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
目录 |
移动终端是指能够执行与无线接口上的传输有关的所有功能的终端装置。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果按照工作原理划分,可以分为模拟移动终端和数字移动终端,如模拟蜂窝手机和数字蜂窝手机;如果按应用领域区分,可以分为公众网移动终端和专业网移动终端,如GSM手机、CDMA手机、寻呼机等属于公众网移动终端。但是,尽管大量通信终端厂家和芯片厂商涌入各种不同的移动终端领域,最为重要的移动终端主要还是手机这种公众网移动终端,即手机终端。
(1)便携性。微型学习终端本身应当具有袖珍便携的特点,这一要求是支持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所必须的。
(2)无线性。有别于计算机接入网络的有线特点,微型移动学习终端应当也必须实现无线接入网络。
(3)多样性,或称个性化。学习是个性化和情绪化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用户存在不同的设备需求和偏好。同时还应允许同一个用户同时拥有多种可移动设备,这些设备可提供不同的,允许部分重叠的功能,并且提供的数据输入方式、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等也可以存在不同。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微型学习内容及资源无法达到足够“微小”,实现不同设备间的高度适应性,那么必然需要不同形式的内容资源,而微型学习终端必须至少能够识别使用其中的一种形式。
(4)连通性。学习过程中绝少不了沟通和交流,这些交流有可能发生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问、学习者与教授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系统之间。既然用户分散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微型学习终端必须具备良好的各个身份用户的连通功能,才能构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
(5)移动性。在具有连通性的同时,微型学习终端必须具备良好的移动性能,即在移动状态中也能够很好地工作,即为分散性。微型学习终端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分散度,或者说其设计必须能够允许持有该类设备的用户分散于较大范围。
(6)简单性。这里的简单性分为设备操作简单,承载内容简单,另外,尽管微型学习终端都是非常专用的设备,通常不能做太多的事情,但从可用性角度来说,都应能很好地完成设计功能,也即各项功能要专用且够用。
业界一般将边界日益模糊的移动终端分为三类:
(1)通信设备,即手机终端,每个终端都拥有一个移动网络号码。
(2)超移动PC设备,属于PC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具备移动上网特性,如MID和UMPC设备。MID,即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是在2008年IDF大会上英特尔公司推出的一种新概念迷你笔记本电脑。英特尔认为,这是一种体积小于笔记本电脑,但大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装置。通过MID,用户可进入互联网,随时享受娱乐、进行信息查询、收发邮件等。其核心的设计思路是将移动多媒体与互联网无缝连结。UMPC,即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是一种新型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提出者也是英特尔公司,但软件巨头微软称之为Origami计划。UMPC是一款小型的安装了特殊版WindowsXPTablet操作系统的TabletPC,同时具有许多扩展功能。2006年是UMPC的萌芽期,自从微软抛出Origami标准后,许多厂商开始推出自己的UMPC产品。
(3)便携式娱乐终端,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种类众多,包括MP3/MP4播放器、CMMB、专用终端阅读器等。
作为移动商务承载平台的移动终端,当然其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关注。广大移动终端生产商当然也力所能及地增强终端的安全性。第一类为“硬件”安全,保证手机不为非授权者所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为生物测定技术。生物测定被认为是下一代移动商务服务安全的必要方法。生物测定通过在无线设备中测量用户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如指纹、掌纹、讲话方式、语音识别等,最终实现通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允许用户管理资产。当然,考虑到其成本及精确性,还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生物控制方式。第二类即为“软件”安全,最为普通的安全技术当然是输入口令字,并得到最广泛的应用。用户通过在移动终端设置密码的手段防止移动终端被非法使用;其次是防止病毒的破坏。对于网络安全厂商来说,虽然目前手机病毒尚未成气候,但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催生一个不亚于计算机安全的庞大市场。目前,国内的安全厂商,如瑞星和金山等都在关注着手机病毒的发展动向。目前,防止终端病毒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尽可能调高安全设置,所有的手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这些功能限制了对设备的访问和存取,有助于防范病毒的破坏。
2)大部分的手持设备病毒还有一些表征能够为用户察觉,因此可以尽早发现病毒感染降低损失。
3)应用反病毒软件。针对终端病毒的日趋发展,安全厂商都推出相应的安全软件产品。现在全球的主流反病毒厂商几乎都提供了移动终端反病毒软件,其中不少厂商免费提供反病毒软件,如国内的金山和日月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