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罗马帝国的“弩炮”与中国古代的“床弩”相似,谁出现的更早?

时间:2022-05-06 19:47:12 热文 我要投稿

罗马帝国的弩炮和中国古代的床弩是两种武器啊!外形其实一点不相似!原理更是完全不同啊!

罗马帝国的那个叫扭力弩炮(ballista)

扭力弩炮主要由炮架、弹射装置、弹射槽和底座等部分构成。被牢固放置在底座上的炮架由被四根坚硬的垂直木条隔开的两根水平横杆组成。这样炮架就形成了三个窗口,弹射槽穿过中间的一个窗口。旁边两个窗口的外侧支撑杆上,各系着一束由动物筋腱和毛发拧成的扭力绞盘组。每个绞盘组带动一只弩臂,弩臂末端连接弓弦,弓弦正中是装置抛射物的发射槽。发射前,由两个人在弩炮的两侧用力转动手柄,让绞盘组蓄力后面还有一个人拉弩弦。当弩弦被拉满后,卡住卡簧,就进入待发状态。发射时,只要松开卡簧,装在发射槽里的箭矢、长矛、石弹就飞出去了。总体上,这就是一个大弹弓。依靠动物筋腱和毛发拧成“古代橡皮筋”发力。

不过,这东西不是罗马人的发明,而是古希腊人大约在公元前399年发明的。据称其能够将1塔仑特(古希腊重量单位,约合26千克)重的石弹抛出300码(1码=0.9144米)开外。

而中国的床弩是弹性弓弩投射器,也就是大号的“弓”,依靠弓臂的张力发射。其至晚到战国后期,就应当已经出现了。《墨子·备高临》中提到的“连弩之车”,《六韬·虎韬·军用》中提到的“绞车连弩”,还有《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用来射杀海中巨鱼的所谓“连弩”,都是发射系有绳索、可以回收的巨型箭矢,力道极为强劲的大型重弩。

唐代有大木单弩,需用绞车张弦。箭的尾羽以铁制成,发射时“声如雷吼”。又如伏远弩,射程三百步(约466.5米),威力巨大。此外,还有一次可同时发射7支箭,专用于攻城拔垒、无坚不摧的“绞车弩”(又称“车弩”)。

宋代的床弩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人一般通称“床子弩”(又称“床弩”),床弩的名字也是那个时代定下来的。

宋代的次三弓弩、三弓弩(又称“八牛弩”),都是两正一反装三张弩弓,力道更是“前无古人”,并且需要少则20、30人,多则70人转动绞车张弦才能进行操作。这个等级的床子弩,所发射的箭矢也与众不同——有所谓“一枪三剑箭”,状如大型标枪,箭羽为像三把剑一般的三片铁翎;有所谓“踏撅箭”,发射后钉在城墙上,可供攻城方踏脚、以攀援而上。

宋太祖时,专司兵器制造的作坊使魏丕(公元919年~公元999年),在晋王(即后来的宋太宗)心腹陈从信(公元912年~公元984年)的帮助下,设计制作的巨型床子弩——“千步弩”,在一次试射时、落地距离曾远及三宋里(约1800米),可算是冷兵器时代弓弩武器射程的最远记录之一了。后来,制造这些床子弩的工匠,以及擅长使用这些床子弩的“床子弩手”,有许多在宋蒙战争中被俘后为蒙古帝国所用。当蒙古第三次西征时,旭烈兀(公元1217年~公元1265年)数次用发射火箭的八牛弩攻破了穆斯林城市,以致阿拉伯人直接将各种源自中国的“床子弩”统称为“牛弩”。

所以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武器,无所谓谁先发明的。但是两者存在替代关系。在罗马帝国晚期,大型投射机械的储能手段出现了从扭力向张力转变的趋势,即放弃以扭转纤维绳束转力的扭力弹簧结构而改用结构更加简易的中国式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