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 | 木木
独立创新与规模生产之间,横亘着一道全球时尚界都难以逾越天堑。用江湖上的话来说,谁能解决这一难题,就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
国内时尚品牌江南布衣用29年来最好的业绩,印证了这句话。
2023财年,江南布衣营收同比增长9.3%到44.65亿元,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子品牌jnby by JNBY和LESS达12.2%和14%。
同时实现独立设计与规模生产,破解困扰时尚巨头多年的行业难题,江南布衣是如何做到的?
近几年国内时尚界可谓风起云涌,曾统领消费江湖的国外快时尚巨头不少宣布撤离中国市场,剩下的几个日子也不好过。其中原因其实并不难解:千篇一律、盲目追赶潮流的消费时代过去了,注重个性化体验、简约低调、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一点从国内崛起的独立小众设计师品牌就可窥得。
然而要做到独立、创新,对大品牌来说并不容易,因为要实现高周转、规模化,企业往往需要设计者迅速捕捉潮流趋势,然后快速设计制作推入市场。但品牌要用运转高效的供应链条来生产面向大众的统一服装,也就意味着它们无法放慢节奏、静下心来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设计需求。
或许是坚守品牌初心,抑或早已预见这一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在快时尚概念火爆全国的那些年,江南布衣毅然选择了另一条路——把个性设计排在第一位。
创始人李琳认为服装品牌保持活力,在于每一季的创新部分。多年来,江南布衣也坚守了这一准则,不把业绩目标置顶,而是把做好产品置顶,给予设计师充分的创作空间,避免他们受到零售、供应链部门的过多约束。
但要让企业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尊重市场,关注消费者需求。如何让设计与市场联动起来?江南布衣在调查、定位、区分等前期工作上几乎做到了极致,他们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作出细致区分,然后通过走访调查、大数据分析等各种手段,对消费者喜好做深度数字化拆解,形成一套强有力的设计、研发支撑方案,在此基础上再由设计师充分发挥,来实现艺术创作与市场需求的完美融合。
江南布衣称这套做法为设计驱动策略,即对设计师特色和柔性工业化兼顾与平衡。通过这套流畅的体系,让艺术站在商业的前排,但又不远离商业。
实际上,江南布衣对艺术的追求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团队,这个设计师创立的品牌深知艺术灵感的获取需要更大更自由的空间。多年来,它开放地与时尚艺术界合作,推动“艺术探索”,拓展品牌对设计的理解和空间。2008年江南布衣和艺术家耿建翌创立“想象力学实验室”;2020年,设立了“芝麻实验室”,致力于库存零散面料的再创意;2023年又与现代舞团“陶身体”合作,贡献独特的现代舞秋冬大秀……
正是因为有了消费群体认可的个性化设计,江南布衣诞生20多年来,在国内市场获得了一批稳固、忠实的消费群体。但如何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消费者,提升服务质量,如何不断拓展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江南布衣想到了会员制。
将忠实的消费群体纳为会员,同时推出更多年龄段、更多风格的子品牌,满足用户亲友的消费需求,以多样化产品与服务,将新增消费者更好地变成存量,而存量用户则不断为其创造营收的增量,实现存量与增量的更优解。
就这样,独立创新与规模生产这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被江南布衣这套设计、生产和服务体系巧妙连接了起来,“天堑”变“通途”,在过去一个财年,江南布衣新开门店34家,全球门店数量达1990家,实现平均9.1%的同店增长。线上渠道同样表现亮眼,营收占比从2022财年的16.7%增加到19.1%。
个性化的艺术创作与规模化商业运营究竟能不能兼得?市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