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民间认知里,打官司和欠债,都是污点,但实际上,企业经营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壮大后,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法律纠纷,也都无可避免地要有负债。
今天,“顺丰控股被强制执行14万”成了热门话题。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顺丰控股新增被执行标的142158元,执行法院为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立案时间是2022年9月22日,案号为(2022)粤0306执16633号。
而仔细看一下这个案子,其相关案号还有“深龙劳人仲(龙城)案【2021】1209号”,很明显这应该是劳动仲裁的案件。
当然,既然劳动仲裁已经判决顺丰败诉,就必须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哪怕企业不认可、还要上诉,也应该按照判决先执行。所以,等到强制执行,就很被动了,不过,不排除企业内部沟通环节衔接出现问题,没有及时支付等等可能。
但是,作为现代商业文明的产物,企业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开始,就注定要负债发展(先借贷购买大型生产设备,赚钱后还贷,再借贷更换新的设备……)。
看一个公司的负债压力不能只看表面的“负债”二字。
比如,小米要上市时,有媒体发现:负债1000多亿,小米哪还得起这么多钱?而事实上,这些负债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的大额公允价值亏损有关,这种亏损的数字越大,反倒说明这家公司越优秀。另外,一些稳健房企也经常被诟病负债太高,但房企流动性负债科目下很大一部分是合同负债(预收账款),未来交楼后会结转为收入。
而在商业社会,打官司也是必不可少的解决争端方式,企业经营中出现纠纷,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是最合理的、成本最低、也是最公平正义的解决方式,是保持正常社会秩序的必然手段,所以,除了那些极其恶劣的刑事案件外,企业经营中出现民事诉讼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因此,只要不是涉及恶性刑事案件,全社会都不应对于企业有法律纠纷、有负债抱有太大的偏见。正常经营的企业,怎么能像新开业的一样,没有任何法律纠纷、没有任何负债呢?正如一个职场人,怎么可能避免伤痕累累的简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