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创业者、企业家、生意人来说,做一般性的产品、服务或生意,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一般性的产品、服务或生意,也很难卖上价格,利润不高,面对的竞争也非常惨烈。
想让产品和服务有高附加值,想让生意有高利润,就要有一定的价值深度。
但是,绝大多数创业者、企业家、生意人,在“深度”这件事上,都存在以下痛点:
只懂技术,只会做产品;当初是怎么学的,现在只会怎么做;创新非常困难
跟着别人好的产品做模仿、抄袭,已经疲于奔命;不知道怎么挖掘自己的价值
想在自己身上挖掘更有深度的价值,但不知道怎么做,也没有具体的方法和思路
想让自己更有深度,想融入更高端的社会圈子,但学历有限,学习成长也太慢
本文,子禾将从策划的角度,分享“5个方法深度挖掘自己的价值,成就更好的自己”,供大家参考。
认知深度
在认知上除了博闻强识,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认知有深度
深度挖掘自己价值的第1个方法,是通过“独立思考”让自己有“认知深度”。
一般性的提升认知,最多做到博闻强识:
现代人热爱学习,尤其是创业者、企业家、生意人等等做事业的人。
看书、看新闻、刷视频、看讲座、报学习班、进学习圈子、追随专家大师,很多人常年保持着这样的学习,其中积累下来在学习上投资少则几万十几万、多则百万千万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这些学习如果只停留在了“学习、了解、知道、得到”的层面,则最多能够做到的是“博闻强识”,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出现以下通病:
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三、其四
什么都能聊,但聊来聊去,都是人云亦云的那些东西,换个人讲的东西也大体不差
谈资很多、观点很少,或者说观点浮于表面,多是正能量的鸡汤,而无深入其中的观点和具体方法
比博闻强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学会独立思考,让自己做到不偏听、偏信,具体方法推荐如下:
在吸收知识、理论时,要了解其运用的背景、环境、条件、要求,以及其效果的局限
在接受观点、观念时,要了解其背景、定位、出发点、目标、目的,以及时代的局限
从自己出发,去吸收有利于自己的内容,排除对自己有害的内容
从实际出发,去明确是否有下一步用于实践、检验、甄别的必要
举个例子:
以当下最火的直播带货为例,很多企业面临要不要上直播带货,要不要自己做,还是花钱请别人做的选择,这时候不妨这样去做独立思考:
去研究直播带货的大数据,看哪些品类的货带得最好,哪些不行
要看自己是否掌控供应链,对上游原材料、生产、包装是否有掌控权或议价权
看自己是否有,能匹配直播带货调性的产品,以及产品的成本和利润是否能够支撑运营
要看竞争对手如何布局和运营,看自己是否有参考布局、投入运营的充足资源和人力
去思考如果目前资源不足够、条件不成熟,该如何布局、筹划,让这些具备和成熟
子禾提醒:
人永远赚不了认知以外的钱,这句话虽然值得商榷,但也大体不差。
关键的问题在于,人能长久持续赚的钱,都必然是自己能够掌控的,在这之前通过独立思考去推演、论证,让自己趋于掌控,就是关键!
学识深度
以自己的定位为核心,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有学识深度
深度挖掘自己价值的第2个方法,是通过“深耕细作”让自己有“学识深度”。
让自己有学识深度的前提,是准确定位自己:
有学识的人是受人尊敬的,学识这个词以往一般用在专家、教授身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材被更多用在了各领域出现的牛人身上。
具体而言,什么是学识?
