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近几年,特别是2021年不同,预计今后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将继续放缓。Agrinvest Commodities 的市场分析师 Eduardo Vanin 解释说,全球最大的油籽进口国的采购量预计不会像前几个季节那么强劲。“我们将看到购买的反复和弹性。这不会像 2021 年那样,那时价格不再那么重要,”他说。9月份,亚洲国家大豆进口量为715万吨,低于月平均水平,略低于市场预期。
瓦宁和其他国际分析师认为,部分原因与该国的养猪行为密切相关,这直接影响大豆综合体,从而影响压榨。农产品专家凯伦·布劳恩(Karen Braun)表示:“加工利润率低下、养猪户利润率调整以及大豆价格前景承压导致产量下降。”
与2022年同月相比,来自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下降了7.3%。
上海Sitonia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达林·弗里德里希斯(Darin Friedrichs)对路透社表示:“9月份的数字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导致第四季度的供应紧缩。”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本周三(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猪肉产量同比大幅增长4.8%,达到1269万吨。这是十年来单季度最高成交量。近年来,养猪户扩大了产量,并从遭受非洲猪瘟严重打击(2018 年该病爆发高峰)时的产量崩溃中恢复过来,而且是显着恢复。
今年迄今,中国猪肉产量总计 4301 万吨,比 2022 年同期增长 3.6%。Eduardo Vanin 解释道,“产量将继续增长,但利润率为负,而且情况可能会恶化”。而这正是猪与大豆情结中的关注点。毕竟,虽然猪肉产量增加,但消费却跟不上。
随着消费更加克制,链条各个环节的动力都将被重新设计。目前的迹象之一是目前豆粕销量较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麸皮的需求会怎样?黄金周假期很疲软(与往年相比,消费方面),我们需要知道年底会是什么样子,”补充道。农业投资分析师。
尽管销售放缓,但该衍生品在中国的库存仍然紧张,平均需要八天左右才能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而这一时期的正常情况是一个月。这位分析师解释说:“短期内不会发生任何可能促使中国肉类消费达到峰值的不同情况。” 因此,监测必须持续进行。
在这种新环境下,大豆市场往往会保持非常潜在的波动,因为同一市场的代理商将继续寻求以日益优化的方式调整业务方向,特别是在利润调整幅度更大的情况下,尽管价格不会受到压力。仅在大豆中,但在大多数农产品中。
鉴于其竞争力,巴西应该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到今年年底和2024年1月,随着新供应的到来,美国应该更具竞争力,因此巴西大豆将变得更便宜,并吸引买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买家的注意力。
今年到目前为止,来自亚洲国家的大豆采购总量已达 7780 万吨,比 2022 年同期增长 14.4%,而且巴西产品的抵达量也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