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efin框架,又叫Cynefin模型,它是一种领导者决策模型框架
目录 |
Cynefin框架最早是在1999年由威尔士学者Dave Snowden在1999年供职于IBM时所创建,在知识管理与组织战略中提出的,这个框架用于描述问题, 环境与系统, 说明什么环境, 适合使用什么解决方案,是一个帮助决策的概念框架。
Cynefin,发音为ku-nev-in,是威尔士语中的一个词,表示我们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以及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经验。它是一个从因果关系复杂情度来分析当前情况而作决定的框架。
Cynefin根据因果关系提供了五种场景、四种决策场景:简单(Simple)、繁杂(Complicated)、复杂(Complex)、混乱(Chaotic)和一个处于中央的失序区域。
意味着已经有一些现成的规则或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存在,状况是稳定的,因果之间的关系是清晰的:如果做X就会得到Y。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是:感知(sense)–分类(categorize)–响应(respond)。例如:确定事实(感知),进行分类(分类),然后采取现有规则或者最佳实践进行处理(响应)。这个场景虽然简单,但是领导者要注意过度的简化或者自满(导致不再思考)也会导致事情从Simple场景顺时针转化为混乱的场景。所以,如果事务总是处于简单场景下,也要建议领导者提供一个反馈渠道便于不用看法的员工可以反馈真实情况(如过度自满)。
因果关系需要分析或者专业知识,存在很多的正确答案。在这样的场景下,建议领导者采用感知(sense)–分析(analyze)–响应(respond)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也就是先评估客观事实,然后分析完毕后,采用比较合适的较好实践来解决问题。比较形象的比喻是深蓝计算机每进行下一步移动时都要经过仔细的分析每一种可能的后果。
因果关系只能通过事后回顾才可能推断出来,并且有可能不存在正确的答案。“指导性的方案可能会出现,如果领导者可以进行一些允许失败的实验”。Cynefin框架建议在这样的场景下采用 探索(probe)–感知(sense)–响应(respond) 的策略。对于类似于战场、市场、生态系统、公司文化这样的复杂系统,一般采用管它三七二十一刺激它两下或者把它大卸八块看它如何反应的方案。(对于大多数的创新公司都会面临这样的场景,所以学习如何在这样的不确定场景下生存成为了当今领导者的必修课)
在这样的场景下,信息非常困扰以至于不能采取理性的相应措施,那么唯一正确的行为就是采取行动(任何行动)。建议领导者采用行动(act)–感知(sense)–响应(respond)的策略。也就是行动起来建立秩序,感知稳定来源,然后转变混乱场景为复杂场景再进一步采取行动防止危机出现或者找到新的机会。
这时候的状况不清楚应该属于哪个场景,领导者们意见冲突、派系林立、观点杂乱无章。这时候摆脱这个区域的策略是将问题分解后归属与不同的场景分别采取对应的策略进行处置。