(某度定义)
学识即学问,其与学历不同,学术上,它指知识和修养以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
子禾的观点,这还不是真正的学识,真正的学识是:
首先是有自己精准的定位,即自己是做什么的,从事哪一方面和研究哪一方面
其次是有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及有实践的经历,有总结、有提炼的经验
最后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方法论、甚至理念和观念
以自己的定位为核心,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
如何具备自己的学识深度,除了精准地定位自己,还要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具体方法推荐如下:
研究该领域的历史背景、创业史、成功案例
研究该领域的目标人群、公众心理、人心人性
研究该领域现有的知识、理论、方法
理论结合实践,逐步验证、筛选、转化为自己的学识
做出自己的产品、代表作,在提升自己学识的同时,把学识应用到产品、代表作中
通过打造产品、经营企业、生意,验证、磨砺自己的学识、思考和想象
子禾提醒:
学识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理论结合实践、是学以致用的一套系统。
普通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学识,只要定位好自己,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就能做到。
(网络上流行的“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说法,是上述学识概念的一部分,请自行分辨、理解)
实干深度
理论结合实践,把知识、理论转化为经验、方法和理论体系
深度挖掘自己价值的第3个方法,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践”让自己有“实干深度”。
理论结合实践,才能避免浮于表面,才能让学习落地:
不得不说,在如今普遍浮躁的社会环境中,造就了太多的理论家,这些人借助获取信息的便利,把自己包装成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背后的根源是借助自媒体、短视频、直播,很多人只要把稿子念得好,就能把一些理论包装得深入人心,极具诱惑力,让人难以识别。
然而,所有创业者、企业家、生意人,最终都要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落实到行动中去拿结果。
这时候,如果知识、理论原本就是架空的,那大概率会导致失败的结果。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论结合实践,避免浮于表面,让学习落地。
通过实践,把学习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方法和理论体系:
具体的实践方法,我们举例来说明。
网络上流传很多沟通客户、成交客户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让自己更有实战成交能力:
第一步,梳理学习到的沟通客户、成交客户的方法,去做尝试、试用,记录好客户反馈
第二步,针对反馈较好、最后成交的客户做调研,找到过程中打动他们的点
第三步,针对反馈较差、最后没成交的客户做复盘,对他们进行失败情况分类,是客户缺乏购买力,我们没有找对痛点,还是沟通成交环节哪里出了问题
第四步,重点奖励做得好的销售人员,总结他们的实际经验,把沟通客户、成交客户的流程、环节、话术做进一步的打磨
第五步,收集导致成交失败的问题、客户疑问、顾虑、抗拒等等,逐个攻破,完善自己
子禾提醒: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
其实关键在于,没有实干,真传千句话也是枉然;有反复、深入的实干和总结,真传一句话的契机才会出现!
思考深度
掌握深度思考的方法,从多角度维度进行思考、论证和思辨
深度挖掘自己价值的第4个方法,是通过“思考方法”让自己有“思考深度”。
利用一套方法论,进行真正的深度思考:
前文提到过的“独立思考”,是深度思考的前提基础,真正的深度思考,是有一套方法论的:
收集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观点、理论、共识,甚至是观念
同时接纳哪怕是对立的观点、荒谬、怪诞的观点
找到各种观点、理论、共识、观念背后的人群,及他们对于这些内容的心里需要
调整其中一个变量,来推演这些观点、理论的变化和趋势
引入其他的一些因素,来推演这些观点、理论的变化和趋势
从单一角度、维度,去思考、权衡,比如风险、利益、趋势等等
举个例子: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雷军的高调宣布,周鸿祎的紧随其后,大的资本几乎都投身其中了,那么对这样的事,该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呢:
不看热闹,看需求,是谁在需要新能源汽车,这里会有很多内容,包括消费者需要、国家保护环境、战略指导的需要,包括资本需要抢占类似手机的下一个商业战略制高点
不看理念,看投入,雷军也好、周鸿祎也罢,他们在新能源汽车上,能实际投入的资金是多少,是千亿级别、百亿级别,还是几十亿
不看亮点,看诉求,他们各自造车的重点,倡导的消费者需求是什么,是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是节能环保,是安全,还是时尚炫酷
不看前景,看风险,新能源造车风潮背后,有没有被共享经济席卷的风险,如共享新能源汽车,有没有电池污染的风险,有没有新能源更新换代的风险,比如氢能、核能等
最后,我们要通过看新能源汽车,想自己的事业:
是否存在调动消费者某种需求、国家某种需求、资本市场某种需求,成为风潮的可能
如果有这样的需求、痛点,可以被调动为风潮,那资金的投入至少是多少,最好是多少
如果拿到投资,有哪些客户的需求点、痛点、产品卖点、价值诉求点,能够起到调动作用
如果拿到投资,该重点规避哪些风险,如何在战略上快人一步的进行布局、谋划
子禾提醒:
思考深度这件事,避免偏激,容纳不同声音、意见是基本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理解、领悟是真功夫;能思考、实干、转化、布局,是上乘功夫!
