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号飞船,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在天宫一号举行。6月25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十号飞船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中国首次成功实施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神舟十号飞船与神舟九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飞船全长9米,舱段最大直径2.8米。神十任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为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射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3年06月11日17时43分,火箭整流罩分离,第二级火箭飞出大气层。
2013年06月11日17时48分,神舟十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交会对接
飞船在轨飞行十余天,计划安排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前约20天,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开始降轨调相,进入高度约为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载人环境,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飞船发射入轨后,按预定程序完成与目标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此过程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基本一致。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组合体飞行期间,由目标飞行器负责飞行控制,飞船处于停靠状态。组合体飞行约10天左右,3名航天员返回神舟十号飞船,飞船与天宫一号分离,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飞船与天宫一号第二次交会对接。对接完成后3名航天员再次进驻天宫一号。飞船返回前,3名航天员返回飞船返回舱。两飞行器分离,飞船返回着陆场,地面人员及时完成航天员搜救和返回舱回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变轨至长期运行轨道。
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自动交会对接实施期间,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值守。
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航天员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
返回
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内蒙古四子王旗顺利着陆,返回舱目视烧蚀正常、外观良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顺利出舱,身体状况良好。
亮点
首次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之外的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三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一课”。王亚平担任主讲老师,聂海胜配合,张晓光担任摄像师,向地面课堂演示了几项物理实验,展示了在物体在太空失重环境状态下的现象。航天员还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地面课堂的30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10时11分,地面课堂建立与天宫一号的双向通信链路,太空授课正式开始,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由教育部、中国载人航天办、中国科协主办,中央电视台全场实况转播地面和空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吸引上亿全球各国观众。这次太空授课,展示了中国精神,显示了中国力量,也预示了中国正在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轨道。首次太空授课,中国“亮肌肉”,展示“软实力”。
首次绕着天宫飞行
2013年6月25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分离,神舟十号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实施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 [24]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介绍,绕飞旨在为将来空间站建造做准备。因为空间站上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不一定从一个方向与之对接,要绕到另外一个口上去对接。
科学技术实验
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活动,为后续空间站工程建设积累经验。神舟十号飞船在轨试验分为航天器技术、航天医学和公益项目三个方面,试验项目共计近40项。主要集中在航天器绕飞技术验证、太空维修、长期太空运行过程中的材料及舱内微生物、空间站关键和核心技术、航天医学和公益等方面。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为建设空间站作技术准备。
进入天宫一号后,航天员将各种物资转运到天宫一号内,并对天宫一号内的环境、设备进行了确认,结果显示,虽然天宫一号在无人的情况下密闭了近一年,但空气质量仍然良好,各种平台工作状况正常,温度湿度满足载人环境要求。
2013年6月14日,3名航天员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在轨维护,顺利完成了内装饰材料更换试验,主要内容是更换新地板,这将更加有利于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保持身体稳定,让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同时也为未来空间站航天员在轨维修航天器积累经验。地面人员先是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内环境进行检查确认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航天员下达了开展内装饰材料更换试验的指令。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身着蓝色工作服,在地面科研人员的支持下,按照工作计划,互相配合、密切协作,拆除天宫一号原来铺设的软质地面材料,更换上硬质地板和新的限位装置。
航天员
聂海胜,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获得“英雄航天员”称号。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王晓光,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王亚平,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了近两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