,我将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

▲点击看大图

从这几篇文章中不难看出,饶毅对尹烨的核心质疑在于以下几点——

哗众取宠,演讲中有很多伪科学,生物学知识背景有限。

围绕着这几个核心,饶毅引出了“说谎”、“博士学位水”、“呼吁华大开除”等抨击点。

副阵地是饶毅的朋友圈。根据公开信息,除了在公众号发文讨伐,饶毅还在自己的朋友圈向尹烨猛烈开火。里面涉及到更具体的抨击点——

尹烨这是纯粹的伪科学。

俞敏洪被尹烨骗得团团转,俞敏洪自愿成为傻瓜团团长。

尹烨在视频中显得愚蠢无比。他以为科学家没研究梦,就100%瞎编。

尹烨的物理是尹烨教的。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学术打假”。从饶毅的视角来看,尹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向公众传播的科普信息存在诸多漏洞——

情绪可以影响人的基因表达;爱因斯坦仅靠数学推测就预测了未来……

一个是被称作“科学界鲁迅”的著名的生物学家,一个是生物界的非典型“网红”,饶毅此番炮轰尹烨,在学界和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饶毅终于揭开华大的画皮”;也有人说,“饶毅的质疑不值一驳”,众说纷纭。

这场交锋还在继续。 作为一个商业观察者,我更好奇的,是尹烨背后的华大基因。

2

市值跌去七成,技术含量遭质疑

尹烨之所以会被饶毅盯上,很大程度是因为尹烨的走红。

尹烨身上的标签比较多。在企业界,他是华大集团CEO,是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在科学界,他又是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学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

尹烨的走红源于科普。喜马拉雅App上的“天方烨谭”节目有2.6亿播放量,已经更新2200多集;在微博上,尹烨的粉丝也近90万;抖音上,其粉丝更是多达268万。

根据钛媒体的梳理,尹烨的走红可以追溯到参加窦文涛主持的节目《圆桌派》,在那场对谈上,尹烨从基因、生命科学谈到科技、人文和意识,侃侃而谈的学者形象,让尹烨圈粉无数。和华为的余承东一样,敢说且深谙传播之道的尹烨,迅速地火起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尹烨的走红相反,其担任高管的上市公司华大基因,股价却一路走低。

2017年7月,顶着“基因界腾讯”的光环,华大基因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此后股价一路高歌,股价冲到260元,总市值也突破千亿。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仅上市次年华大基因就遭遇一连串质疑,股价开启暴跌模式,从260元一路跌到了50元以下。时至今日,华大基因也没有完全缓过来,当初的千亿市值,已经跌去七成。

根据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2022上半年,华大基因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0亿元到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50%到17.7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8亿元到7.2亿元,较上年同期——

下降33.70%到46.59%。

更重要的是,看起来高大上的华大基因,科技属性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强悍。

作为基因测序界龙头的华大基因,研发投入一直饱受诟病。此前,市界、虎嗅等媒体就质疑过华大基因这方面的问题——

截至2015年6月末,华大基因的销售人员数量已经超过700人,而研发人员仅190人。2017年末,研发人员扩充至645人,仍少于销售人员。且招股书显示,公司销售人员平均月薪持续高于研发人员。

2017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为1.7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8.3%;同期,华大基因的营销费用却高达4.02亿。

2021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为4.87亿元,同比下降21.38%;有意思的是,在销售额下降近20%的情况下,公司销售费用不降反升。2021年全年销售费用为12.38亿元,同比上升14.82%。

这就值得奇怪了,顶着“高科技”名头的基因测序界龙头,研发费用却常年不到营销费用的二分之一!

同样是2017,同行的贝达药业研发费用营收占比达37%,安科生物、达安基因等公司也都超过10%。

如果和华为比,那就更不能看了。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这个研发投入额,是华大基因的——

293倍。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棱镜的报道,尽管华大曾承诺不做商业房地产,但挂有“华大基因”名头的产业园、健康小镇却在全国遍地开花。

这就更奇怪了,搞高科技的企业,需要这么多产业园和健康小镇?如果真有这么大的产能需求,营收岂不是得飞上天际?

从大量的公开报道来看,很多迹象表明,华大基因更像是一家依靠大量外购先进测序设备先发制人、销售驱动、规模取胜的测序服务提供商,离真正的“高科技”似乎还相差很远。以至于饶毅称之为——

连富士康都不如的血汗工厂。

3

华大基因往事

华大基因的起步充满了冒险和胆大。

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一项“人类基因组计划”,说要在15年内投入30亿美元,测定和分析一个人的全部基因。

这个项目,引起了四个人的注意——

汪建、杨焕明、于军、刘斯奇。

这几个人都是留学高材生,他们琢磨着决定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加入这个计划的打算,他们决定铤而走险。

1999年9月,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召开的时候,杨焕明上台称中国愿承担其中的1%。

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授权,他们却先斩后奏,但谁也没料到,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他们不仅没有被怪罪,还得到了国家的5000万元科研经费。

此后的日子里,华大基因抓住了几个机会——

2003年,华大迅速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检测试剂盒。凭借此,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立,杨焕明任所长,汪建成为副所长之一。

2007年,杨焕明评上中科院院士,汪建辞去公职,南下深圳,后来杨焕明也来汇合。

2010年,华大利用6亿元国开行贷款,从Illumina购买了128台新一代测序仪Hiseq2000。打那之后,华大号称测序数据产出能力占全球一半以上。

也是从那以后,华大身上的争议越来越多。

例如2012年,饶毅就公开对线原华大基因CEO王俊,还在博客上炮轰杨焕明,对其科学家身份发出质疑,并称其为“流氓企业家”。

再如2018年6月,天涯论坛注册用户“独孤九剑王德明”发布《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的文章,向江苏省政府举报华大基因在众多城市骗取国家土地资源、圈地搞房地产开发等行为。

同年7月,虎嗅网发布文章《华大癌变》,文中指出,华大基因出于商业利益且过度营销,引导患者放弃全面检查,致使孕妇产出生理缺陷儿童,最终给一些家庭带来悲剧结果……

写到这里,再来看看饶毅对尹烨的猛烈批评,似乎能解开许多疑惑。

面对低迷的股价和业绩,作为公司CEO,“网红”尹烨开始了带货之路。翻看他在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华大基因旗下的益生菌、美妆品牌等,都是他的推荐对象。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尹烨以健康之名推销自家的产品,是否涉嫌违反相关法规?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以“高科技”为傲的公司,不专心做科研,却把CEO推出来做网红。 到底是公司的营销团队太不给力,只能高管亲自出马;还是说公司本身的产品其实并没有这么强的科技竞争力,只能依赖于这种营销带货?

这些问题,和饶毅的那些质疑一样,值得华大和尹烨反思。

在华大的官网,我看到这家公司给自己定的愿景是——

健康美丽,做生命时代的引领者。

基因作为生命的底层代码,的确具有非常大的研究意义和市场前景。不夸张地说,生物体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如果哪家中国企业能在这个领域独占鳌头,那真的是给中国人长脸了,什么时候也能卡一卡别人的脖子,那就更牛了。

但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能少一些花里胡哨,多一点脚踏实地,还是那句老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