价值深度
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需求、痛点,以及满足它们的价值
深度挖掘自己价值的第5个方法,是通过“挖掘客户痛点”让自己有“价值深度”。
了解客户有多深入,就能挖掘价值有多深入:
一谈到价值,很多创业者、企业家、生意人就会立刻想到“自己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资源优势、背景优势、成功案例优势”等等。
其实,这都是对价值的误解,都是在价值挖掘上的误入歧途。
无论是打造产品、服务,还是做生意,所有商业价值的根基,都是客户需求:
客户有需求,产品、服务、商家就有价值
客户有高频、重复性的需求,产品、服务、商家就有巨大的价值
客户的口味发生变化,产品、服务的价值就会降低,坚守只能留住念旧的客户,变化口味才能抓住老客户和获取新客户
客户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存在哪些痛点,谁先发现、谁先解决,谁就抢先获得客户追随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客户认可价值但成交不足,就要考虑打造成交的套路
商家共同营造客户焦虑,催生更多的客户需求,这虽然短期有效,但长期看犹如杀鸡取卵
解决客户痛点问题,是深度价值的挖掘方向:
深度价值的挖掘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客户的痛点问题,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所有领域的头部商家,都在解决客户“选择困难症”的痛点,即宣传自己品质最好、做得最专业,仅此一点足够。比如格力之于空调,九阳之于豆浆机,顺丰之于快递、正品之于京东等等。
所有创造新品类的商家,都在解决客户“想让生活更美好,但也想让自己更懒惰”的痛点。比如美团之于外卖,滴滴之于网约车,扫地机器人之于扫地,樊登读书会之于读书等等。
所有创造新体验的商家,都在解决客户“想让生活更精致,但需要被理解、照顾、取悦、安慰、疗愈”的痛点。比如所有的游戏厂家、沉浸式游戏装备、短视频、直播电商等等。
最后,我们要通过这些深度价值挖掘,借鉴并应用于自己的事业:
我的产品、服务和生意,有没有让客户选择更容易、获得更轻易、体验更美好的改进方向
我的客户,在哪些体验上,还存在费心、费力、体验不好等情况,我能如何改进满足他们
我的客户,真正需要的最终价值是什么,我有没有更直接满足他们的方式
(以这一条为例,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对手,或是遍布城市、甚至城市之间的自动无人驾驶公共交通工具,如新型公交车、地铁、轨道交通、管道磁悬浮列车等等。因为汽车归根结底是交通工具,客户对交通工具的本质需要,不是节能,而是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子禾提醒:
深度的价值,来自于对客户需求和痛点深度的挖掘,和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当创业者、企业家、生意人有了自己精准的定位、深耕的内容、实干的经验、独立的思考、深度挖掘出来的价值,会自动吸引社会上的资源、商业上的人脉来匹配、合作。
这正是“要有深度”的价值,因为有深度,意味着有超越他人的价值;意味着有更多可能的利益。
前者是创业者自己的事,后者是其他人关心的重点,两者是一回事,高度统一!
凯迪号作者:策划人子禾,灵魂人物®创始人,15年商业策划人,做企业家幕后的辅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