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于外出工作的人来说,对于老家,有着特别的情愫。常常在想,要是退休了,就可以在老家住一段时间。不管是哪个兄弟姐妹家里,都行。
俗话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走再远的路,到底是要回家的。虽然你在外头,有房子车子,但是缺少了“根”。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给我们狠狠一击。并不是谁都可以如愿回到家乡去养老。还有一些人,不仅不会回家乡,连兄弟姐妹也不交往了,原因多半是以下几点。
02
第一,做人很现实:退休之后,人情交往,没有了“价值”。
我的大伯父,退休之前,在本地的林场当上司,因此很多亲戚,都对他特别亲热。不管谁家办喜事,都要请他到场。逢年过节,大伯父家的客人,有三四桌。
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更是密集。叔叔家的儿子要上大学,去大伯父家借钱;二伯父家的女儿没有工作,大伯父安排她到林场当临时工。
大伯父临近退休的时候,因为自己早已退居二线了,就拒绝了对兄弟姐妹的帮助。没想到,大家庭从此冷落他,热闹的场景,不复存在。
所以,大伯父退休之后,和兄弟姐妹就很少交往了。
古人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
人在职场,大部分的社交,都是利益之交。如果亲情之间的互动,也是如此,就会令人寒心。当亲情的世界里,有了“寒意”,自然就会退出去,没有人明说,但用实际行动体现出来了。
03
第二,担心被拖累:退休之后,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乡下的亲人。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兄弟姐妹的地位、学历、经济状况等,都是有区别的。
很多家庭,兄弟七八个,能够退休的人,只有一两个。大部分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或者在社会最底层,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好。
作为退休老人,经济状况相对好一些,但是他需要考虑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把钱都借给、送给兄弟姐妹。因此,减少人情交往,就不奇怪。
也有一些人,生活很糟糕,还嫌弃兄弟姐妹不够大方,送礼太少,借钱太抠,令人难受。
退休之后,抱着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去和亲人交往,久而久之,亲情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可有可无了。
04
第三,习惯了远游:退休之后,一直在大城市,或者长期陪儿女外出。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兄弟姐妹聚会的地方。
当你退休了,父母也多半不在了。因此,兄弟姐妹相聚的次数少了,即便要聚会,也觉得少了“主心骨”。与此同时,你也是小家庭里的“老人”了,儿女们都会围着你转,因此聚会的重心,转移了。
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变成了亲戚。”关系的改变,让你心安理得地选择“断交”。
一些退休老人,为了带孙子,去了陌生的城市。时间长了,也算是扎根了。从内心来说,养老的问题,还是要儿女们出面解决,不能靠兄弟姐妹。
长期在外地工作,对于家乡的人情,就鞭长莫及了。
05
第四,积怨太深:退休之前,兄弟姐妹的矛盾很大,难以调和。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曼哈顿的大街上,有一种道旁树,叫“美国皂荚”。树干上有很多的刺,让人难以靠近。
生态学家盖伊.罗宾逊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树上的刺,已经存在一万多年了。一万多年之前,这里生活着一种巨兽,喜欢吃树皮。为了保护自己,树就开始变异,树干上就有了刺。
现在,巨兽已经灭绝了,但是树还“记得”老祖宗的教训,保留了身上的刺。
简单来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兄弟姐妹交往,如果发生了一两次伤心的矛盾,那么感情就会跌落到低谷,以后想要让感情升温,很难。
比方说,父母把老家的房子等,全部分配给了弟弟。哥哥没有得到房子,也没有得到一亩三分地、金钱等,因此会怀恨在心。结局就是,哥哥不管父母养老,也不理会弟弟。
人是会念旧的,但在念旧的时候,一些难过的画面,也会涌现出来。因此,在家庭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退休老人,会和兄弟姐妹断交。对于大家庭里的一切,眼不见为净。
06
第五,亲情比较淡漠:一直以来,和兄弟姐妹感情不深,各自安好。
我的母亲有兄妹。
我的四舅舅,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家人互动。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时候,四舅舅会主动走开。因此,我的母亲在年迈的时候,和四舅舅几乎不来往了。
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我一次次去拜访兄弟姐妹,但是对方却无动于衷,也不会“回敬”任何礼物,那么情感互动,就变成了一厢情愿的事情。
做人,不必把自己的热情,贴在别人的冷漠上。和亲戚断交,反而无拘无束,内心是愉悦的。
07
有句谚语说得好:“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
不管多大年纪,都要善待亲人,也需要亲人互帮互助。血浓于水的情感,是最好的“亲情”。
如果你退休了,和兄弟姐妹不来往了,应该调整状态,不要一味地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错。
其一,反思自己的过错,不去计较大家庭的矛盾;其二,不带利益地和亲人交往,让亲情变得纯粹;其三,通过网络,和亲人多联系,减少陌生感。
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任何时候,把“情”看得比“钱”更重要。
愿你我,闲来无事,举杯邀明月,共话手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