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船长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1
日子不好过,已经成为共识。
但现在, 连一线城市也要过紧日子了。
8月底,深圳财政局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通知》。
从会议接待到公车配置,从严控预算到采购管理,总共十三条,细节满满。
文件中还提到:
保持工作质量不低、标准不降,将过紧日子落实情况作为单位内部审计重点
港口大爷听了眉头一皱:“就是那啥呗!”
其实这并非深圳第一次喊出过紧日子了。
2019年,深圳就提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那一年, 深圳对部门新增一般性项目经费一律压减5%,年度预算执行中还将再压减会议费的20%、压减“三公”经费预算的3%。
那一年, 深圳的民生支出大幅增长。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2.6%,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9.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1.3%。
一减一增,总体方向都是好的。
到了2020年,深圳定下的基调是:
真正过紧日子
看起来,2019年的执行情况,还有再压缩的空间。
连续三年都把紧日子放在重要位置,一线城市也慌了。
在很多人看来,经济实力全国第三的深圳,家底雄厚,有必要这么慌吗?
账面数据上,并不这么显示。
今年1-7月份,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6亿,同比下降7.3%。
不计算留抵退税的话,同比增速是1.2%,也并不高。
但同时,支出并没有下降。 1-7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96亿,增长14%。
财政没有盈余的同时,支出的增速远远超过收入的增速。
疫情、留抵退税两大因素冲击下,财政收支难免失衡。
最后两个季度,留抵退税的影响基本会消失。而难点在于,现在还看不到疫情消失的时间点。如果再延续一年、两年,对地方财政的冲击也会继续。
各个城市,必须未雨绸缪。
2
要过紧日子的,何止深圳一个。
先是中央带头喊话,各个地方也都迅速跟上。
之所以频繁喊话,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财政收支难以平衡。
在图里34个重点城市中,只有7个城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最猛的呼和浩特增长了18.7%。
27个城市的财政收入都是负增长。 尤其是上海同比减少了936亿,天津减少了360亿,北京减少了263亿。
从同比增速来看,长春下降41.2%,哈尔滨下降35.8%,昆明下降33.4%,天津下降29.3%,上海下降19.8%,西宁下降16.3%,贵阳、重庆下降16.2%。
不忍直视。
而要解决财政难题,无非两个方法: 开源、节流。
于是,才有了河南郸城县公交停运,才有了兰州公交集团让员工贷款发工资,才有了四川乐山大佛景区拍卖30年经营权,才有了阆中县拍卖行政机关食材配送经营权……
而压缩行政办公支出,是再明显不过的节流办法。
开源节流能做好,财政困局可以先缓缓。做得不好,就必须另想办法。
地方财政收入,无非就是税收、非税收入、卖地收入和上面给的转移支付收入。
新开税源,太难;
罚没收入,不能使劲罚;
卖地收入,房地产这个形势就别指望了;
转移支付收入,那都是每年定好的,没什么增长空间。
怎么办?
3
只能发债。
一般债券、专项债券,轮番上场。
如果从2009年开始发行地方债算起,到2021年,全国共发行地方债38.3万亿元。
而这么多年,累计偿还地方债仅8万亿元,余额还有30.3万亿元。
一边是未到期的债务,一边是城市要建设、发展要支出,怎么办?
除了发新债还旧债,一个重要角色登场——城投债。
地方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代表地方对外融资,获得资金后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用途。
城投公司如春笋般疯狂生长,城投债规模也日益暴增:
2021年全国286个地级市的城投有息负债余额达到34万亿。
如今的城投债,已经成为地方融资不可或缺,甚至是最为关键的角色。
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地方的负债率开始飙升。
注: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
2021年,27个省市的债务率都超过了100%,其中6个省市的债务率超过200%,6个省市超过300%,最猛的青海已经超过了500%。
只有广东、浙江、江苏、上海4个省市的债务率在100%以下,算是比较健康。
很明显,经济实力越强、财政收入越高的地方,债务率越低;而像头部的省市,大多处于西部、东北经济实力稍差的地区。
在中国24个万亿城市的表现上,同样悬殊巨大。
其中,天津、泉州的债务率超过200%,占据前两名,风险较大。
重庆、武汉、西安、郑州、长沙、成都、济南、北京8个城市的债务率,超过了100%,需要注意风险。
是债就得还,连本带息的还。
疫情冲击之下,财政收入本就困难,如此多的债务怎么偿还?
而那些中西部的小城市,面临的风险更是难以估量。
警钟,已经敲响了。
【米筐不动产】视频号开通啦!
▼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不动产▼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
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