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季度以来,显示面板行业面临种种不好的艰难局面:面板价格下跌,终端品牌需求减少,库存周转下降等等都影响着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在这周期下行的行业浪潮中,几乎无人能够逆势而行,根据目前各大显示企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上半年净利润出现50%以上的大幅度下滑,第二季度甚至出现预亏。
随着经济下滑的压力越来越大,终端需求的下降,使得供应过剩的面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价格向成本方向靠拢、利润下滑的困境。
与此同时,受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PC、电视等市场销售低迷、出货量下降情况仍未好转、供需错配、面板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面板行业巨头京东方第二季度业绩或将面临更大的业绩承压。
周期下行,大环境承压
此前的上行周期,曾让半导体显示企业们在近两年大赚一笔。根据其公司年报显示,京东方自成立以来的30年来,在2021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净利润同比增加412.96%;TCL公司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了88.4%,而净利润则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39.6%。
或许是周期轮替,在2020年下半年走高的显示器产业,从2021年四季度起就进入了下行周期。
在需求端,面板的需求量与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销量息息相关。据WitsView数据,2022年5月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27.84%至1648.4万片,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24.01%至101.9万平方米;全球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11.36%至2052.3万片,全球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14.59%至52.7万平方米。
在供给端,随着2020年后疫情暴发带动发展的“宅经济”,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不断升高,推动了消费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面板产业进入了13个多月的“超级上行周期”,主力面板产品价格上涨一倍以上。2020-2021年,扩大生产被认为是面板生产商的主题,各种面板的供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21年下半年起,面板供应严重过剩,导致面板价格不断下跌,接近成本。
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疲软、疫情导致物流不畅、地缘政治等原因,导致了面板产业的持续低迷。据Omdia显示面板生产和库存跟踪报告,全球显示面板制造商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73%,这是自2012年以来该行业的创纪录低点。
例如液晶电视的显示屏,由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电视厂商持续削减需求,导致6月份的新低点。因此,自六月以来,显示器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已大幅下降,据Omdia的跟踪报告称,6月份产能利用率将会下降到70%,69%,这是10年来的最低水平。
据此可明显看出,2021年以来全球显示器面板需求有所放缓,面板行业周期已呈下行趋势,处于该行业的京东方在宏观层面上已然受到压制。
韩企砍单,屏幕芯片受制约
长期以来作为京东方大客户的三星电子,近日也将京东方“抛弃”。
据韩媒TheElec报道,三星曾要求如果京东方想继续提供液晶显示面板(LCD)给三星,就必须支付约1,000亿韩元的授权费。不过京东方拒绝付款,三星随后便开始减少对该公司LCD面板的采购量。
报道指出,三星电子很早就已向京东方提出了支付1,000亿韩元授权费的要求,在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也就此进行了谈判,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事实上,这只是三星电子收缩面板业务的进程之一。在2021早些时候,三星公司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在2022年前,将不再制造大规模液晶显示屏。这一决策旨在加速向下一代QD-OLED屏幕的转变。2021年3月,忠清南道牙山校区L7生产线将不再生产LCD。中国苏州第八代LCD生产线在2021年4月销售。三星公司计划于2022年6月前停止使用该设备。
虽然京东方方面回应称,不会对单一客户进行回应,但三星电子一直是其非常重要的客户,而此次砍单,也或多或少会对京东方的电视面板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在微观层面上,京东惨遭大客户“砍单”。
盈利走低,半年度业绩或将持续承压
由于LCD面板价格持续走低,行业下滑等原因,京东方盈利能力从一季度开始呈现受压制局面,并很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或是受此影响,2022年一季度,在面板价格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跌的背景下,京东方出现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失血”近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下降16.57%,内外皆受制约而承压情形已较明显。
除此之外,从毛利率、净利率状况来看,京东方盈利能力也不容乐观。2022年一季度,京东方的销售毛利率为21.38%,较2021年同期下降6.75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6.39%,较2021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
回归到制造业最关注的存货情况。京东方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库存周转日为66.04天,比上年增加了18天;库存周转率为1.36,比上年同期减少26.88%;而库存则达到305.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59%。
而公司存货规模的增加和库存周转率的降低都与下游市场的低迷密切相关,由此触发恶性循环之下,京东方还能凭借庞大“身躯”抵抗周期波动多久,是锦衣夜行还是步履维艰,或许还要期待半年报业绩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